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宇平衡网络文字版13】现代中国社会环境思维方式,为什么没人情味了

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是有不同的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以欧美、中国、日本、韩国为例,研究不同的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
可以从与中国思维方式发展类似的日本和韩国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参考,现代中国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现代中国的思维方式之间的不同。
日韩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的特点
日本社会环境中过度的情绪化和韩国社会环境中过度的胜负欲都造成了各自社会环境中的问题。
所以在吸收思想、文化的过程中是需要注意的,为了追求吸收思想、文化的效率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现代中国社会环境也会出现与日韩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相同的特点。
古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思维方式
古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思维方式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是反本能直觉的社会性思想。
古代中国社会因为习惯性的过度使用社会性的反本能直觉思维,所导致过度效率化,使思想难以突破、发展、固化而落后。
因为碰上了欧美社会在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后,现在的欧美社会环境处于由思想极端自由而形成的极端激进思想的转变,物质探索、发展极度加速的时期。
所以古代中国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展,就会落后。
现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思维方式
因此中国学习了西方的思想。
所以,建国后的中国文化的思想改革其实相当于是在反本能直觉的基础上增加了本能直觉思维,并且本能直觉思维有代替反本能直觉思维渐渐主流化的趋势。
以反本能直觉思维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在转为现代中国的思维方式之后会因为反本能直觉思维与本能直觉思维的结合而产过度的追求效率化,形成过度激进的社会环境。
所以,转向本能直觉思维会导致更过度的激进。
这是因为二战时期混乱的环境所导致的自由行使胜负欲的惯性所形成的过度行动的习惯难以停止和转化。
而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之后,就会放任以自由为核心的本能直觉思维,形成更难以停止和转化的过度行动的习惯,最终形成矛盾和问题。
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的两极化
中国文化的思想改革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由于过度效率化的发展导致社会环境的过度无序竞争、过度超前的两极分化。
与过度的激进对立的就是过度的克制。
这是由于思想、文化回归所形成的。无论思想怎么的发生改变,混乱之后的发展一定是趋向稳定秩序的。
而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之后,由二战时期混乱环境和转向本能直觉思维所形成的过度行动的习惯与趋于稳定秩序的思想对立,形成了过度追求稳定秩序的结果。就这样,又形成了由过度保守、过度追求稳定秩序而形成的矛盾和问题。
就这样,形成了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的两极化,形成了与混乱时期相似的混乱情况,造成负面影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
唯物主义的过度发展所导致的问题
无论是极端的自由激进还是极端追求稳定秩序的保守都是心理上的思想倾向,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矛盾和问题都是由于心理上的影响而形成的。
极端的自由激进和极端追求稳定秩序的保守使两极矛盾和问题极端化,形成由极端心理作用而形成的极端的负面影响。
那么,就会出现对于与心理相反追求实际、实践的唯物主义。
与过度的心理影响所形成的极端激进、保守两级矛盾和问题相同的是,过度的追求实际、实践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度的依赖实践会带来不去思考而盲目照搬的行为、行动的问题。剽窃、抄袭、假冒、传销、空手套白狼等都是由于过度的唯物主义、过度的依赖实践而不去思考、而盲目照搬的行为、行动所产生的问题。
过度的唯物主义、过度的依赖实践也会导致过度的依赖、追求物质享受。浪费、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走关系、贿赂等都是由于过度的唯物主义、过度的物质信仰所产生的问题。过度的物质信仰反而会产生人情关系社会,因为人情是寄托于利益所形成的感情,是过度的社会性、极端追求稳定秩序的保守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情况。人情关系社会反而是无情的追求胜负欲的社会环境。
所以,唯物主义的过度发展会导致社会环境中形成过度物质化、过度无情的风气。
思想、文化回归
过度发展唯物主义所导致社会环境中的矛盾和问题与古代中国社会环境中由反本能直觉思维所形成的矛盾和问题相似。
所以,现代中国社会环境追求实践、物质的唯物主义就是古代中国社会环境反本能直觉思维的思想、文化回归。
古代中国社会环境中,中国传统思想的副产品(糟粕)又通过习惯而形成了思想、文化的回归。
因为这些中国传统思想的副产品(糟粕)正是由于反本能直觉思维所引起的追求效率的惯性思维所形成的本能直觉习惯。
由于极端追求稳定秩序的保守思想和利益的直觉本能。最终所形成的思想、文化都会由于社会环境的特性而追求稳定秩序的保守思想和利益。
中国传统思想的本质
这是因为无论是源于反本能直觉思维的古代中国社会环境还是追求实践、物质的现代中国社会环境都是社会性的思想,都是追求稳定秩序的保守思想。
古人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的选择了适合的方式进行发展。所以,古代中国因为中国的环境形成了古代中国的文化。
所以,古代中国社会环境所使用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反本能直觉思维包含周文王姬昌思想的《易经》、包含道家老子思想的《道德经》、包含儒家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本身就相当于是唯物主义的思想。
所以,古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本质就是具有效率的实践。古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思想和文化是具有现实性的思想和文化。
靠嘴赢理、说话上瘾
最有效率的胜利方式就是只用嘴就战胜对方。
在古代中国社会环境中,靠嘴赢理、说话上瘾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容易纸上谈兵、讲理而脱离实际的社会环境。
在现代中国社会环境中,靠嘴赢理、说话上瘾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容易出现口头争执的社会环境。
所以,中国社会环境就容易形成靠嘴赢理、说话上瘾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副产品(糟粕)。
现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核心问题
所以,现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核心问题就是现代中国社会环境过度追求实践、物质的唯物主义过度发展和古代中国社会环境反本能直觉思维的思想、文化习惯性的、过度追求效率的盲目回归。
古代中国与欧美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的区别
欧美社会环境的本能直觉思维方式是遵循直觉本能的征服自然;而古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思维方式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中国文化的思维主体是反本能直觉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思维方式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是反本能直觉的社会性思想。
所以,不同于现代欧美社会环境破坏环境的发展,传统中国文化的思维主体是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
利用中国文化的思维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部分,回推、去除中国传统思想的副产品(糟粕)对于人类社会是具有稳定、有秩序的发展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