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苏丹国(三):四面出击
第一节,主动出击:
实际上苏丹在边境并不缺乏军事力量,但他不仅在处分叛乱者时优柔寡断,在征讨印度教统治者的战役中也是摇摆不定的。所以菲鲁兹只进行了两次主动出击军事行动,结果还都不太成功。1290年, 由苏丹亲自率领的第一次远征开始了,他前往拉杰普塔纳(Rajputana),与乔汉(Chauhans )人作战。
在他们著名的国王哈米尔·德夫领导下的乔汉政权位于伦滕波尔,并逐渐扩张。当时,苏丹的军队几乎已经孤立了阿杰梅尔(Ajmer) ,并对哈里亚纳邦的一些省份施加压力。梅瓦提人于是又开始了他们的掠夺活动。菲鲁兹明白,为了保证信德省边境的安全,镇压这些人是必要的。但是苏丹是否有足够的后勤资源来永久占领它是值得怀疑的。
苏丹通过阿尔瓦尔包围了乔汉人的边境地区曼达索尔(Mandasore),曼达瓦尔曾是德里苏丹国的一部分,但在前几年被查哈马那人所占领,菲鲁兹最终夺回了它。由于没有抵抗,堡垒很快就陷落了,在这次胜利之后,他袭击了乡村,获得了大量的牛作为补给。值得一提的是,菲鲁兹的长子马哈茂德可汗在此战前去世。
1291年,菲鲁兹穿过卡劳里地区,前往贾因(Jhain),这是一个扼守通往乔汉首都伦滕波尔(Ranthambore)道路的城镇。由卡拉·巴哈杜尔(Qara Bahadur)领导的德里军队侦察队击败了乔汉军队。菲鲁兹随后派出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围攻贾因堡垒。当入侵者到达堡垒外时,由加丹·赛尼率领的查哈马那军队从堡垒出来,与他们交战。德里军队取得了胜利,加丹·赛尼在战斗中阵亡。
入侵者随后越过尚巴尔(Chambal)河、贡瓦里(Kunwari)河和巴纳斯(Banas)河追击撤退的Chahamana士兵。驻扎在贾因的其余乔汉特遣队随后撤离了堡垒,并撤退到伦滕波尔。在这场胜利之后,入侵者开始烧杀抢掠,并拆除了贾因堡垒。菲鲁兹效仿“偶像破坏者”马哈茂德·伽色尼毁坏了异教徒神明的雕像,尽管他欣赏他们的雕塑和雕刻。
尽管贾因堡迅速被攻陷,但占领伦滕波尔并非易事,这座堡垒位于陡峭的山顶上。在占据地利居高临下的情况下,非常的易守难攻。苏丹包围了要塞。但印度教徒宁死不屈,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攻坚战中获胜,与此同时,菲鲁兹得到消息说阴谋已经在德里开始,所以他决定返回。
并且菲鲁兹不想让穆斯林没有意义的流血,他认为试图拿下如此固若金汤的堡垒本就是不切实际的。他的侄子艾哈迈德·查普试图说服他,这次失败会让印度教徒变得更加强大。应该效仿马哈茂德·伽色尼等伟大征服者,与印度教徒决一死战。但是菲鲁兹拒绝听从这个建议,
苏丹安慰自己说,他珍视穆斯林的每一根头发,胜过一百座这样的堡垒。陛下在这场战役中获得的唯一胜利是占领了贾因地区并摧毁了此处的庙宇。
第二节,蒙古入寇:
然而,菲鲁兹在其对蒙古人的战役中是颇有成就的。埃米尔·霍斯劳的诗作和一些当代编年史学家记载,蒙古人分别在在伊斯兰教历690年(公元1291年)和691年(公元1292年)发动两次入侵。虽说由于菲鲁兹采取怀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边防,但因为他数次在同蒙古人的交战中曾经任过“行军监督”,所以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可以说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宝刀未老。虽然年岁已高,但这位72岁的老苏丹依旧决定御驾亲征。
而在两次入侵中,第二次的历史意义与影响更加重要,由旭烈兀之孙阿卜杜拉率领的10万一15万之众的蒙古大军气势汹汹的扑向印度。此处列举鄙人看见的几种兵力比说法,《History Of The Khaljis A.D. 1290-1320》、《高级印度史》、《巴基斯坦简史》等书给出的数据都是15万,《The Sultanate of Delhi 711 - 1526 A.D 》给出的则是10万5千,这里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私以为前者更合适。
当蒙古人发动进攻时,阿卡利汗被任命在木尔坦和苏南迪帕尔普尔的边境卫戍。而菲鲁兹也立即带着部队赶往前线,他轻车熟路的领先蒙古前锋部队抵挡桑南边境。信德河将两支军队分开,双方都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两军的小分队开始了零星战斗,蒙古人逐渐落於下风。而一部分蒙古军队按捺不住跨过河流,开始了与德里苏丹国的血腥战斗。据巴兰尼说,敌人被彻底打败了,他们中的许多人被杀。大约一千名蒙古军官,阿米尔萨达(amirn-l-Sadah,一百匹马的指挥官)也落入了印度军队的手中。
约就在这个时候,停战谈判开始了,经过一些交涉后,阿卜杜拉和菲鲁兹开始议事。他们友好地见了面,双方交换了礼物。蒙古人的军队被允许从印度撤回,但是成吉思汗的一个后裔乌尔古和许多普通士兵都信奉了伊斯兰教,定居在德里附近,后来他们被称为“新穆斯林”。国王给予他们便利和津贴。他们在Ghayispur、Indarpat、Kilughari和Taluka建立 了殖民地,这些地方被称为Mughalpura。
第三节,后起之秀:
在继续接下来的故事前,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军中新秀,那便是阿里·古尔沙普(后来的阿拉乌德丁,Alauddin)。此人乃是菲鲁兹的兄弟希赫布丁·马斯奥德·卡尔吉之子。 希赫布丁有四个儿子,阿里、阿尔芒斯.贝格、库特勒·塔金、穆罕默德。
因为自幼丧父,所以他依靠舅舅的抚养长大成人。阿拉乌德丁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细节被掩盖了,的确很奇怪,编年史作者从不关心这位王子的早期生活,即使他辉煌的职业生涯标志着他是中世纪印度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小时候,他似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读写课程。但是在少年时期,他已经在使用武器、骑马和其他运动方面接受了足够的训练。他早期的胜利清楚地表明他已经接受了优秀的剑术和其他男子气概的练习。
菲鲁兹对这个无父孤儿十分宠爱,不仅待他不薄,还将其选为女婿。登位后,菲鲁兹击败了查朱叛匪,并让阿拉乌德丁负责掌管阿拉哈巴德的卡拉封地。正是在这里,阿拉乌德丁的心灵中播下了野心的种子,这一任命毫无疑问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卡拉,情况一点也不平静。毫无疑问,马利克·查朱的叛乱一败涂地了,但不满的埃米尔们的反抗精神却没有被镇压。
巴兰尼写道,“卡拉叛乱者的狡猾的建议在他头脑中生了根,从他占领这块领土的第一年起,他就开始加紧推行向某些边远地区扩展并积攒钱财的计划。”他们曾是查朱起事的支持者
现在又向新总督出谋划策。他们还认为财力对于达成谋权篡位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财富,朱查举兵才最终失败。
这个诱人的建议没有被置若罔闻。阿拉乌德丁自己也渴望从不幸家庭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自从他和菲鲁兹的女儿结婚后,他和她在一起并不快乐。作为王室成员,她试图控制自己的丈夫。父亲的突然崛起使她变得非常自负。除此之外,他的岳母玛丽卡·贾汗为人也是飞扬跋扈,且喜欢玩弄权术。(注:由于母女同名,所以会用老、小前缀区分)
二人的厚颜无耻使阿拉乌德丁非常苦恼,虽说他时常喜怒不形于色。但尽管如此,他仍因这一屈辱而感到痛苦,并常常与同事商量如何结束自己的烦恼。此消彼长之下,他逐渐萌生了建立独立于德里朝廷之外势力的想法。
阿拉乌德丁有两个妻子,一个是苏丹的女儿,另一个是马赫鲁(MahrU),马利克·桑贾尔的妹妹,后来被称为阿尔普·汗。阿尔丁有另-个妻子的消息激怒了国王的女儿,她开始监视丈夫的一举一动。
当这对热恋中的情侣在花园中玩耍时,公主出现在现场,开始用她的凉鞋痛打马赫鲁。阿拉乌德丁忍无可忍。在一阵冲突中,他用剑袭击了小玛丽卡·贾汗。但幸运的是,她逃脱了,只受了几处轻伤。
这一事件被及时报告给苏丹,但菲鲁兹并未深究。不过岳母的行为使阿拉乌德丁更加痛苦。老玛丽卡已经嗅到了他的野心,并密切监视着他。她警告自己摇摆不定的老丈夫,阿拉乌德丁打算在这个国家的某个偏远角落建立一个独立的公国。她甚至鼓励自己的女儿对丈夫表现傲慢。
这种装模作样的行为毫无疑问的促使阿拉乌德丁的逆反心理进一步加剧,他越来越想远离这两个泼妇,但他表面上依旧在忍气吞声,蛰伏着等待时机。
第四节,初露锋芒:
为了筹集资金,阿拉乌德丁选择对邻近的印度教国家动手。1292年末时,阿拉乌德丁得到苏丹的批准后,名正言顺的开始征战,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马尔瓦的帕尔马王国。帕尔马此时的情况 江河日下,巴格赫拉、亚达夫和乔汉已经脱离了他们的联盟。那里的寺庙里有足够的财富,尽管这些财富不时被掠夺。
1293 年底,阿拉乌德丁在掠夺了钱德里之后,转而进攻比尔萨。他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的沿乌贾因前行,畅通无阻的抵达了目的地。他的突然袭击在城里引起了巨大恐慌。胆战心惊的居民把他们的偶像藏在贝特瓦的床上,以免被穆斯林发现,但王子最终还是将其发现。他大肆在寺庙中打砸抢,并掠夺着巨大的战利品。菲鲁兹对他侄子的冒险经历非常满意,他命令将缴获的神像放在巴达昂之门,让穆斯林们践踏,并提拔阿尔丁担任战争部长(Ariz -i Mamalik,阿里兹伊·穆马利克),并加封他为奥德总督。
阿拉乌德丁在比尔萨听到有关德瓦吉里王国非常富庶的传言,于是就决定前去征服此地。该王国延伸于德干西部地区,当时被亚达瓦王朝的罗姆金德拉德瓦统治着。他得到了叔叔的许可来增加麾下军队的数量,但是对他隐瞒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1294年,阿拉乌德丁的副手,巴兰尼的叔叔马利克·阿拉·穆尔克(Malik Ala-ul-mulk),暂代卡拉总督。而王子本人则率领八千人马出征,这支奇兵狡猾地自称是来自德里的难民,打算在特伦甘纳邦南部的拉贾蒙德里(Rajamundry)寻求庇护和服务。有鉴于此,他在途中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怀疑或反对。
1295 年冬天,阿里带着八千骑兵穿过班德坎德,穿过高止山脉,到达亚达瓦王朝的首都德瓦吉里(Devagiri)。罗姆金德拉德瓦见状大惊失色,他的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他的儿子桑卡拉德瓦的带领下离开了他的王国,前往南方朝圣了。
罗姆金德拉德瓦匆忙召集了2000到3000名士兵,在距离德瓦吉里十二英里的拉苏拉(Lasura)与入侵者相遇。但是他被阿拉乌德丁强大的军队击败,被迫躲在他的堡垒里。阿拉乌德丁包围了要塞,并宣布他的部队只是一支由20000名骑兵组成的大军的先遣队,后续支援将从德里赶来与他会合。
罗姆金德拉德瓦被这个消息吓坏了,同意讲和。他向入侵者移交了1400磅黄金、大量珍贵的珍珠和其他东西阿拉乌德丁正准备离开时,王公的儿子桑卡拉德瓦朝圣归来,他违背了父亲的策略,袭击了入侵者。
阿拉乌德丁把他的军队分成了两部分,其一留下来监视这座城市,阻止罗姆金德拉德瓦前去帮助他的儿子,而其二则准备与桑卡拉德瓦战斗。当马利克·纳斯拉特率领的第二批军队赶来援助阿拉乌德丁时,他正处于交战前夕。
但桑卡拉德瓦认为这就是阿拉乌德丁吹嘘的来自德里的军队,因此他的动摇了。阿拉乌德丁再次围攻了德瓦吉里要塞。经过几天的战斗,罗姆金德拉德瓦发现他给驻军提供的军粮袋里装的不是粮食,而是盐。
阿拉乌德丁现在提出了比以前更加苛刻的条件,他强迫罗姆金德拉德瓦将伊利奇布尔省割让给他,并向他支付巨额赔款,包括250磅黄金、200磅珍珠、58磅其他宝石、250磅白银和1000件丝绸。除了巨额战争赔款,罗姆金德拉德瓦还承诺每年将埃利希普尔省的收入交给阿拉乌德丁,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后者。
带着这些丰厚的战利品,他凯旋而归回到卡拉。这是突厥人首次远征印度南部。阿拉乌德丁的成功是当之无愧的前无古人。他的目标与他的老巢相隔几百英里,整个地区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次成功的探险表明,阿拉乌德丁不仅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并是一位勇猛且有组织能力,还足智多谋的将军。
德里苏丹国(1206一1526)The Sultanate Of Delhi (1206-1526)
德里苏丹国公元711年至1526年The Sultanate of Delhi 711 - 1526 A.D
德里苏丹国:政治和军事史The Delhi Sultanate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istory
愤怒的时代——德里苏丹国的历史The Age of Wrath A History of the Delhi Sultanat
卡尔吉的历史1
巴基斯坦简史
高级印度史
印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