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大题总失分?来瞅瞅免疫大题如何出~ | 题型总结 【高中生物选必1】

喵喵 | 4-5 免疫学应用题型总结

1️⃣非特异性免疫

胸腺、骨髓缺少对体液、细胞免疫影响?
无胸腺:体液免疫能力下降,细胞免疫能力丧失
无骨髓:体液免疫能力丧失,细胞免疫能力丧失
习题1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属于非淋巴细胞】
B. 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C. 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就算免疫活性物质】
D. 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溶菌酶;溶酶体是细胞器】
习题2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甲胸腺坏了】,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乙仅骨髓坏了;丙全坏了】。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习题3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第一道防线】
B. 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第二道防线】
C. 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非免疫】
D. 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2️⃣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由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发生缺陷引起的免疫功能失常、缺失或降低,导致机体防御能力普遍或部分下降。
类型:①先天性免疫缺陷;②获得性免疫缺陷
习题4
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关于此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B. 过敏体质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不会引起病症,但是会发生免疫反应】
C. 过敏出现红肿现象,是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所致
D. 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过敏的话,分泌在某些细胞表面或黏膜表面】
习题5
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浆细胞】
B. 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全身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 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减少,激素丙由垂体释放,作用于甲状腺,丙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位置被抗体的位置占了,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乙)减少】
D. 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
习题6
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₃,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①和②。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③。
习题7
交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2~10年,一旦确诊为艾滋病,一般2~3年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下图表示某患者感染HIV后十年内体内的T细胞和HIV数量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1)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T细胞后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裂解后可释放数百万个HIV。
(2)曲线工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被感染的细胞,激活其中所含有的溶酶体酶,并增加膜的通透性和渗透压,使被感染细胞裂解死亡。HIV失去“藏身之所"”后,再经抗体抗体的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3)曲线l的BC段表示仍有被感染的T细胞存在于患者体内,称为潜伏期。潜伏期过后,整合在患者细胞基因组中的DNA经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外壳,再与遗传物质组装形成新HIV并释放出去,使HIV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
(4)研究发现HIV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治疗和预防艾滋病药品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学家应从何入手开发治疗艾滋病的特异性药物?阻止HIV的逆转录过程(或阻止整合到被感染细胞DNA上的病毒基因转录/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等)
3️⃣免疫学应用题型
习题8
非洲猪瘟爆发后,造成我国生猪大量死亡,引起肉价飞涨。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2)当 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ASFV的致死率可达100%,这是因为ASFV能够将猪体内大量的巨噬细胞破坏从而使得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受到破坏。据报道,ASFV 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疫苗属于抗原。疫苗的作用是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4)某研究机构初步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为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他们将未接触过ASFV的生长状况相同的生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和乙,进行了如下实验:

a处的内容是1mL生理盐水。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或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习题9
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
下图为我国研制中的两种疫苗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的T细胞可转变成效应T细胞,直接攻击被该病毒入侵的细胞。激活的B细胞则可转变成浆细胞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2)图中①为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抗原,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激发机体的二次免疫,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3)根据新冠病毒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的特点,研制了图中②所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将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经过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酶的作用,构建无害的腺病毒载体。
(4)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新冠病毒的S蛋白,诱发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5)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若在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存在“预存免疫”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其原因是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体内已产生针对腺病毒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