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备课
良师,担当育人使命;良师,亦当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师成长!备课是教师的一种静态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教师要厘清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步骤,是将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它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建议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做到“二研五关注”。
“二研”就是要研究教材和学生。
研究教材是指研究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内容有时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是不能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的。教师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将教材内容“教学化”。教材像一块布,必须经过教师的剪裁才能做出美丽的衣裳,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研究学生是指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成长环境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思考适恰的引入方式、教学方法、活动设计、习题难度等,保证班级内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中,听有所思、疑有所解、学有所获。
“五关注”是指关注以下几点。
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备课中要认真思考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要关注学生听课的兴奋点。学生听课的兴奋程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备课时要考虑激发他们兴奋度的方法策略,将课堂教学变成教与学双向愉悦的过程。
三要关注考试评价的落脚点。有教学就会有评价,教师备课时要对评价内容进行“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的博观约取处理;
四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点。备课与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时、空的维度设计知识内容的生成时机、生成范畴、生成内容等;
五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提升点。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师备课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
总之,一节好课备下来,要做到“六个Yu”:
就是学生求知有欲望(欲);
处理问题有方法(渔);
学习过程要愉悦(愉);
思维产生有抓手(喻);
内容生成有范围(域);
思想认知有升华(逾)。
教师备课的三环节
教师备好课就像战士上战场需要备好充足的弹药一样。我认为,要实现课堂的高效,需要经过三个环节的充分备课:
一是个人备课,
二是参加集体备课教研,
三是个人再次备课。
个人备课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备学生、备教材、备资源(备课件、备实验器材、教具)。在个人第一次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参加集体备课,向同学科同事学习,充分与同事进行交流,包括研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实验活动设计、探究活动实施、作业设计等等,每个知识的讲授方法不尽相同,一定要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参加完集体备课之后,根据集体备课吸取到的内容,补充和修正自己的第一次备课。
无论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要围绕三方面——备学生,备教材和备内容。
备学生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授课,重点关注学生不会的、不懂的。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一些相关的思想渗透,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唯有如此才能贯彻好国家立德树人之教育宗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备教材首先要充分的备好课标,按照课标的指示精神,真正地理解教材,借助教材又超越教材,把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进行资源整合。相关知识的知识背景,来龙去脉,如何运用,如何联系实际,教师必须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有的放矢。
作为年轻教师必须写详案,把要讲的内容反复琢磨。做课件时,需要查找相关教学资源,包括相关的视频、图片、实验器材、教学用具等。
一节好课,做好充分准备是前提,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随机应变,学生才会喜欢,课堂才会有生成。知识是活的,教法是活的,学生更是鲜活的,我们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高效。
备一节好课的三要素
备课充分未必能使课堂更精彩,但一堂好课必然离不开提前备课的助力。我们常说的“要备一节好课”,这句话已然超出了我们对于备课的单纯定义,甚至对于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备课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课堂本身。
常规的备课方式是备教材。也就是当我们在开启新阶段的教学工作之前,先要对教材进行较为深度的掌握。一套好教材能够帮助年轻教师捋清教学重难点,使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有层次感。但有一些问题需要老师们注意,就是教材上的预设、包括网络上借鉴的教学范式,只能作为辅助课堂的工具。如果太注重教材中的流程设定,会使思维固化。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直接加以引用,会使课堂变得生硬、变得枯燥。缺乏自主创新与思维契合的备课,始终是游离于高效课堂之外的。
除了备教材,还需备学生。当我们在备课时试图融入人物体验时,就使课堂教学有了人情味。师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成效,虽然有一些老教师利用自己威势来驱使学生参与课堂,但这种课堂是没有灵性的。备课是要实现课堂的顺畅与自然。根据我们对于自身以及学生的了解,要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能够引发师生共鸣的重要节点,这在曲艺界叫做“抖包袱”。“包袱”响不响,一方面要看我们展现出来的艺术细胞,也就是教师要会渲染环境,不管是身临其境的诵读,还是手舞足蹈的演绎,或者一些搞笑滑稽的插曲,这些都是新教师备课需要考虑的。
备课时要预设突发事件。前两个因素相对可控,最让老师们头疼的莫过于课堂生成的多变性。备课并不是简单的文字铺设,而是要在心理进行一场相对完整的预演。高明的老师总会给自己“挖坑”,也就是他们会考虑到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所以在精品课堂打磨时,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把常见的教学事故变成引以为傲的美好故事。
有时候,一个人的想法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教研组或者工作室的力量。通过反复听评、设计、打磨、试讲、反思与整合,直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时候,备课也就变成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克服来自课堂的恐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对于文本知识系统性、锐利的观察与解读,每一步都是难点,就像阻挡我们备好课的一座座高峰,只有勇于征服、无惧挑战,才能不断提升。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