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吃过北京烤鸭么?这才是正宗的北京烤鸭!
烤鸭是中国著名的特色美食,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烤鸭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齐国名厨乐正子就已经发明了“炙法”烤制肉食,并有文字记载“齐之造脯也”。到了汉代,刘歆《西京杂记》中已经有了一段有关“炙法”的记载:“汉末以来,淮南有炙鲈鱼者,出吴、越,今俗所谓炙鱼,其制法先煮后烤……。”这说明至少在汉代时已开始出现烤制品。此后随着北方民族南下逐渐占领南方地区,炙食肉食得到推广应用。南北朝时已是“南北烹制”的基本方法。
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学者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了汉代淮南王刘安所创制的“炙法”。到了唐代,炙食肉食又有发展成为用油煎炸的方法制作的煎炙食品,并广泛应用于皇帝宫庭中,如唐代的烧尾宴就有煎烤肉食作配料的做法(《新唐书·五行志》)。
到后来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烤烧两种方法结合制作、食用并用于宫廷宴飨食的“全鸭宴”(《晋书·礼志》)。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65-453年)的《食珍录》中说:“江南无烤鸭……惟梁武帝好全鸭”。可见在我国至少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制作、食用烤制肉食食品的历史了。
北京烤鸭是用鸭坯在炉内烤制而成。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受到中外宾客喜爱。北京烤鸭分两种烤法:一种是焖炉挂晾,这种方法烤出后鸭子皮肉呈红色或橙黄色;另一种也是焖炉挂晾制出来的,这种方法烤出后的鸭子皮肉呈白色或淡黄色。
制作北京烤鸭首先要选好鸭。选料时要求体格健壮;背部有黑褐色羽毛和小黑点等特征;体型丰满呈长方形;全身无伤残、无病及伤痕;胸深腹薄、色泽红润;背部平直或稍弯曲;颈短而粗是四个特点:北京烤鸭因是选自肥嫩白条鸭(俗称麻鸭)制熟后挂在烤炉内壁而得名(这种鸭子吃食最好)。其次就是烘烤技艺了:首先要选用果木作火,先烤鸭头后烤翅尖或鸡翅膀等部分:其次要根据不同部位去配不同配料:如翅膀配上黄瓜条(或片)和甜面酱(或作料之一)为烤鸭味美可口之佳肴;鸭头配上葱丝和香菜段等食用最佳:而鸭翅中有一种小骨刺叫鸭掌,也可用来烹制其它菜肴。
北京烤鸭一般都在烤前抹一层甜面酱放入葱姜蒜等作料进行焖炉挂晾制作而成的鸭肉酥嫩鲜香、肥而不腻、色泽红润。
北京烤鸭不仅口味好、营养丰富,而且在历史上流传有众多的故事与传说。相传东汉时期,山东东阿王孟英好食羊肉并擅长烹制菜肴之法,有一天他做了一道用羊肉作配料的“羊羔肉”(即烤羊)献给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吃后大加赞赏和钦佩不已,并下令将此“羊羔肉”在东阿推广种植并逐渐流传开来。从此“东阿阿胶鸭”就流传至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