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应激恢复指南
1)在最严重的阶段避免接触任何与创伤回忆相关的信息。 时长:3-6个月 2)逐渐了解和学习与创伤反应相关的心理知识。在此期间,你的创伤记忆会不断被唤醒,因此你会处于低谷期,情绪不稳,出现愤怒、自责、后悔、自我厌恶、悲伤等情绪混杂。 在此期间找到一些有助于帮你暂时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的爱好,如打游戏、看视频、运动、烹饪、手工、阅读、睡觉、冥想等,可以几个爱好穿插着来,但勿成瘾(游戏不要过度氪金,不要过度消费,过度酗酒等,否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进入负面情绪与不良习惯的恶性循环。)。 时长:1-6个月 3)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对于外向的人而言,或许会习惯于通过社交来转移注意力,但给自己一段时间与自己相处也不错。因为独自一人时,你会思考很多事,有些事情想着想着就有方向了,也正好趁这段时间培养一些能够独自一人完成的爱好,体会独处的乐趣。 时长:1-3个月 4)将情感型共情转为认知型共情。 情感型共情是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情绪,这会导致严重地情绪波动和生理反应。 认知型共情指在理性层面通过逻辑推理来理解对方的情绪和处事方式。因为只是推理,所以不涉及感受,因此不易引起情绪波动。 5)减少自我代入。当你在看见和听见一些人的经历时,这些经历可能会与你当初的创伤回忆具有相似点,因此你会代入自己导致情绪波动。当你在情绪泛起时可提醒自己:“这只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没关系,一会就好了。这是别人的事,和我没有关系。”。然后默念:“STOP/跳出来”。过一会你的情绪就会逐渐恢复平静。 此外,你也可以马上去做一些让你开心的事转移注意力,如打盘游戏,吃美食,做饭,打扫卫生、喝奶茶、看视频等。 6)不要求自己被完全治愈,将创伤视为“感冒”。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你通过自救将自己拉出了漩涡,但在未来的某一天,一件小事又会措不及防地将你拉入漩涡,你的创伤回忆又会被唤起,应激反应再次降临。此时你会感到挫败和无力,因为你以为自己被治愈了,没想到却仍然没能摆脱这个黑点。 没关系,这只是个小感冒。我们一生中会感冒无数次,但都不过影响我们几天,恢复后我们便继续享受生活。 这里插一段个人经历: 我小时候特别害怕一个人坐电梯,因为它总会让我联想到鬼片,这种害怕的感觉在我的成长中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我小时候需要乘坐电梯的次数不多,所以后来就淡忘自己害怕单独乘电梯这回事了。 直到几年前再坐电梯,我居然神奇地发现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再害怕单独坐电梯了。 这段经历告诉我,有时不刻意地去想一件事,或不把它当回事,那么情绪性记忆和反应就会被清除。 7)遇见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经历是在教授你不同的课题。 如果你有讨好型人格,那么遇见利用你,或不尊重你的人就是在教授你自我改变,因此“自尊自爱”就是你的课题。 如果你很贪婪,那么遇见骗子就是在教授你如何思辨和知足,因此“看见欲望,认清自己”便是你的课题。 因此,经历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因为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弱点遇见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经历,而那些痛苦的经历就是你的课题。没有这个弱点的人不会被这个人和这段经历上课,但因你有这个弱点,所以你被上课了,那就放松学就是了。 送给需要的朋友,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