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十一)

2021-04-02 21:22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1


“量”的含义


只要事物可以被分为“二”,或者更多的组成部分,那么已经被分出来的每个部分,在本性上都是“一个”个体。


属于可以用数计量的“量”,是一个众(多少),属于计量的,就是一个度(大小)。


多”是指可以潜在地分成不连续的部分,“大小”是指可以分成连续的部分,即在一维度上连续的是长;在两维度上的是宽,在三维度上的是高。其中有限“多”是数,有限长是线,宽是面,高是体。


还有,有的事物被称为量是因为自身本性,有的是因为属性;比如线就是因为本性被称为量,文明是因为属性被称为量。


因为本性所以被称为量的事物,有的是来源于本体,比如线;有的是来源于本体的某些秉赋和状态,比如多少,长短,宽窄,深浅,轻重还有其他。


“大和小”与“较大和较小”,无论是它们本身还是互相之间,都具有的是量性的特质,但是这些词也可以用在其他事物身上。


因为属性而被称为量,比如“文明”和“白”,因为事物本身是文明的或者是白的,还具有量的性质,所以白和文明也有了量性。


有些是在具有运动和时间的属性的事物身上获得量的性质,因为运动和时间这类的事物,它们本身就应该是一类量元,凡是事物具有运动和时间的属性,就应该是延续并且可区分的。


这里所说的不是那些被动变化的事物,而是那些作为运动地方的空间,因为空间本身就是量元,所以运动也是量元,因为空间也是量元,自然地时间就成为量元了。



2


“质”的含义


(一)是本体之间的不同。比如人因为有两只脚,所以是具有素质的动物,马有四只脚,所以它也是。圆因为没有角,所以它是有特质的图形,这些明显的不同就是“质”。这是“质”的一种含义。


(二))它适用于不变的数学对象,这是“质”的另一个意义,即数字有某种质。比如具有多个向度的组合数,像二次数的抄本就是平面(两个向度),三次数的抄本是立体(三个向度)。一般来说数的本体,不仅包括固有的量性,还有各自专属的素质。


而本体是事物永远不变的那个部分,比如六,可以是二的倍数,也可以是三的倍数,这些都不是六的本体,六是六,而不再变成别的不是六的事物,那才是六的本体。


(三)能动变的本体的所有秉赋(比如冷和热,黑和白,重和轻还有其他类似的),一旦有什么变化,而物体也随之变化,那么这些秉赋也被称为素质。 


(四)在品德里面能够被称为素质的,一般来说就只有善和恶。


这样来看,“质”的含义就有两类,其中的一类就应该是本义。“质”的第一种含义就是本体之间的不同,列数含有的素质就有这类的不同,这些不同是关于事物的怎是的,但是这些仅限于不动变的事物,或者是不说变动的事物。


第二种含义就是事物的质变和动变的不同,只是这种变化是包含在变动中的。品德的素质,善和恶就属于这类。


质变是说明了这些变动之间的不同,有的活动的不错,有的就不行,有的就可以达到善的品德,有的朝相反的方面活动,那就只能成恶了。把善恶作为素质的事物,以生物最为明显,在生物中,有思想的生物更明显。



3


“关系”的各种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关),有三种情况:


(一)就像两倍和一半,三倍和三分之一,一般来说,就是用倍数或分数来相互包容的那些事物,还有互为超越或被超越的那些事物。


(二)就好比能互相热或受热的那些事物,存在“能切”和“被切”关系的事物,一般而言,就是所说的主动和被动。 


(三)就像已经计量和可以计量的事物,已经认识和能够认识的事物,已经感觉到和能够感觉到的事物。


(一)第一种情况,是根据“数和数”和“数和一”的关系来说的。这种关系包括已经确定的和没有确定的,比如“倍和一”就是已经确定的数量关系。


“大到许多倍”,这样的说法虽然也是数量关系,但是它和一的关系却是不确定的。“这是某个事物的一半大小”,这种说法也是确定数量关系,如果说这是某个事物的几分之一,那就是不确定的数量关系,就像是许多倍和一之间的关系一样,都不确定。


那些互为超过和被超过的事物,在数量关系上也是不确定的,因为数是可以计算的,不能用数来解释不能计算的事物,但是互为超越和被超越的事物,只是数量上增加了或减少了些,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为从与另一事物相等的事物开始数,或多或少,都可以说是超过或者被超过。


所有的这些联系,都可以用数来解释,同时又由数来决定。这些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相等”、“相似”和“相同”。因为只要是数都是把一当作参照的,因此本体为一的都是一样的,素质是一的就是相似的,数量是一的就是相等的。一就是数的开始,也是数的标准,所有的这些联系,虽然思考的角度不一样,但是其中肯定会有数的存在。


(二)所有活动的事物都应该有相对应的主动和被动,也应该有这些潜能和已经实现的潜能,比如能热和能被热的关系。因为有了“能”,而热和被热是相关的。剪切和被剪切也是相关的,所有这些关系都是由于它们正在把这些事情变成现实。


但是数的关系,只是因为某个特殊意义才会实现,这点在别的地方已经说过了。从变动的意义上来说,数不能被实现。


能的关系,有的是对于一段时间来说的,比如曾经做过的事物和已经被做出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还有将会做出来的事物和将会被做出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一个爸爸,被叫作这个孩子的爸爸,这就是过去的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还有一些相关的词,其含义是指“能”的剥夺,就是指“无能”,比如“不能见”。


所有含有“数”和“能”的关系词,都是由于它们的本体含有别的事物的关系,而不是别的事物和它们的怎是有关系。


(三)不过我们把可以计量,可以认识或可以想到的事物称为“相关”,就是因为别的事物和它们的怎是有关系。


我们说能够想到一个事物,意思是通过一个想法想到了那个事物,而这个思想,和那个因为思想而成为被思想的原物是可以没有关系的,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要把一个事物拆成两部分来考虑了。


思想是想到了某些事物,举一反三,就可以认为,视觉就是看到了某些事物,这个见到的事物并不是那个因为你看到了而成为被看到的那个事物(虽然这么说也不错)。事实上,这也只是颜色或与颜色相类似的事物的关系(由视觉所引起)。如果按照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么同一个事物就有两种说法了,视觉是看见那个被看见的事物(颜色)。


那些因为本性而被称为“相关”的事物,有的时候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含义,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它们所属的科属是一个关系词,所以它们也是相关的。比如学术就是一个关系词,所以所有包含在学术内的,都是关系词,所以医学也是个关系词。


还有些事物被称为相关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品质。比如相等性就是相关的,因为“等”就说明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相似性也是这样的,因为“似”说明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些事物被称为“相关”是因为属性,比如一个人和某个事物相关,只是因为他很凑巧的是某个事物的一倍。倍是个关系词,所以它们之间有关系,又因为那个事物是白的,那么白也成为了关系词。



4


“完全”的含义


(一)在这之外,没有任何属于它的部分,就算是零件也没有。比如“全期”对于每个事物来说,就是指这一段时间,再没有别的时间是包含在这个时期里面的。


(二)一个事物太好了,其他的事物都没有办法超越它。比如有一个医生或一个笛师,我们称他们是“完全的”,就是由于他们的技术高超,没有办法被超越。


当然“完全”也可以去说坏的事情,表示坏到极致了,比如我们说一个“完全的”流氓或一个“完全的”小偷;有的时候我们也说他们是“好”的,比如一个“好”的流氓,一个“好”的小偷。


优秀到一定程度就是“完全”,每个事物,每个属性,只要它们没有任何自然缺陷,那它们就是“完全的”。


(三)事物被称为“完全”,是因为事物已经达到了善的极致,善的终点就是“完全”。


如果把这些含义用到坏的方面,说一个事物被“完全”弄坏了或者“完全”毁灭了,那意思就是说这个事物已经被毁坏到极致了,什么都不剩了。所以我们就用死这个词来代替终。在用词上就这么说了,死和终都意味着事物就结束了。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个终点。


事物由于本性而被称为“完全”,就是这些含义了,有些是因为它们没有缺陷,无法被超越,已经达到善的极致,有的是因为它们品级优秀,什么都有,不需要别的来补充。


还有的是因为依附于上面所说的含义,或者是其中有这样的含义,或者是涉及,或者是依附,或者是相类似,所以也被称为“完全”。



5


“限”的含义


(一)每个事物的最终。这一点包含了事物的所有,绝不会有什么部分在这点之外。 


(二)事物的外形,所说的事物是要占有空间度量的。 


(三)每个事物的终极[事物活动的方向就是极,不是活动开始的地方,但有的时候是可以同时包含两者的,(把起始点当作初限,把终点当作末限)]。


(四)每个事物的本体和怎是也是“限”。这么说是由于这是认识的定限,而认识的定限也就是事物的定限。


现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限”不仅具有“始”的各项含义,而且还有其他的含义,“始”可以作为“限”的一头,但并不是每个“限”都是“始”。



6


“由彼”(由于,凭借)的含义


(一)每个事物的形式和本体都是“由彼”,比如说“人善良是由彼”,这“彼”就是“善”性。


(二)事物可以依据“由彼”来找到所在的近层,比如可以在表面上找到颜色。这样来看,事物的形式就是“由彼”的基本含义,物质和联系密切的底层是其次级含义。一般情况下,“由彼”含义的数量是和“原因”一样多的。

 

(三)我们常常说到他因为什么目的而来,或者说他来的目的为何?


(四)我们还会说他“由何”而正确地走来或他“由何”而错误地走来?再说走对或者走错的“原因”是什么? 


(五)“由彼”也可以用在位置上,比如说一个人“由彼”站立(一个人站住是“因为”某个立场)或一个人“由彼”行走(一个人“顺着”那个走),所有这些说的话,都是用来指明位置和地点。


由此看来“由己”(由于它自己)也应该有相似的几种含义。


属于“由己”的事物有下面几类: 


(一)每一个事物的怎是,比如现在加里亚“由己”而成为了加里亚,那么以前也应该是这样的。


(二)在“什么”的里面,都会有“由己”的存在,比如加里亚肯定是因为“由己”才会成为动物的,因为在他自己的定义里面就有动物的含义,所以加里亚就是一个动物。 


(三)事物的属性无论是直接来源于自己还是间接来源于自己,都可以称为“由己”,比如“由于自己的性质”是白的,所以表面的颜色就是白色的,一个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由己”,因为灵魂是人类的一部分,而生命直接寄托的就是灵魂。


(四)有些事物无法找到别的原因存在,只能找到自己的,这样的也被称为“由己”。一个人成为人是有多个原因的,比如因为是两脚动物,但是人成为人的最终原因就是“由己”。 


(五)一个事物独有一切质性的可以称为“由己”,从自性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当作专属的质性的也可以称为“由己”。



7


“安排”(处置,布置)的含义


“安排”的含义是指把由部分组成的事物按照地位,能力,类别分别加以安置。每个部分都应该有相对应的部位,“第亚色茜”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就是让事物都得到所需要的。 



8


“有”的含义(即“Having”,这个词在这里有“过程”的含义)


(一)是所有物和拥有者之间的一种活动,比如动作或变动。就像制作和被制作之间,就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在一件衣服和所有衣服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希克雪斯”(持有过程)。不过从实际来看,这样的“有”很明显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这样的“有”存在,那么“有”将会无穷无尽地累加。


(二)安排就是“有”或者“固有”(习惯或者惯常)的含义,从安排的角度来看,有的安排得恰当,有的就不行,有的是在内部做安排,有的是把外物当作参考然后再做安排。比如健康是一个持久的状态,也是这样的一个安排。


(三)如果只有一部分是这样安排的,那我们也说这是一个“希克雪斯”(常态),因为部分的好处,整体中也肯定是“固有”的。



9


“禀赋”(感受)的含义


(一)是一些素质,一个事物可以因为这些素质而被改变,比如黑和白,甜和苦,重和轻,还有其他类似的素质。


(二)把上面说的这些改变实现,或者说已经实现了上面所说的那些改变。


(三)专门用“禀赋”来指有害的改变和活动,那些刻骨铭心的损伤更是要用此来专指。


(四)伤心的往事和不堪回首的经验之中,最惨的就被称为“巴淑斯”。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十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