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制造者》与克苏鲁神话(一):情节简介
友情提示:本文涉及对《月亮的制造者》一文的剧透,阅读前请做好心理准备。
引言
罗伯特·钱伯斯是著名的“黄衣之王”的创造者,对后世克苏鲁神话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除了《黄衣之王》,其实他还有另一篇知名度较低的重要作品,那就是《月亮的制造者》。本文会详细介绍这篇小说的内容,以及它可能对洛夫克拉夫特等三位克苏鲁神话早期作者的影响。
小说集《月亮的制造者》发表于1896年,也就是《黄衣之王》出版的第二年,此时洛老还是个年仅六岁的小朋友,罗伯特·霍华德和弗兰克·朗还没有出生。
情节简介
与《黄衣之王》里的几篇小说不同,《月亮的制造者》一上来就告诉读者,这是一个涉及可怕元素的故事,并警告称,应该派军事力量清扫某片地区。故事是倒叙的形式,先提到主角罗伊的珠宝设计师朋友戈弗雷,从乡下收来了一件来历不明、精美又奇异的蛇形黄金首饰,它来自一座神秘的森林,林中还有一座神秘湖泊“星光湖”。
这时,戈弗雷的口袋里钻出了一只不明生物,长相丑陋畸形,没有视觉,也没有嘴,仿佛只是某只更大生物身上的一部分。罗伊得知这只生物和首饰来自同一片森林,于是决定去调查一番。
罗伊带上了两位伙伴:特工巴里斯和年轻富豪皮尔庞特,外加两位仆人和三条猎犬,想在调查的同时去森林里打打猎。路上,巴里斯告诉他们,自己其实有任务在身:森林里藏着一个制造黄金的团伙。没错,在这部小说里,黄金是一种可以人造的东西!
这个团伙不但掌握了人造黄金的技术,而且消息灵通。得知特工部门的科学家破解了他们的秘密后,他们便立即将其暗杀。
但和《黄衣之王》一样,钱伯斯写到这里,并没有继续深入、展开情节,而是又开始大写特写生活场景了。罗伊到达森林后,没有跟着巴里斯去调查,反而愉快地打猎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大段大段的狩猎场景,它们更像是钱伯斯自己的生活画面,与主线没有太大关系。
打猎结束后,罗伊无意中来到了一片无人知晓的空地,遇到了神秘少女伊桑德。两人暗生情愫,但少女身上秘密重重:森林里明明荒无人烟,她从何而来?罗伊只是扭头看了一下别的地方,少女就不见了。黑夜降临,在匆匆回去的路上,他又发现一个恐怖的神秘人躲在林中。
一切似乎只是一场梦。第二天,巴里斯和皮尔庞特调查归来,三人决定去寻找那片空地,却一无所获。回来后,仆人又报告说,湖里出现了某种巨型生物,把鸟类都惊走了。谜团一个接一个,钱伯斯却好像没有填坑的打算。
当天,罗伊进森林打猎,与伊桑德再次相遇。那块空地就像个隐形空间一样,时有时无。这次,伊桑德向罗伊透露了一些信息。她来自一座名叫Yian的城市,那里是巫师聚集的地方,到处是花香,城中的大河上有一千座桥。伊桑德的继父便是一位巫师,两年前他带着继女来到美国的这片树林里居住,并在林中制造黄金。而伊桑德是一位雕刻天才,之前戈弗雷得到的蛇形首饰就是她雕出来的。
但和上次一样,少女又一次神秘消失了。罗伊回到朋友们身边后,向巴里斯询问是否知道Yian的情况。结果巴里斯情绪大爆发,原来他也曾在那里生活过,与城里一位名叫“月老”的巫师有深仇大恨,对方“杀死”了他的爱人。
当晚,三人正式行动,黄金制造团伙有的被捕,有的被杀。由于钱伯斯并没有解释巴里斯的调查过程,因此这次行动其实有点莫名其妙,强行把造金团伙这个坑填了。但巴里斯坚持接下来要独自行动,让罗伊和皮尔庞特回去了。
因为想念伊桑德,罗伊在深夜里鬼使神差地走进了森林。在湖边,男女主角果然又相遇了。这次伊桑德继续扮演“提示线索”的角色。她告诉罗伊,“月老”带来了一个可怕的大怪物“星”,把它放在湖里。这个邪恶之物还有许多小型分身一般的存在,也就是戈弗雷发现的那种畸形生物。另外,当“月老”想袭击某人时,就会派出另一种叫“耶斯猎犬”的东西去追踪对方。
当然,两人很快就被袭击了。他们被“月老的红线”捆了起来,那种畸形生物成群结队地从罗伊身边经过,臭味令他难以呼吸。那个传说中的“月老”终于现身,伊桑德这才意识到“月老”就是自己的继父,也就是黄金制造团伙的首领(其实读者早就猜到了)。
写到这里,钱伯斯突然想要点题,解释一下标题“月亮的制造者”是什么意思。于是他让“月老”当着罗伊的面表演了如何制造月亮,变出了满满一天空的月亮,但钱伯斯后面完全没有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巴里斯冲了过来,乱枪把“月老”击倒在地。但湖里的怪物“星”也正式登场了。罗伊看到一只巨大、不定形的生物,张开大嘴杀死了巴里斯,然后他便晕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皮尔庞特在湖边找到了失去意识的男女主角,但“月老”去向不明,没有留下尸体或者血迹。森林成了一片荒地,动物全部逃走了,只留下湖里的“星”和无数畸形生物。巴里斯在事先写好的遗书中告诉罗伊,他的爱人是“月老”用一朵莲花造出来的,后来又被“月老”变回了莲花,而伊桑德很可能就是他的女儿。
但在结尾,当罗伊描述他现在的状态时,他的爱人伊桑德却纳闷他为何在写一堆胡说八道的话。没错,这是个开放式结局!
钱伯斯虽然喜欢跑题,但他在叙述性诡计方面可以说是个天才的探路人(别忘了这篇小说发表于1896年)。结尾伊桑德的说话风格与之前那个天真烂漫的异域少女有些不同,显得更像普通人,而且结尾她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说,我们甚至不确定她是否真的叫伊桑德。
对此,读者可以提出多种猜想:
一、罗伊是个人畜无害的疯子,前面的故事都是他编的。所以有些内容写得不清不楚,比如,故事里始终没有提到罗伊是做什么工作的。巴里斯和皮尔庞特都有明确的人设,罗伊作为主角反而啥都没有。原因很简单,因为罗伊是精神病人,他根本就没有工作。
在故事里,他把妻子写成一个名叫伊桑德的神秘少女,但她其实只是个普通人。皮尔庞特则可能只是他的普通朋友,或者护工。而巴里斯是个虚构人物,毕竟一般人不太可能结识现役特工,特工也不太可能把秘密行动的内容透露给普通人。
二、罗伊的经历部分是真实的,部分是添油加醋的。像月老造月、耶斯猎犬、巫师城市这种没头没尾的事可能是假的,但有人在森林里走私黄金、巴里斯追凶遇害是真的,湖里有怪物也可能是真的,或者罗伊单方面推测湖里的东西是种怪物。
三、整个故事都是真的,只是伊桑德的性格变了。伊桑德有可能受到“文明社会”的影响,变得没那么天真烂漫,比之前更加理性了。所以最后连她都觉得这些故事太不真实,劝罗伊别写了。
当然,这些话题更接近于侦探小说的范畴,我们接下来要谈的,是《月亮的制造者》与克苏鲁神话的关联。
来自印斯茅斯的黄金首饰
阅读《月亮的制造者》的开头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印斯茅斯的阴霾》。两篇小说的第一章都留下了一个关于金属首饰的悬念。它们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比如:两件首饰都雕着丑陋的动物,一个是蛇,一个是像鱼又像蛙的不明生物。
另外,两篇小说都强调了首饰的材质问题。《月亮的制造者》对“黄金”做了一番新定义,无异于将黄金描述成了一种新物质。而《印斯茅斯的阴霾》第一章里,主角推测首饰是黄金里混合了一种未知的金属。
从这个奇怪的首饰出发,两个主角都搭了车前去探查了一番。他们的目标仍与黄金有些许关联,一边是黄金制造团伙,另一边的印斯茅斯镇上则有一个炼金厂。当然,随后的情节差别很大,基本成了两个互不相关的故事。能称得上类似的情节,就是后面都有大队诡异生物从主角身边经过,他们也都吓晕了过去。
但在整体结构方面,两篇小说的相似还是很明显的,都采用了倒叙和结尾大反转。可以看出,洛夫克拉夫特对《月亮的制造者》的借鉴,更多是在创作手法方面。如何在开头用富丽堂皇的“奇事”吸引读者,如何用倒叙来营造一种煞有介事的感觉,高潮部分如何渲染气氛,以及结尾怎么写才能留有余味。而《印斯茅斯的阴霾》无论是具体的情节,还是主题,都是全新的。
从猎犬到“猎犬”
“耶斯猎犬”这个概念的出现,也难免令人想到克苏鲁神话里的“廷达罗斯猎犬”。两者身上都有“追踪”这个重要的意象。
在《月亮的制造者》中,“耶斯猎犬”的情节并不多,但小说里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另一样东西,那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猎犬”。罗伊两次进森林打猎,都带着自己的狗。文中详细描述了真实的猎犬是怎么捕猎的,与主人如何亲密,如何“通人性”。
钱伯斯写这些狩猎场景,未必出于某种深意,但写了这么多关于猎犬的细节后,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灵感:反派作为一个可怕的巫师,是否也有他自己的“猎犬”呢?于是,“耶斯猎犬”便应运而生。它被描述成一种由鬼魂变化而来的无头犬形怪物,会发出阴森的嚎叫声。
而在弗兰克·朗的《廷达罗斯猎犬》一文中,廷达罗斯猎犬是一种无形的超维生物,它们会不断地追杀发现了超维空间的人。由于文中并未出现真实的“猎犬”,所以这么命名显得有些突兀,但如果联系到“耶斯猎犬”,就很好理解了。
但“猎犬”在这里是个复杂的概念,因为还有三篇小说与之相关,分别是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邓萨尼勋爵的《幽灵》,以及洛夫克拉夫特的《猎犬》。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虽然是一篇侦探小说,但开头不久便告诉我们,巴斯克维尔家族流传着“魔鬼猎犬”的传说。这只猎犬更像是一个惩罚罪恶的使者,因为祖上的罪孽,巴斯克维尔家族的每一个成员仿佛都被它追赶着。
《幽灵》则是一个奇幻故事。主角在古宅中见到诸多幽灵,每个人身边都跟着一只由生前罪孽化成的犬形怪物。它们闻到了主角的气味,将其团团包围。其中一只代表着谋杀的犬形生物接触了主角,使他也产生了杀人的念头。结尾,通过“背诵数学定理”这种奇怪的方法,主角恢复了理智,避免了一场犯罪。
可以看到,这两篇小说实际影响的,并不是《廷达罗斯猎犬》,而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墙中之鼠》。在这里,“猎犬”和“老鼠”都是罪恶的象征。在主角面前,它们都具有两面性,似乎既惩罚、警示着罪恶,也在引诱着对方走向犯罪。或者说,正是先有了罪恶,才有了“猎犬”。
《月亮的制造者》中的“耶斯猎犬”,与它们既一样,又不一样。在源头方面,“耶斯猎犬”同样是因罪恶而起,是被杀害的孩童的怨灵。但钱伯斯并没有突出这一点,而是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猎物对“猎犬”的恐惧上,对“猎犬”做了更抽象的描绘。《廷达罗斯猎犬》选择继承了这种“概念化”的猎犬形象,而淡化了罪恶化身这样的传统形象。
洛夫克拉夫特的《猎犬》和前两者都不太一样。在这篇小说中,“猎犬”的设定比较模糊,它似乎是一种源于巫术、由尸体变成的怪物,长着翅膀和尖牙,不断追杀着掘墓者。最特别的是,这个版本的“猎犬”有明显的自主意识,更接近于智慧生物甚至邪神,而不是神秘力量的使者。“廷达罗斯猎犬”可能也吸收了这方面的元素。
恐怖故事里的爱情冒险
相比之下,罗伯特·霍华德对《月亮的制造者》的借鉴,可能更直观得多。他在《骷髅脸》里直接套用了几个主要角色的人物关系。
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月亮的制造者》里的爱情戏像是作者的妄想。主角罗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伊桑德就狂热地爱上了他。有时,罗伊甚至表现得相当粗暴,对一个十八岁少女大呼小叫,一副“爱情主导者”的姿态。
而《骷髅脸》的男女主也差不多,一个是龙傲天风格的热血直男,一个是天真无邪的异国纯情少女,当然这个男主明显更温柔,但还是有股大男子主义的味道。女主角同样充当了作者的传话筒和工具人,最后男主角抱得美人归。可以说,霍华德直接沿用了这个爱情戏套路。
但霍华德还学了一下反派的人设。《月亮的制造者》对“月老”的描述太少,而《骷髅脸》的大反派卡索洛斯,基本可以看作“月老”的升级版。当然,这可能是当时小说界的常见套路,不足为奇。
“月老”和卡索洛斯都是女主角的主人,他们统率着一批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但又都有种科学家的气质,一个是冶炼金属的专家,一个是毒药方面的专家。结局也都是神秘消失、生死不明的状态。
一直到霍华德后期的代表作“柯南系列”的名篇《大象之塔》,依然能看到《月亮的制造者》的影响。这篇小说提到了一座生活着东方巫师的森林,还有“黑莲花”、“黄莲花”等等意象,似乎同样源于《月亮的制造者》。
结语
可以说,《月亮的制造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小说。从中,洛夫克拉夫特学到了手法,朗学到了概念,霍华德则学到了套路。但三人都并非直接山寨别人的故事,而是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在新作品的对比下,《月亮的制造者》似乎显得毛病多多,但它依然是一篇有趣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