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荔枝行,乡村振兴路”——广西钦州灵山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参观学习荔枝产业
7月15日至17日,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实践小队前往钦州灵山实地考察当地荔枝产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规划。
采访人才网
7月14日,实践小队前往灵山人才网进行参观学习,并拜访当地杰出青年企业家兼灵山人才网负责人陈飞龙。针对灵山荔枝产业现状和如何发展,实践小组向陈飞龙提出相关问题。

据陈飞龙介绍,灵山荔枝2023年年产量约为17万吨,荔枝相关产业创造出高达14亿经济价值,在创造就业岗位,提高果农收入,打造灵山荔枝文化中起着很大作用。据陈飞龙进一步介绍,目前灵山荔枝主要以生果销售为主,部分可加工为荔枝酒,荔枝果脯,荔枝饼干等二次加工产品进行销售,销售途径主要采取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和顺丰、邮政、“三通一达”等有着常年合作关系。但灵山荔枝产业主要兴旺于荔枝成熟期,即每年3月到7月,受荔枝成熟期的拘束使得荔枝相关产业链较为薄弱,主要集中在生果采摘运输销售方面,对于荔枝种植、施肥除虫、收获后深加工尚未深入,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此外,灵山荔枝产业还存在着知名度普及度不大,果农对于荔枝深加工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最后,小组成员与陈飞龙总经理合影留念。

参观荔枝产业园
7月16日,实践小组前往参观龙武灵山荔枝核心示范区。据悉龙武农场是灵山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约占525万平方米。由于当地适宜的气候,以及独特的土壤环境使得龙武农场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荔枝种植农场,优越的种植环境可辐射三至四公里。其中的桂味荔枝和灵山香荔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荔枝成熟时,游人可以在果园中采摘,亲身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幽雅的田园风光。

据当地一位从事荔枝种植长达四十年的果农介绍道,荔枝是灵山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荔枝每年为果农带来非常客观的经济收入,少则3万,多则近10万。荔枝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而果树的种植,护理技术也是代代相传,深刻印在每一位灵山荔枝果农的心中,是灵山作为荔枝之乡的灵魂所在。但该果农表示,目前村中大部分果农为中老年人,年轻劳动力较为短缺,同时因为收获周期长,采摘难度大,荔枝采摘仍以人工为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荔枝产业的发展。

参观采访灵山农业农村局
7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实践小组参观采访了灵山农业农村局。水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干部谭识良和荔枝生产管理技术员何松榆接受采访。
据谭识良介绍,农业农村局在荔枝培育,生产,采摘,销售,宣传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招商引资,广泛吸引电商团队来通过互联网自媒体来宣传灵山荔枝;引进人才,政府搭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为荔枝深加工企业吸引人才与技术。

据何松榆介绍,灵山荔枝在培育方法上不断采用最新的培育方法,如在味道欠佳的黑叶荔枝上嫁接美味肉厚的桂味荔枝,据说目前嫁接最成功的一棵黑叶荔枝树上已有三十多个品种的荔枝枝干。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荔枝树进行疏花疏果,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和进行宣传,为果农带来极大的便利。此外,据何松榆介绍,目前市场上广受喜爱的几种荔枝,如“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妃子笑荔枝,因其种植护理难度小,稳产稳收,受到广大果农的欢迎;“荔枝中的爱马仕”——桂味,其味道甜美,果肉饱满,是产自广西中的极品荔枝;更有灵山香荔,是灵山本地特有,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品种,目前最长寿的香荔荔枝树便坐落在灵山,香荔味道酸甜,核小肉多,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最后,实践小组和谭识良干部热切合影。

夏日炎炎,实践小组走出农业农村局,在缕缕夏风中结束了为期三天的荔枝产业实地调研。此次社会实践加深了同学们对灵山荔枝的印象,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灵山荔枝产业的现状,深入探寻灵山荔枝产业的未来发展,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解决荔枝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精神。关于灵山荔枝产业,我们实践小组将进一步跟踪,并将聚焦于荔枝发展的困境,为壮大家乡,振兴乡村做出自己的努力。践行“三下乡”的内涵,牢记党和国家对振兴乡村的热切期望,争当时代的引领者,奋进者!
文案 | 卢金盛
图片 | 卜冠任 梁宇景 周永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