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员工一年内告了9家用人单位,法院认定“碰瓷”罚款5万元

2021-05-17 18:28 作者:企知道  | 我要投稿


康某从某家具厂离职后不久,以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关系为由,向法院提起劳动仲裁请求家具厂支付赔偿金等近14万。家具厂主张,康某入职该工厂只有3天时间,实为“职业碰瓷”,法院以妨碍民事诉讼为由,决定对康某进行罚款5万元。广东高院将其列为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一年间,康某没少打官司,该家具厂也不是第一家被康某起诉的单位,仅在2018这一年,康某在中山地区劳动仲裁机构以及法院提起的诉讼多达10件,涉及9个用人单位。

另据进一步查证,康某自2013年以来,在江西赣州、福建莆田、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地参与了近30件案件的诉讼。

企业不得不警惕的职业碰瓷行为还有哪些?

除了像康某这样以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关系为由“碰瓷”外,还有:

故意不签劳动合同,通过劳动仲裁索要二倍工资

主动不要社保,事后举报索要补偿

人为制造违法用工现象,从而达到“秋后算账”的目的

故意隐瞒身体健康状况,提交虚假体检报告,入职后即请病假

······

以上情况,都是让企业苦不堪言的“职场碰瓷”行为。某些求职者专钻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漏洞,或隐瞒真相或人为制造违法用工现象,牟取不当得利。

另外,由于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劳动者处于天然弱势,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碰瓷”的情况下,法律一般会偏向劳动者一方。而且作为劳动者一方,因劳动争议申请法律援助基本都会成功,“碰瓷”成本几乎为零。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劳动者在履约中缺乏诚信,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有的个别劳动者几年内与其相关的劳动争议纠纷多达几十起,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场碰瓷人”,让用人单位唯恐避之不及。

遇到“职业碰瓷”,企业如何应对?

在用工市场,一些企业不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在劳动管理、用工程序等方面存在漏洞,使得很多“碰瓷人”有机可乘。因此,预防碰瓷行为,企业规范用工是关键:

  • 做好入职前审查,学历,过往劳动争议等

  • 一定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 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

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完善规章制度。做好绩效管理与薪酬福利管理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己做到用工程序规范,一切按规定办事,堵住自己的漏洞,才能让“碰瓷者”无从下手。另外,在入职上也要把好关,从源头上堵住“职业碰瓷人”。

据不完全统计,在劳动法出台的20余年间,全国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从最初的3万多件发展到30多万件。其中,中小企业是劳动纠纷的频发地,也成为“职场碰瓷”最大的受害群体。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把更多的关注放在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上,有时候会忽略对劳动者的管理,导致劳动纠纷频出。由于在薪酬、考勤、劳动合同制度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用人单位在遇到“职场碰瓷”后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法,只能被迫接受。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劳动关系、日常管理制度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企知道平台汇聚资深法律专家,可提供常年法律顾问的服务,能根据企业成长发展的阶段,确定企业的法律需求点,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提前防范企业风险。

员工一年内告了9家用人单位,法院认定“碰瓷”罚款5万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