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月17日【常识午餐】

2022-02-17 14:17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 小林看上闺蜜小利的项链,趁小利不在宿舍时准备盗取,可小利突然回到宿舍,小林盗取无果。小林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答案】D

【三级知识点】法律-刑法-犯罪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小林趁小利不在宿舍时准备盗取,可小利突然回到宿舍,小林盗取无果,属于犯罪预备。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学界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着争论。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应当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确立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A项排除。

B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B项排除。

C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C项排除。

 

 

2. (单选)甲(女)在晚上下班的回家途中,经过一个巷口时遇到了乙(男),乙见甲长得不错,于是心生歹念欲对其实施强奸。当乙把手搭在甲肩膀的时候,甲立即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辣椒粉洒向乙的眼睛,随后便转身逃跑,最终导致乙的眼角膜永久性损伤。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紧急避险

D.故意伤害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法律-刑法-犯罪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在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其积极的意义。B项排除。

C项: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特点是在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为了保护某种较大的权益,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权益。因而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C项排除。

D项: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严重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某人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所谓伤害是指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如断手指、挖眼睛等和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如使人失去听觉、视觉、神经机能失常等。但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项排除。

 

 

 

3.(单选)某地将开展道路施工工作,相关部门为将此信息传达给周围群众,宜使用的公文文种是:

A.通知

B.公报

C.决定

D.通报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公文-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文种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八项,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某地将开展道路施工工作,相关部门为将此信息传达给周围群众,宜使用的公文文种是通知。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四项,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B项排除。

C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二项,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C项排除。

D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九项,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柳州市壶东大桥特大交通事故的通报》。通报按内容分为以下三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D项排除。

 

 

 

 

4. (单选)“孔融让梨”“曾子避席”“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在如今的社会里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仍然是我们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这主要体现出了道德的哪项基本特征:

A.社会性

B.阶级性

C.共同性

D.继承性

【答案】D

【三级知识点】政治-道德-道德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德概述知识。

第二步,道德的继承性: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有着自身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道德准则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前进过程。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道德除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内容之外,还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处,即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道德的社会性主要是指道德与人类社会共始终,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和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之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道德内容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阶级利益也必然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等。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道德的共同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除了对立和差别之外,还存在一些不同阶级都承认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 (单选)下列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B.道德激励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C.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和手段,在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D.道德是对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对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行为规范

【答案】B

【三级知识点】政治-道德-道德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德概述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第四,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五,道德对社会稳定和人们日常生活及交往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维护和保证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6. (单选)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与时俱进

B.知难而进

C.改革创新

D.实事求是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政治-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

第二步,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x在庆祝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月17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