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6 社会的生产力

2022-07-10 05:34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6、社会的生产力[i]


  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以及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使用生产资料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构成社会的生产力。

  因此,社会生产力包括:(1)生产资料。不参加生产过程的物质资料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构成部分。正如马老师所说:“不参加劳动过程的机器,是无用的。不仅如此,它还要遭受到自然的物质变换的破坏。铁会生锈,木会腐朽······。”[ii](2)劳动者。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使用生产工具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不参加生产和不能参加生产的人,不是生产力的构成因素。

  劳动对象之所以被包括在生产力要素中,是因为,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能、合成纤维、塑料······等劳动对象在生产中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第二,自然物作为劳动对象被利用的状况,也表示着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控制程度。没有被发现和被利用的自然资源,不能算作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没有劳动者,就不可能制造出生产工具和原料、材料等,而且生产资料如果没有劳动者来使用,那它们只是一些无用的东西。

  生产力所表明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对于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物件和自然力的关系。生产力越发展,在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中,人们就越处于支配和统治的地位。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越高,生产经验越多,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越好,生产资料的范围越大,就表示生产力的水平越高和人们在同自然界作斗争中的能力越大。因此,生产力的一定水平,标志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控制的程度。

  生产力是生产[iii]中最活动最gm的要素。生产的变更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开始,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开始的[iv]。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页。

[ii]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9页。

[iii] 生产方式。

[iv] 参见“生产方式”条。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6 社会的生产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