韩城县志辑·形势:韩城八景、十二景

释地第二·形势
《通志》韩城县治在州东北二百二十里。东至山西荣河县界十五里,西至神道营石堡洛川县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后窑头合阳县界四十里,北至宜川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黄河、荣河县界二十里,西南至营鐡(铁)村、合阳县界七十里,东北至龙门、山西河津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北池山下宜川县界一百二十里,距省四百四十里。
南至合阳县治九十里,西南至澄城县治一百二十里,西至洛川县治二百八十里,西北至宜川县治二百二十里,东南至山西荣河县治三十里。
王盛《重修儒学记》:龙门界其东北大河中瀉(同“泻”)而左旋,梁山镇于西南澽水内出而右绕。
《旧志》三岭龙蟠于后,古城虵(“蛇”异体字)舒于前,东阻湯湯(同“汤”[shāng])洪水,西塞*巖(同“岩”,多指崖岸,山或高地的边。)叠峰,冯翊幽壤,关中奥區(同“区”)。
《续志》:西枕梁麓千岩竞秀,北峙龙门九曲奔流,诸水襟带其前,大河朝宗于外,崇巒(同“峦”)峻岭囘(古同“回”)環叠抱,封域宅中地造天设,登高而望之,如织如画,郁郁葱葱,聲(同“声”)名文物之盛雄于西京非偶然也。
旧有八景为骚人名士所游览咏歌者,曰禹门春浪,曰横山僊(同“仙”)界,曰象岭春晓,曰龙潭飛阁,曰巍峯摩霄,曰龙泉秋色,曰澽水喷雪,曰苏柏南柯。
今增以十二景曰禹门神蹟(同“迹”),曰韩庙芳艸([cǎo]同“草”。),曰蘇岑黛色,曰太史高墳(同“坟”),曰韩原古道,曰长城塞雁,曰少梁隄(同“堤”)柳,曰高门残照,曰香山云寺,曰圆觉疏钟(亦作"踈钟",指稀疏的钟声。),曰横山烟雨,曰左院棠华。乡邑之中每标以八景十景十二景,虽缘饰故套,然亦足为山川记胜焉,故仍之。

注释
韩城八景
禹门春浪
即就是禹门口禹门三叠浪,又鲤鱼跳龙门之说发于此。
猴山秋韵
即就是薛峰山西北处一风化石形极类顽猴,故称之,猴山深秋之美景令人叹服自然。
横山烟雨
即指板桥火炬村横山(道)观之烟雨与香火交互产生之幻化美景。
象岭春晓
韩城象山中学西边象山,因其形似俯卧之大象,象首南面饮狮山潭中之水,故称。旧时每年三月游客满山,现时有今人开辟象岭山庄供游人歇脚住宿。
嵬峰摩霄
韩城西25公里处,旧时建有庙宇,多植松柏,多为文人骚客造访,另,其西香山亦为韩城一名胜,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于此,后人有“九老图”传世,诗人故后葬于龙门山。
圆觉晨钟
即今韩城烈士陵园,旧时为圆觉寺,寺东为钟,以西为鼓,古人所称晨钟暮鼓是也。
苏柏南柯
韩城西北处,汉苏武墓建其上,古时合抱松柏常青,柯树皆南向。
龙泉秋稼
因泉处于寺内龙王神座下得名,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与韩城好友曾观龙泉之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