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癌症,和假阳性

2021-04-05 21:01 作者:曹操读书  | 我要投稿

这是读《简单统计学》的第 7 篇文章。

我大姨,肺癌,发现的时候就是晚期,已经扩散到脑部和骨头里面。

不过确诊已经是 3 年前的事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去看望她,感觉她除了年纪大了有些健忘以外,身体看起来很健康,每顿能吃两个馒头。

我总在想,是不是误诊?毕竟检测的准确率不是 100% 呀。

在读《简单统计学》第六章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

假设你是一名医生,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

在一次常规检查中,你在一位患者的体内发现了一个肿块。根据你的经验,在 100 个这样的肿块里,只有 1 个肿块是恶性的。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你要求患者接受 X 光检查:

如果肿块是恶性的,那么 X 光检查将其诊断为恶性的概率是 0.80;

如果肿块是良性的,那么 X 光检查将其诊断为良性的概率是 0.90。


对于这名患者,X 光检查认为肿块是恶性的。

那么,你认为这个肿块是恶性的概率是多少?


在 100 位接受调查的医生中,95 位医生选择了 C,也就是 0.75 左右的概率。你的答案呢?

这其实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

如果读过高中,计算条件概率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除非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听课。

经过计算,正确的概率是 0.75 的十分之一:0.075 !

即使不会用公式或者数字计算,画个表格也能看出来。

这个问题说明,即使针对疾病的检测拥有很高的准确率,得到阳性检测结果的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仍然有可能不是这种疾病的患者。

也就是「假阳性」。

为了说明假阳性问题,《简单统计学》里面还有一个案例,是一项获得 2012 年「搞笑诺贝尔奖」的实验。

实验人员选了一条大西洋鲑鱼作为研究对象。

这条鲑鱼长约 45cm(18 英寸),重约 3.4 斤(3.8 磅),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实验人员给这条鲑鱼展示一系列人类情感的照片,然后,要求鲑鱼判断照片中的人是在经历什么样的情绪。

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人员在鲑鱼的脑腔内发现了一些活跃的信号。

这说明了什么呢?

鲑鱼能判断人类的感情?

错。

还记得前面怎么介绍这条鱼的吗?

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也就是一条死鱼。

如果你是唯物主义,不相信鬼神,那么在死鱼脑内检测到的信号,只能是错误的,是「假阳性」。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灵异事件,emmmm,你还是把文章关掉吧。

鲑鱼实验说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存在假阳性。

另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份研究则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假阳性概率高达70%。

所以,如果诊断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无论这个诊断是用多么先进的仪器检查的,都先别着急,别紧张,再去做一次检查,因为有可能是假阳性。

喂喂喂,你可能会说,诊断率那么高的前提下,还有那么多的「假阳性」,做那么多检查还有意义吗?医院总是让做各种检查,是不是骗人呢?

答案是有意义,没骗人。

因为概率。

在理想状态下,检测中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自然是越低越好。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以及个人身体状况、设备操作流程的影响,常用的检测方法很难 100% 准确。

所以,日常体检难免会出现假阳性造成的误诊,和假阴性造成的漏诊。

而应对方法就是重复检查、更多检查

比如前面提到的恶性肿块问题,如果使用同样的检查手段,做第二次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上升到 0.393 。

如果做第三次,准确率就是 0.838。

第四次就是 0.976。

检查的次数越多,检查结果准确的概率越高,第五次已经是0.997。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新冠感染者要检查 4 次才检查出来阳性。

当然,如果使用很多种检测方法结合检查,准确率就更高了。

所以医院做那么多检查,是有意义的。

如果对医院的检查结果有所疑虑,那么多换几家医院检查也是必要的。

我对《简单统计学》的这个假阳性案例印象深刻,因为生活中很少有能用到「条件概率」的地方,而这次解决了我的疑惑。

我大姨当然是确诊了,换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很多不同的检测,假阳性的概率再高,也足够确诊了。结论就是肺癌,晚期。

当时医生都说,没几个月了,可现在又健康的活了两三年。

或许我大姨是癌症 3 年生存率里面的小概率吧,希望她能成为 5 年、10 年生存率的小概率。

也希望你能健健康康,按时体检,别害怕检查报告里面的「阳性」。

因为有可能是「假阳性」。



—· End ·—
读书,思考,学以致用。

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想法

把你的想法,以 #读《***》# 的形式留言

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癌症,和假阳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