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黑格尔的主观精神:精神现象学)1
我们说,精神哲学是从自然哲学里面发展出来的,体现了自然哲学中潜在的本质。精神哲学里头有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环节。在他的主观精神里面,共有三个环节,一个是人类学,一个是精神现象学,一个是心理学。人类学当然就是衔接自然哲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机论的,人是有机的最高点。而在人类学里面,又发展出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虽然是第二个阶段,但却是黑格尔最重要的阶段,最后一个心理学其实没有精神现象学那么重要。所以我们在主观精神里面,主要考察精神现象学,我们把人类学和心理学都把它忽略,当然你要认真研究、读懂黑格尔的书的话,肯定是不能忽略的,但是介于重要性和课时来看,只能重点放在最重要的精神现象学上。从现代哲学的眼光来看,精神现象学有它突出的地位,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面,它是最突出的。比如说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本人当然没有涉及黑格尔和精神现象学,但是它的学生和弟子都在精神现象学里面去寻找某些灵感。胡塞尔的现象学就是把人类学和心理学悬置起来,胡塞尔反对心理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他认为真正能够算哲学的只有现象学。所以我们能够看出,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体系里面的特殊地位,特别对于现代哲学,所以我们把它单独提出来加以考察。
一、什么是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是什么,黑格尔认为,精神现象学就是“意识的经验科学”。精神现象是研究什么的,是研究意识的,而且是研究经验形态的意识的,它是为意识的更高的科学奠定基础的,是更初级的意识的科学。但是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他的全部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非常注重精神现象学,认为整个黑格尔哲学的根,都可以追溯到精神现象里面。但就黑格尔本人来说,他晚年不太重视精神现象学,他的《精神现象学》出版很早,是他最早的成名之作。这本书出版之后,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名气,但是后来他把“精神现象学”收录到了他的《哲学全书》的大体系里面,在这里,他的体系的第一部分变成了逻辑学,第二部分是应用逻辑,包括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精神现象学则成了精神哲学中主观精神里面的一个环节。这就大大减轻了它的重要性,而且他把原来《精神现象学》里面的后一部分全都砍掉,留给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去解释,纳入《哲学全书》里面的精神现象学只有原《精神现象学》的前四章,在他的早年,他是企图将精神现象学作为他哲学的第一部分的,但是现在第一部分变成了逻辑学。所以马克思认为他的这个第一部分只是一个假的诞生地,真正的诞生地是精神现象学,现在变成了只是逻辑学应用到人类身上的一种现象形式。逻辑学当然是抽象的概念,不管是具体概念也好,绝对理念也好,毕竟还只是一种概念形式,那么逻辑学在运用当中体现为现象的形式,其中就有精神现象学。
我们说精神现象学是意识本身的一个结构层次,我们现实的人可以根据这个结构层次来为自己的精神定位。比如说里面的很多不同结构,主奴意识啊,宗教意识啊,启蒙等等,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什么层次。所以它是这样一个定位的结构,他把里面那些人名,那些哲学家、历史人物的名字都删掉了,他只讲这个结构,所以他非常抽象,需要很多不同层面的丰富的知识,历史知识,哲学史知识,法律知识,道德伦理等等。
那么意识的经验科学,他就要谈意识,意识是怎么来的。在这方面,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一种入门的性质,虽然当时他的逻辑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观点了。但是怎么使得这一整套观点被一般人接受,不单单是学习哲学的专业人士,你说要让所有普通大众都接受,就要从每个人内心最直接的事实出发,避免去说听不懂的专业词汇,从每个人心中最直接的事实,就是意识的事实出发。不管你持有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你总归是有意识的。所以黑格尔从意识出发,来探讨意识本身的发展层次,发展阶段,你一旦接受了他的前提,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意识,那么他就引导你顺着你的意识的线索来不断上升,不断的提升,他给你循循善诱的讲道理,他也不强加于你。黑格尔最反对的就是一上来就强加于人家一个观点,反正你只要承认你是有意识的,那我就可以和你谈,没有意识那就是动物,我们就谈不了了。那么我们就听听黑格尔是怎么讲意识的,是不是和我们每个人的经验相吻合。国外有一些人的观点就认为,精神现象学就是把普通人的意识引向哲学的一种门,精神现象学确实有这种作用。
但是黑格尔的主要意图不是讲意识的经验,而是意识的经验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指不限定于某个张三李四的意识。而是从你所具有的这个意识里面去看出它的那种现象结构,他不是谈具体某个人的经验,而是一般的经验结构,凡是具有经验有意识的人,都会走这样一个套路。所以精神现象学,就是来试一试,在这样一部著作里面,把一般意识的各个不同的层次展示出来,包括我们每个具体的人,都可以拿他这一套体系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处于他这个意识体系里面的哪一个阶段。然后你就可以反思,这个阶段原来是这么来的,之后会怎样发展,当然后面的阶段是不是比我的层次高,你也许会接受,也许不会接受。但是黑格尔认为不管你接不接受,意识的不同阶段的发展都在这里了,你总会承认的,因为这是意识本身的发展规律。那么要实现这种普遍性,就要保证意识的经验科学的起点一定要是最最通常的意识,就是让事情本身客观的原原本本的显现出来。科学不能有任何先入之见,科学要客观,你就不能把任何观点强加于人,那人家不同意你的观点,那你后面就白费了。所以他一开始就采取一种纯粹客观的态度,我们只是描述我们的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我们首先来描述它,看它是怎样的,那么这种描述,当然最开始是“感性的确定性”。
就是说,当你把一切先入之见,一切概念,观念,一切理想,全部抛在一边,你就原原本本的回到你的内心来考察一番,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最初的现象是什么,我们把一切先入之见都排除,什么概念啊,主观啊,客观啊,物自体啊都忘记,不去想它。但是有一点是不得不说的,就是感性,感性是意识的经验现象的第一个现象,也是意识的经验科学第一个要考察的对象。感性是作为意识的第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意识。感性意识也是一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