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五届钝评奖|三等奖钝评作品(1)

2023-08-01 11:16 作者:钝评奖DP  | 我要投稿

一、死亡之森

作品将近两万七千字,阅读压力不小。本文以虚拟主角“我”开头,去描述潘孓然,这种描述可以很简单的去设定一个角色,让读者对一个人物得到基本的认知。从这点看,写作方式有点脱离小说,像是杂文,以第三者的口吻去评论一个人。真正的故事,是从发现潘孓然死亡的那一刹那开始,因为直到这里才有情节。

我没看过作者其他作品,是否是习惯陈述。在警察得出结论后,又开始去描述潘孓然死亡相关信息,直到第一章结束,章节末尾作者写下“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当然可以把上述内容看成铺垫,但这不是情节铺垫,而是讲述(贴标签)的形式去铺垫。就像话剧人物没上场,先来个5分钟背景介绍,又或者演小品显示字幕把设定展示出来,这些都是最差的表现方式。小结,从小说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坏的开头。

阅读第二章,继续感觉这是杂文,几段文字洋洋洒洒的描述,但加上评判显然带着作者主管思想。比如,“还有令人心悦诚服”,“每年堵车的时候加起来也从未多过寒带的椰子树”,“连最角落的地方”,“全有赖于”。这种评判是作者的思想,而不是景色的氛围,不是情景给人的感觉,而是作者将自己的感觉架设在读者心中,跟前面贴标签抛设定有什么区别?我喜欢吃咖喱饭,你说你做的蛋包饭好吃,非要在餐厅里给我点蛋包饭,作者取悦读者难道就是把意识批判强加于读者之上吗?

接下来,是“博尔赫斯”酒吧介绍,没有故事,没有情节,顺便讲解ABC三个级区,故事呢?情节呢?人物“他”是从地下格斗比赛后才出现,事件发展呢?又在讲述感受与回忆,完全没有小说的连贯性发展。

人物出场完全没有感觉。图逊第一次出现,简单介绍“是地下自由搏击比赛的组织者之一”,第二次出现,带来个东南亚人阮世晖。东南亚人有两段属于“我”视角的观测描述,在小说里相当正常,但接下来变成了陈述,他们的对话变成“我”的回忆“介绍说那人叫阮世晖”,然后再用回忆追加这个人的标签“在最近几个月的比赛中,他击败了所有对手”。看到这里,似乎明白作者不善于创造人物形象,只能通过描述属性才能“建立”一个相对有个性的人。

人物的问题,在于他出场时和各角色的互动,通过说话、行为树立多维的人物形象。接下来有那么一点点合格的描写,比如“图逊拍拍他窄窄的肩膀”。人物形象中,更上一层楼的是阮世晖说,“我的女儿上个星期失踪了”。这个场景要体现阮世晖失去女儿,为什么不在他一出场时就被“我”看出他的心情不好,而是洋洋洒洒写出一堆英雄般的文字,直到自己说出口而“取而代之的是黯淡”,这简直就是人设的灾难,读者心中人物世界观的坍塌。

做为一个酒保的“我”常年看人,竟然不会察言观色,作者设立的这个“我”也是一个失败的人物。酒保失败了,接下来软绵绵的对白,看起来粗口,实际软弱无力,“妈的,我可不会拐弯抹角。我告诉世晖你能帮他找到女儿”。图逊,一个地下自由搏击比赛的组织者,说话就不能霸气凶悍吗?不能,作者没思考过这个人应该会用什么语气什么态度以什么人格去做什么事。

至于“电力系统不太稳定”这种过场,跟情节没多大关系,删了吧。要么写到剧情里,增加诡异的氛围,比如谈交易时,光线明暗,给人心里变化以及冲击。可能我要求的太高,这些艺术手法很难以运用得当,表现的太过是一部烂作,表现不当则会跑题。但到后文,在灯光黑暗时,阮世晖死在搏击擂台上,一点声音都没有,可以说氛围到位,缺了点震撼的描述,一个人离奇倒下,丢掉半个脑袋,真的没有声音吗?

对于人物的转变,“我”从不愿意找阮世晖的女儿冯依依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染,养女遗孤是触动原因吗?酒保是怜悯死者还是对孤儿有所悸动,看不出来,作者也许在这里故意悬着。

从故事结构看,酒吧找人被拒绝,擂台比赛死亡,默许找人,这三个局足够撑起开头。接下来是找人的第一步,让我意外的啰嗦对白之后,直接跳到纹身被强暴的答案上,显然是过场中的过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抗。为啥拿这段来说,这段是第三章,意外的平淡。

到第四章,便用第三章的线索找人,去那个纹身店。路过场景描述一遍,体现惨淡,打电话的四行对白水一遍,之后遇到了“愿宇宙之神保佑”的教徒翻尸。翻尸人之一正是托尼弟弟,经过“审问”竟然又得到一个线索,冯依依在B级区。

说到B级区,和前文陈述ABC级区有个照应,但仅仅是陈述而已。如果作者想突出三个区的差异,应当在对白中体现出来,比如“你要知道这可是A级区,警察管不到”云云。再到托尼弟弟,“那可是B级区,去了的人要是没消息,十有八九是死在那里”,用惊叹和示警提醒他们。

读原文写评论到这里,我又有个不好的感受,图逊只有“下自由搏击比赛的组织者之一”这个标签,虽然参与了找冯依依之行,感觉几乎不存在,没有一点人设出现。比如遇到某个阻力,他排除万难,这样显得对阮世晖讲义气,或者贪他钱,但什么都没有。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发展起来。

第五章剧情进展为零。

第六章,跟托尼弟弟坐地铁到B区,一路“风景”介绍。这种运景,很像国内常用的空镜头,拍摄毫无意义画面,占用时长。我在等一个剧情冲突,一直看到丹扎勒神的出现,依然没有,依旧是介绍和讲解。

从巴胺神经仪开始怀疑托尼弟弟就是一个合适的冲突,但与托尼弟弟之前出场对比,这个怀疑的铺垫是什么?然后两个人就这么跑路,奇遇莫尔斯码,而不是有选择的去寻找线索,显然不是很好的安排,最后竟然坐进一部带固定安全带的电梯,离谱至极。

说真的,没有冲突的剧情毫无意义,接下来就是波澜壮阔的平静,发现人脑构成的生物计算机,最后是官方机器人通过公民身份发现问题,没有戏剧,没有冲突,没有对抗,平淡无味的PPT放映。

这里返回到怀疑托尼弟弟,他们如果真的拉异教徒献祭,做成“生物计算机”,前面的剧情就要出现引诱,教徒拉的人越多,地位越高,这样才有人物的动力。假设托尼弟弟和冯依依没有任何关联,他的目的就是忽悠人,那么在执行仪式时,被看穿,造成两个人逃亡,逃亡只能坐进有固定安全带的电梯,这一切就显得合理了。

总体来说,小说写的不够震撼,没有峰回路转,也仅仅略比表层描述高深那么一点点,故事内核不够强劲有力,冲突太弱,人物刻画标签化。

 

二、狐狐狐

PDF文档,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数,大概数出将近一万六千字。

重点来了,本文档少了个字,所有的“日本子”都应该是“日本鬼子”,希望提供文档的举办方下次注意点,我们读者绝不会原谅这些日本鬼子的。

读聊斋以及其他古代鬼怪文学时,经常有爽文套路,那就是失魂落魄的书生遇到仙鬼怪等神降马上飞黄腾达。这些作品无非不就是穷人的意淫,根本没有让人着迷的地方,除了梦里爽。

以上碎碎念,是在第一次阅读时的想法。本文不像《死亡之森》结构清晰,能边读边写,反而是犯糊,不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没有清晰的界限,以及明确的提醒,很有可能让读者不知道要不要看下去,这是评文比赛,没办法,啃完再说。

我极不喜欢陈述性开头,环境设定只能描述出来吗?在电影默剧时代,过场字幕比比皆是,随后被艺术大师改变这个默认的规则,更丰富更有体验感的电影出现。小说也一样,上来洗脑一样抛设定,给你吃北京烤鸭时也是先让你尝最好吃的胸脯肉,丢个鸭屁股尖到顾客盘子里,“吃下去,这是餐前点心”,恐怕没有哪个读者再有心思认真读完这篇作品。

第一幕戏应当是小金跳大仙,读者脑袋上魂,这科幻小说开始讲鬼怪了?拿捏读者的反差感,再让他报出年月日,顺带抛出设定,勾出“我”要上山趟地雷去勘察。剧情不但要合理,还要巧妙透露信息,这样才不会出现乏味的陈述,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直到第一个意外冲突出现——红夹袄,这里是故事的开始。我被认错人,至于为什么,作者的钩子给的很不错,搁置,一直搁置。突然感觉“没时间了”跟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因为我已经阅读完全文再来评论,所以这里指出一个疑惑,红夹袄为什么知道他能到这里,精准的判断出时间和地点?在一个疑惑,刚才叫大伯,现在叫“王元甲”,加上精准的时间地点判断,这段剧情显得有些不协调。

作者一直没给出主角的名字,这时用自白给出主角的名字“李爽东”,显然是需要名字而加系。在前面我提到一出场就是小金跳大神,这时候加上两人的对白,比如让“我”李爽东报出生辰八字字,既介绍了姓名,又介绍年月日(用出生XX年,今年多少岁)来呈现,既自然和谐,又可铺垫必要背景信息。

“著名的清冽泉眼”如果真著名,那么应该是熟悉的地点,根据前后文判断,推测出这里是陌生地。整个梦境神游过程写的差强人意,竟然还用括号,后文还有,如果是完作显然不应该,未完成作品拿出来白嫖评论修改作品么?快谢谢本大爷的兴致。

“中招”这段,来个人物心理转变,知道自己是相信现代科学的,竟然能遇鬼怪,再加上前面小金跳大神,虽然是他主动,但现在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应当开始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

第三章开头自白,这里建议换上学生证,同时避免身份证的局限性。这样他可以用证据证明自己不是穿越后那个年代的人。这段加上前面的剧情,我也没想出合适的剧情,但可以略加修改。李爽东一直不承认自己是王元甲,胡三(爷爷)死活都要认(此时已经说出时间标记,奉天城,既在的沈阳市),伢妹一直打圆场,然后让他去见“情人”阿沅恢复本性。既然胡三第一次提醒,李爽东没注意,那么见到阿沅就应当第二次提醒,并告诉他奉天城有难,这时拿出学生证不用独白,就能展现出出生在双鸭山市的丹岭。这时候狐狸们不知道公元是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啥,但知道是民国17年,时间线跳跃设定完成。

老狐狸叫胡三还是胡桑我不清楚,大概这就是手稿吧。

既然主角来自未来,这时候狐狸们说出奉天城有难,那么把历史梳理一下,就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他们说出日本人侵犯,你既知道未来,就打包票解决问题,提出要先回家拿东西,这是逃跑的小伎俩,因此当前场合下必定满口胡言——“好,我同意。”

跑路回去,在小金扒狼皮时,暴露地址“通河县吉岭双村”。前置条件是四个月后再去,疑惑是主角为何要去,不如让老师继续安排任务,显得妥当一点。这里再回顾一次前因,皇姑屯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4日,李爽东去的时候是年底,前面暴露穿越时间第一个疑惑是奉天,第二个疑惑便是张作霖死了,他这才知道是1928年,那么没有必要让狐狸说是民国17年,因为民国17年还有可能用旧历,又或者天干地支表示,狐狸只要说出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只有你才能拯救“我们”,足以展现年代时间和事件。

小金引出下一个任务,金水镇马法师,理由是李爽东脸色不对,肯定遇鬼了,他这才把穿越的事一说,小金马上想起以前这里有一个狐狸大宅院,只有马法师知道。(这段话顺序诡异,将就看)

和马法师对白这段,让李爽东去还狐仙的心愿,如果不还,世界线就会改变,现在也许还叫民国,或者伪满洲国。这事情必须有个动力,没有动力无法说服读者,作者没给出合理理由,我也没想好这个转折剧情。

按照欧美影视作品的故事线,以上是A故事,这里应到跳到B故事,一般他们会采用爱情线。如果非要这么设定,那么前面埋下伏笔,阿沅给他留下信物,让他帮忙解决问题,这时他起私心,整天在这狗屁山里转,不如当个开国功臣,还能迎娶白富美。我这是瞎想的转折剧情,不建议使用。

作者用了踩地雷,让主角再次穿越回去,没有伏笔,难以说服读者。前置条件是马法师让小金和他一起穿越,显然这个条件不合适,必须推到。如果使用马法师算出他马上寿终正寝,连小金也不信这件事,两个人骂骂咧咧走,这或许是一个合适的伏笔。但还有个问题,马法师的地址和狐狸大宅相距甚远,为什么要去呢?这时候,阿沅给出的信物起到作用,他收藏在书里,如果不还回狐狸大宅必死无疑,马法师算出他有这信物,他自己都忘了这回事,这样一切都能说得通。

重整以上剧情,马法师算出他马上寿终正寝,连小金也不信这件事,两个人骂骂咧咧。马法师说出信物,必须归还,李爽东将信将疑,拿出来看,当时是崭新的,现在旧的发黄快破碎,显然经历了70年,任务来了,归还到狐狸大宅院去,剧情说得通,然后因为找不到路,无意中踩地雷再次触发时空裂隙穿越。

穿越后遇到鬼子运钟(钥匙),再次偶遇伢妹翠翠(以前没看到这名字啊),时间拨回到55年前(1943年)。一直回到狐狸洞,都没有什么波澜,直到遇见马法师。随后马法师逼迫伢妹说出逆乾坤的秘密。

以上这段戏剧平淡无味,没有冲突没有张力,包括后面的大段解释,抛设定没什么可评。最后的目的就是拯救中国,如果不破坏日本人的行为,也许世界线真会改变。

时间线回到(作者这里是莫名跳跃,没有铺垫)阿沅身上,她和真正的王元甲结婚,生下李爽东的老师王喜奎。这里,李爽东和王元甲长得像,这种设定有点诡异,如果按照基因来说,很难,除非李爽东再往前穿越成为老师王喜奎的爷爷是有那么一点可能的,作者有点胡乱安排。

伢妹翠翠参加了游击队,他们要救钥匙必须带队,前面和伢妹翠翠再次相遇,应该来个惊险的相认场景。地雷爆炸产生能量穿越,李爽东扶起摔倒的伢妹翠翠,她再次认是王元甲,掏枪要杀,李爽东喊她伢妹,报出真名,她这才将信将疑,这样可以将剧情拉到最紧张的感觉。

接下来的任务有两个,除了救钥匙救国,李爽东和马法师也要回到未来。但找大钟不能神降,既然伢妹翠翠参加了游击队,那么他们知道大钟的去路,就准备火车运输前截获。

(这里插一段,伢妹翠翠带李爽东回狐狸府,看到满屋尸体惊叹,发现马法师在那里,马上就要报仇,开枪射击绝对闪避,体现马法师真的是法师那么牛逼,再让李爽东圆场,从不信任到将信将疑,这样比较合适。)

这时马法师开始展示军事天赋,安排抢劫任务。这里有个时间小穿越戏份,作者没有运用合适。马法师不是天才,他指挥游击队时,伢妹翠翠发现斋藤,要去报仇,然后踩到地雷身亡,随后大钟被打碎,触发时空逆转5分钟。作者可以写的悲伤点,让读者寄刀片。

返回时间5分钟,李爽东冲入战场,瞬间再次被炮火轰晕,魂飞50岁,让读者感到主角这次要死,刀片准备好。然后有烟无无伤,他和斋藤日语对白。(斋藤和小金一模一样,哈哈,有趣。)之后赌宿命,告别,再次让读者拿刀片还不错。

什么叫反派死于废话多,作者很好的诠释,在战局的最后,斋藤竟然愿意等一帮人谈话,愿意跟李爽东对赌,最后相互射杀,时空穿越启动。

整部作品被我唠叨的改了不少剧情,这本来是评论,变为修改作品,我手贱了。从整体上看,完整并充实的剧情才会更加有力,作者的开头以及中间都有不少无力情节,因此显得没那么精彩。在欧美影视作品中,剧情的高潮处就是铺垫一无所有,作者安排的很合适,就是时空逆转5分钟的前一刻,因此我在这里修改的也少。

故事有结局,那就是反派被射杀,此时马法师再次运用神功帮助四个人躲避众日本人的子弹(他真的会量子时空干涉,但需要能源,同时也能规避时间穿越,铺垫)。终场面就是马法师留下,李爽东回去就医,这也很合适。

最后,希望能看到作者最终版本。(怎么感觉这个故事在哪里见过,我乱说的。以上修改意见权当评论,虽然修改意见里有评论,但还是自己的想法太多,喜欢看到更具有强烈感的戏剧场景。)

(以下文字来自灵界思想。)

在完稿之后,我深夜被狐仙召入异界,她应该就是伢妹翠翠,说事情发展不是这样的,于是我看到她放出当时的记忆投影,于是重开文档写下这段建议(事实)。对于那5分钟的时间回滚,应当同时树立出三个人物形象,这就是本部作品的升华点。首先是伢妹翠翠中埋伏身亡,李爽东痛苦万分,但也显得无能为力,作者写出寄刀片的感受。紧接着时光门即将打开,这时候马法师说可以利用能量回去,而且是唯一机会,突出李爽东人格,他强烈要求利用这个机会去救翠翠。这里附加严格条件,返回只有5分钟,下一次时光门重启,能量不够带他们两人走,李爽东则表示他愿意留下一辈子;条件之二是未必能救成功,因为回去的事发生在他们同一时空,也就是说现在不会出现两个自己,同时忘记自己要做的事,只有真正信念才能记住现在发生意外的结局,李爽东说他爱翠翠,第二次突出李爽东人格。

返回,救下翠翠,原文巴拉巴拉,体现翠翠的人格,但此时李爽东忘记说过自己爱翠翠,只救她。最后李爽东中弹,现代医学没有方法,他让马法师回去,并转告父母。这时马法师放弃回未来,说想起来刚才他们返回过,回到九十年代你马上可以得到医疗,我送你去医院门口,突出马法师人格。

其实还有小金人格也可以突出,比如跳大神一个糙汉子跟仙女一样,但救和帮李爽东从来都是武勇等等。

 

三、蜀道难

叙述性开头,抛世界观设定,怎么也看的不舒服。《红楼梦》开头也是这么写的,但曹老师写下“作者自云”以及打破第四面墙“列位看官”,无不是现代艺术的优秀手法。而本文作者却代入一个“我”,让阅读感受变为“我”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

既然是第一人称“我”,作者在描述的时候大部分是第三人称视角,比如“再看长桌上的珍馐佳酿”,以及“众人扭头望去”,所以导致视角跳乱,像极了陈述,而不是小说中的事件进展。

故事(体裁)和小说极为相似,但表述略有差异,现在写作基本不分,则会导致混乱,降低阅读感受。故事大多以行为过场去描述,小说则以行为过场为演绎,前者让读者知道一件事完成了,后者让读者对角色所处环境感同身受,期盼角色做到他心中期盼的事。

看到出现李白贺知章,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写作原来是为了隐藏主角的身份,这个钩子既是妙招也是拙招,猜身份的味不如猜故事剧情的味深远。不过后面马上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用毛笔写,原来“我”是杜甫。

读到李白写“蜀道难”,我心里马上有放弃这篇作品阅读的打算,没了钩子,没了诱惑读者的事件,没有故事,我看个寂寞?作者这是在讲PPT?解释画面,然后下一个主题,毫无悬念的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后面差强人意的换场,升起六轮明月勉强跟科幻挂上勾,灼烧场景那么压抑,我怎么感觉跟看静态画一样。然后竟然又是李杜大段对白,毫无趣味,为什么没有抛出点悬念事件呢,不吸引人的故事怎么进行的下去?

做为第一章竟然没有一点故事结构,完完全全的静态描述,除了六个月亮做为伏笔使用,看不出任何趣味和吸引力,仿古风仅仅是情趣而已,甚是失败。

第二章换到1970年,又是大段陈述背景设定,没有故事情节,是什么小说?然后,一味的讲述,从批斗到回忆,没有故事张力,陈述作者的设定“冷暗光子”,追述设定起源,讲解历史,这种毫无情节发展的也叫小说?国产注水电视剧也有剧情张力,这平坦的连个褶皱都没有,原话送回。

第三第四章不看也罢,没有故事,就场面描述。

 

 

结束语:对于我的评论,以及我一贯以来的评论习惯,有值得加强的作品会给出个人意见,没有价值的作品评论文字甚少,特别是在零重力里的评论,很多都是一句话。


第五届钝评奖|三等奖钝评作品(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