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474.5-2023 英文版/外文版
GB/T 42474.5-2023 英文版/外文版 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 第5部分: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间数据接口
GB/T 42474.5-2023 英文版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vehicle transportation of explosive hazardous chemicals-Part 5:Interface protocol between vehicle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GBT 42474.5-2023 英文版 GB 42474.5-2023 英文版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 GB/T 42474《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第 5 部分。GB/T 42474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第 2部分;车载装置;
--第3部分:车载装置安装 ;
第4 部分:监控客户端;
第5部分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间数据接口;
-第6部分:通信中心与监控客户端间数据接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提出并归口
引言
在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成为管理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共同方向。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等技术已在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GB/T 42474《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选择了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中安全隐患最大、安全事故后果最为严重的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针对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多部门协同管理的现状,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利用先进技术打破行业壁垒、推动爆炸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促进爆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多方高度协同这一目标,提出构建以云计算平台作为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管理数据资源池、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爆炸危险化学品运输相关方依据权限共享数据资源的技术方案,并针对“人”“车”“物”三大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要素提出部署基于生物识别、机器视觉、情绪识别汽车驾驶主动安全防控、传感器网络监测等相关技术的车载装置,引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爆炸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应用,推动形成以车载装置作为物联网感知层进行运输信息感知与采集、以云计算平台及车载网关作为物联网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以云计算平台及 B/S 监控客户端、移动终端 APP 作为物联网应用层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协同管理的爆炸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为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奠定技术基础,为实现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实时追踪、全面监测及联动预警,切实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重特大事故提供助力。
GB/T 42474《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拟由 6个部分构成第 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给出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术语定义和系统组成,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运行环境、信息安全、可靠性等技术要求及其对应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中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间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的通信接口,包括数据接口构成及其通信方式,通用要求、通信协议分类和数据格式。本文件适用于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类车载装置及通信中心的应用。其他危险货物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9056-2021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 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5735公共安全 指纹识别应用 采集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 42474.1 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42474.2 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第2部分:车载装置
GA/T 1181安防指静脉识别应用 程序接口规范
GA/T 1326安全防范 人脸识别应用 程序接口规范
GA/T 1486安全防范虹膜识别应用 程序接口规范
IT/T415-2006 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 信息分类与编码
JT/T697.7 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7部分: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808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JT/T1076一2016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车载视频终端技术要求
JT/T1159.2一2017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兼容卫星定位模块第 2部分:通信协议
YD/T 3961 5G消息 终端技术要求
YD/T 39895G 消息总体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42474.1JT/T 697.7、JT/T 808JT/T 1159.2-201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GB/T 42474.2 界定的以及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5数据接口构成及其通信模式
在爆炸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系统中,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之间的数据接口包括车载网关与其他车载装置之间的数据接口 1、车载网关与通信中心之间的数据接口 2及对接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数据平台的传感器类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之间的数据接口 3 等,示意图见图 1。各部分接口的通信模式如下
a车载网关与其他车载装置之间的数据接口 1;实现双向数据通信: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向车载网关发送车载装置各组成单元的感知数据监测信息,车载网关向其他车载装置发送通信中心下发的各类型监控客户端管理、操作和控制指令。6车载网关与通信中心之间的数据接口 2:实现双向数据通信;车载网关向通信中心转发车载装置各组成单元的感知数据监测信息,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车载网关同时向通信中心发送依据所接收的车载装置感知数据监测信息产生的各类分析数据、预警和报警数据等,通信中心向车载网关发送各类型监控客户端管理、操作和控制指令。对接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数据平台的传感器类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之间的数据接口 3:实现双c)向数据通信:对接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数据平台的传感器类车载装置主要包括各类具有 NBloTeMTC、5G 通信接口的传感器等,该类型车载装置向通信中心中的移动、联通或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数据平台发送车载装置相关组成单元的感知数据监测信息,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数据平台向通信中心的政务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转发车载装置相应组成单元的感知数据监测信息,或向通信中心的政务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发送依据所接收的车载装置感知数据监测信息产生的各类分析数据、预警和报警数据等,通信中心向该类型车载装置发送各类型监控客户端管理、操作和控制指令。
6 通用要求
通信方式6.1
各数据接口使用的通信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车载网关与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之间(数据接口 1)同时采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a)b)车载网关与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之间(数据接口 1)的有线通信协议采用差分传输标准接口(RS485)或异步传输标准接口(RS232)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等。车载网关与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之间(数据接口 1)的无线通信协议采用蓝牙(BIuctooth),远距离(LoRa)紫蜂(ZigBee)、无线局域网(Wi-Fi)射频识别(RFID)等;通信过程中出现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采用本地存储,通信链路恢复正常时立即补传。
车载网关与通信中心之间(数据接口 2)采用无线通信,通信协议采用 TCP 或 UDPdRTMP/TMPT/RTMPS/RTMPERTP/RTCP5G 等:通信过程中出现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采用 SMS 短信文本报警方式,同时采用本地存储,通信链路恢复正常时立即补传。对接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数据平台的传感器类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之间(数据接口 3)采用无线e通信,通信协议采用 NB-oT 或eMTC或5G 方式;数据通信链路异常时采用本地存储通信链路恢复正常时立即补传。
6.2消息数据类型
数据接口协议消息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应符合表 1的要求
6.3数据传输规则
数据接口协议采用大端模式的网络字节序传输字和双字。传输规则应符合以下要求:a) 字节(BYTE)的传输:按照字节流方式传输:
b)字(WORD)的传输:先传递高八位,再传递低八位:
双字(DWORD)的传输:先传递高二十四位,然后传递高十六位,再传递高八位,最后传递低c)八位。
6.4消息处理
6.4.1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主发的消息
6.6通信连接
6.6.1连接建立
6.6.1.1 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与车载网关连接建立
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与车载网关的数据日常有线连接可采用 RS485 或 RS232CAN 通信协议,日常无线连接可采用 Wi-Fi,Bluetooth,LoRa,RFID 方式,除车载网关外的其他车载装置启动或复位后应尽快与车载网关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应立即向车载网关发送鉴权消息进行鉴权。
6.6.1.2车载网关与通信中心连接建立
车载网关与通信中心的数据日常连接可采用 TCP 或 UDPRTMPRTP2G,3G4G,5G 方式,车载网关启动或复位后应尽快与通信中心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应立即向通信中心发送鉴权消息进行鉴权。
7通信协议
7.1 协议类型
车载装置与通信中心间的数据接口协议,依据消息来源不同、消息类型不同或车载装置组件便用的具体技术不同,涉及不同的协议类型。消息来源、消息类型及其涉及的协议类型应符合表 4 的要求。其中,相关通用协议类型对应的语法、语义、时序、数据格式等要素已由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予以规定的,遵循相关规定。
7.10.2多媒体数据上传
多媒体事件信息上传应符合以下要求:
a)车载装置相关组成单元向车载网关发送多媒体数据消息;
b)车载网关回复通用应答消息,在收到的多媒体数据消息上叠加实时位置信息汇报消息体,生成位置多媒体数据消息,并向通信中心发送位置多媒体数据消息;通信中心回复通用应答消息,并向监控客户端转发位置多媒体数据消息;c监控客户端根据总包数确定接收位置多媒体数据消息超时时间,在收到全部数据包或达到超d时时间后,向通信中心发送多媒体数据上传应答消息或要求车载网关重传指定数据包的消息;通信中心回复通用应答消息并向车载网关转发多媒体数据上传应答消息或要求车载网关重传指定数据包的消息;
e)车载网关回复通用应答消息,并根据收到的多媒体数据上传应答消息或要求车载网关重传指定数据包的消息终止上传或启动指定数据包重传。
7.10.3 摄像头立即拍摄
8数据格式
8.1车载装置通用应答
消息 ID:0x0001。
车载装置通用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应符合表 5 的要求
表5车载装置通用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