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雷特小课堂——变形宽银幕镜头

2021-05-11 10:42 作者:雷特世创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雷特小课堂,在本期呢,小编和大家聊一下镜头——变形宽银幕镜头。

变形宽银幕镜头

顾名思义,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肯定是要比普通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是变形的,也会更加的宽,因为与普通镜头前端的球形透镜不同,变形宽银幕的前端是柱形透镜。

一般镜头拍摄出的画面是这样的:

但是变形镜头是这样的,画面从左右方向压缩了,人物变形。

所以要在摄影机或是电脑中转换为正常长宽比,转换后是这样的。不过使用2X变形镜头时,画面长宽比约是2.66:1,而不是电影院里的2.35:1或2.39:1(也有写成2.4:1),所以左右还要切一下。

可以看到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拍摄的画面在还原之后,明显横向视野变宽了,也可以明显看到景深变得更加的深了。

另外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焦外的光斑会变成椭圆形。

上图为普通镜头拍摄,下图为宽银幕镜头拍摄

这组对比图可以明显看出,人物后面,不是焦点的灯光,使用宽银幕镜头拍摄的图片,还原过后是呈上下拉长的椭圆形的。这是因为变形镜头特殊的焦外散景现象。

具体原因要从变形镜头的光学原理说起。笼统地说,早期变形镜头是由两大块系统构成的,一个是普通的定焦头,一个是附加的特殊的变形头,所以调整焦点是个复杂的光学系统工程。所谓的2倍压缩率,从来不是均匀一致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CinemaScope镜头,它的变形头的焦点是固定的,这带来一个很大的弊端,镜头不能摆得很近来拍,因为近景处的压缩率小于2,还原后会「变胖」,这就是著名的「斯科普鬼脸」。

后来Panavision改进了CinemaScope的变形技术,增加了新的镜头附加组件,最终使得变形压缩率在各个位置较为均匀地保持在2左右,但仍不完美,缺点就体现在背景失焦处的压缩率会大于2。换句话说,失焦时拍出的背景光斑,即使最后乘以2还原,仍显得比正常的「扁」,从而形成竖状椭圆形光斑。

变形镜头独有横向逆光拉丝效果:

变形宽银幕镜头的初衷

宽格式画面可以充分利用电影领域的标准35毫米胶片。另外宽格式画面本来会留出画面未使用的顶部和底部,这就需要在电影放映机中使用遮幅减去这些部分。

     不带变形宽银幕镜头的宽屏                                    带变形宽银幕镜头的宽屏

为什么要用变形宽银幕镜头

1、更宽的视野;   

2、更电影化的景深效果;   

3、更通透的画面;   

4、更大的光圈。

好了~本期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大家有任何意见,欢迎在留言区里面进行留言。



雷特小课堂——变形宽银幕镜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