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考】如何上岸

2023-06-24 17:06 作者:先生坐何至于此  | 我要投稿

    很多人考公考编想要上岸,但总是还没考就把自己否定了。

    虽然说方法很重要,但我认为思想同样重要。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同样具有反作用。这篇不谈上岸的具体方法,只聊聊思想,想要了解具体方法可以翻专栏里面的合集。

    之前已经说过,考公本质上就是智商测试。

    但有些人会质疑,说行测是,但申论和面试呢?

    申论其实就是选择性抓取材料,而面试则是避重就轻。

    什么是选择性抓取材料?

    一篇材料讲了十几个点,你要知道哪些点要扔,哪些点要合并,哪些点是话说了一半不全面的。

    稳妥起见,应该在一个不漏的前提下着重体现篇幅多的几个点。

    什么是避重就轻?

    大家都知道面试的答案是什么,毕竟平时新闻里见得多了,而你也知道你想要上肯定是要为你的单位说话,而不是反手给他们一巴掌。

    做法大差不差,关键是对外要怎么说,说得合理漂亮。

    低级做法是认错,双手背后接受批评;中级做法是让人共情,觉得大家都有难处;高级做法是长远考虑,维护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下大棋。

    但光说大家只会觉得你嘴硬,如何找理由才是最关键的。

    至于为什么要说这两个东西,是因为要带出下面的东西。

    很多参加行测的人,考试前很少有人完整地做一套申论。

    第一次参加的人很多网站都找不到,报岗位都不知道怎么报,酒店也不知道要提前预订,很多时候甚至都找不到考场,缺考。

    进了考场的人,很多平时懒,散题练惯了,一次真题卷都没做过,一点没有大局观和时间观念,做着做着就发现时间远远不够了。

    虽然大家都做不完,但是这部分人没做的更多,美其名曰给自己增加实践经验,反正是试错,不要紧的。

    也会有很多人拼命地练行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行测分太低了, 带不动申论,只有把行测练上75才有资格开始学申论,因此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强化行测。

    即便到了考前,他们很多也都是看看申论的题目,想象一下答案,然后对一下答案。

    至于能耐得住性子,拿起笔写下那么长一串答案的人就更少了。

    提前做几套申论卷的更是几乎没有。

    之后就是面试。

    面试进去的同样很多也是从没准备过面试的,结果没想到自己居然能进面,然后一脸懵。

    但就算是进了面试的这些人,很多也是在备考期间拼命准备理论,一直学习各种问题答法,却没有真正模拟过几次,并且在模拟完复盘自己的问题。

    发现了什么?

    因为考公考编人数很多,岗位竞争激烈,因此很多人都会对对手实力预期过高,不断地否定自己。

    对自己有要求当然是好事,因为不排除同岗大神出现的可能。但对于公考来说,更重要的是心态的把控。

    公考的运气成分是非常大的,即便是实力相近的两个人都会差很多分。

    首先就是状态上面。

    状态的好坏会差非常多,不论是身体状态还是心理状态。

    但状态并不会完全决定你的成绩。

    因为很多时候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既然都是有选择性的而并非纯技巧性,就有运气空间存在。

    即便状态好选错也正常,状态不好选对也是有可能的。有时候眼瞎反而能答对。

    并且,每一轮的言语理解都是在赌出卷人的想法。基本上出卷人会一直轮换,因此言语理解的答案风格也会相差很多,这也会导致成绩的波动。

    好不容易一次运气好和出题人对上眼了行测高分,结果申论差了一点没进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只要认为自己差不多有上次岗位前十名的实力,就要对自己有信心了。这时候你至少已经具备了搏一搏的资格。

    如果你认为自己学习能力极其强大,那么最好就是按照自己当前想法来。如果你认为此时往上提升有些困难,那么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同时准备行测、申论甚至是面试。

    申论为你提供了赌一把对手没准备申论从而进面试的资格,面试为你提供了赌一把对手没提前准备面试从而翻盘上岸的情况。

    很多时候你的对手要么是懒,不想准备那么多;要么是认为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应该好好准备行测才有资格准备申论,然后一步步来;要么是觉得时间紧,要把好钢花在刀刃上。

    我不否认最后一个观点。

    但如果在福建省来说,我认为国考行测申论重要性一样,因为申论压分;但如果是省考,那么申论优先级远远大于行测,甚至行测只要65都有搏一搏的机会。

    最后谈谈思想到底是什么?

    一是坚持,要对自己有信心。

    一次次的失败除了总结经验,还要尝试运气。即便是经验到位了,如果不是绝对实力碾压十分,都是有可能被翻的,不管是行测单科碾压还是笔试分碾压。

    二是全面的准备。

    根据自己的目标,每个足够重要的东西都不该被落下,在你没有绝对的把握前每个变数都有可能成为你翻盘的筹码。

    别人行测压你?你申论翻。

    别人笔试压你?你面试翻。

    就是一手以有心算无心,当其他人一脸懵逼地与你一同进入到面试的时候,你已经准备很久了。

    

    

【公考】如何上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