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he Days ramain, The People Fade

2023-03-05 23:20 作者:GlenFilm  | 我要投稿

  当我们回首过往时,常常面临着如何去叙述的窘境。回忆不同于此刻执笔而书的写作,记忆的碎片往往是四散着涌入脑海。现在,也即当下,很少被我们看作是过去的一种延伸。尽管回忆的作者们是不是念及此身所处时刻的情形,他们更愿意的是将自身和波涛起伏的历史之海割裂开来——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种为了自我逃避的流放。站在维护自身名誉利益的立场上,就如赫氏是如何在其回忆录中为其理想化的激进政策进行辩护一样,回忆录的作者都倾向于在他们自己的放逐之岛上进行相对主观的陈述,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感情,是明显而又难以隐藏的。这种情况,绝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怀旧或者伤感,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更多的是一类略带遗憾的自嘲罢了。《长日将尽》,就是基于此种辩护性的自嘲情感中“写就”的。

  加缪的观点总是这样让人认同——“上帝靠否认人类的理性而存在”,人类在哲学上的自杀成就了上帝,也解脱了自己。看起来史蒂文斯无疑是早早选择了哲学上的自杀,不然,史蒂文斯事实上从未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哲学自杀的进程。事实上,他自始至终都未曾放弃过思考,相反,他总是清晰地洞见着事实的发展和事态的变迁。他所处的状态就是在用哲学上的自我愚昧去掩盖理智上的思想运行。

  正如许多读者意识到的一样,史蒂文斯的人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然而真正可悲的是,我们不能对这场延续了半个世纪的悲剧,进行哪怕一点的苛责和埋怨,我们唯一能抱之的感情只能是尽的同情和敬佩

  这场悲剧的源头都指向其家族历代所认可的信念——真正高贵的品质是什么,史蒂文斯从其父亲那里所得到的答案是“尊严”。可“尊严”的概念在此限定语境中的意义与公众概念上的认知是如此的大相径庭,在史蒂文斯家族的意识形态范畴中,“尊严”被定格在了完全不带感情的克制和责任感上。近乎中世纪苦行僧式的修行使他们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合乎悠久传统所传承而下的行为规范,即使为了达成此目的需要投入足以抹杀掉自我概念的热情。

  可自我的感情是能够抹杀的吗,老史蒂文斯在弥留之际对于未能尽一个父亲的义务自责的呢喃,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像终于在历经沧桑后蜕回曾经的肉体凡胎时,又重拾的人性。马丁路德早就说过,所谓的善行、善举无非是藐视上帝的傲慢之举,这不禁令我们怀疑史蒂文斯家族是否正洽和了这一种自以为是。我想说,是的,因为他们从未考虑过周围各式各样灵魂真正的所思所想,乃至对于他们竭尽全力服务之人,也未曾产生过此种对于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关怀。在达文顿勋爵一步步走向泥潭的过程中,史蒂文斯所做的只是默默地服务,并把此种绝对的克制视为最高贵的品质,但这不过是自我麻痹的借口罢了。

  此种巨大的拘束感使我们也不禁回眸自己曾捍卫过的所谓“尊严”,这个世界有太多正当化的借口可以撇开责任,可以回避被牵涉其中的各式各样的麻烦,而我们所站在的怯懦立场就这样给自身和周遭的一切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当然,我们也都是潜在的回忆录作者,习惯性地去否认那些使人神伤的错误,并让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漠不关己。可当生命临终之时,随着心中所泛起的惆怅和悔意,我们是否在这一瞬间产生了对自己洁净良心的质疑


The Days ramain, The People Fad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