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政治】选必二第三课笔记知识点汇总

2023-03-19 16:39 作者:Lythrum_-  | 我要投稿


3.1订立合同学问大

一、生活离不开合同

1.合同的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种类:合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等。

3. 合同自愿原则

  无论哪种合同,都必须由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就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以实现各自的利益。

名词点击:P23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主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注:必须表达于外,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甚至没有语言的行为(直接履行的行为),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

4. 订立合同的意义

  • 交易者角度: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利用合同参与交易活动,就能够充分体现市场交易者的自由意志。

  • 社会角度:②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③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

       因此,法律鼓励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尊重市场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维护诚实守信的履约机制。

5.格式条款:

1. )含义: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2. )作用与不足: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限制了 对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

3. )民法典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二、合同的订立

 合同的订立需要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协商,很多时候需要经历反复协商才能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法律将这个过程概括为要约承诺两个阶段。

1. 要约

(1)含义: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

(2)效力:为了保护受要约人的合理期待,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

2. 承诺

(1)含义: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要求: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    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3)效力: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


(4)承诺对要约的变更:

       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相关链接:P25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三、合同的生效

订立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

无效合同:

①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②如果合同的主体不合适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2. 有效合同: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法律鼓励交易,从严认定无效合同。

 

四、合同的形式与意义

(一)合同的成立判断: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外,只要各方当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订立了合同。

(二)合同的形式及意义:

       无论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甚至直接履行的行为都可以产生合同。       

       但是采用何种形式订立合同,有时会对当事人能否顺利实现其合法权益产生影响。

1. 口头合同

(1)含义:口头合同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合同。

(2)优点:  口头合同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

(3)缺点: 口头合同的问题在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

(4)适用场合:  它通常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

2. 书面合同

(1)含义:

    书面合同是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订立的合同。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优点:

 ①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②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

(3)适用对象:  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以及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可见,“空口无凭”未必正确,“立字为据”确有意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树立合同意识,尤其要用好白纸黑字这个工具。

思维导图


3.2有约必守,违约有责

一.一诺千金 重在履行

1.合同履行的关键

履行合同的关键是明确合同内容

(1)合同内容的含义:合同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的条款来体现。

(2)合同内容条款:

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P29相关链接2:

民法典规定的合同一般包括的条款,并非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合同缺少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违约责任等内容时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缺少上述内容时,合同当事人可以签订补充协议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解释合同,补全意思表示。

合同不能缺当事人、标的物、数量这三样,否则合同不成立

2. 合同履行的含义P29-2:履行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

3. 合同履行的原则P29-2

①全面履行原则: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②诚信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③协作履行原则: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

④绿色原则:当事人在履行全面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4.合同的变更P29-4

(1)原因:合同订立后,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当事人可能会有改变或者解除这种法律约束的想法。

(2)变更要求:

①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如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合同履行期限。

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二.言而有信 违约有责

1. 违约责任的含义及意义P30-1

(1)含义:

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外,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2)意义:违约责任既是违约方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给予守约方的救济。

P30相关链接1:

依据民法典,对守约方的损害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有限度)。

2.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①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违约责任及表现


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违约金和定金二者只能选其一,不能同时适用

违约金与定金区别

注意:违约金与定金二者不能并用,即不能主张支付违约金又要求双倍返还定金。但是当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时,非违约方选择违约金责任后,并不影响其要求对方返还定金的权利。

3. 违约免责

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注:可以≠应当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

②P31-相关链接: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本文内容均来自课本与课堂笔记)

【高中政治】选必二第三课笔记知识点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