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百年没变的古典乐器,竟藏了这么多科技与狠活!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我们常常说,音乐是流动的。
这是因为音乐中往往融入了不同时代的音乐家在自己特定年代的情绪和体验,于是音乐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将当下的我们瞬间带入一个跌宕起伏的情感世界。

除此之外,音乐的流动性还表现在它的硬件方面——演奏出那些美妙音乐的乐器们,也在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与衍化。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交响乐团里那些看起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有变化的乐器们,可并不都是大家印象中的老古董。
古朴而优雅的外表下面,早就融入了当代先进的“科技与狠活儿”。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当代科技遇上古典乐器,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传统古典乐器中的高科技含量
在之前#乐器的发明与衍化#系列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很多乐器从萌芽到诞生的过程,比如见识到了古钢琴到现代钢琴的发展过程,也了解了提琴家族的百年上位史等。
在时间的长河里,这些乐器一直在不断地进步、衍化,而到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古典乐器中的高科技含量早已不容忽略,几乎每一个微小的部件都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

当今的乐器制造,可以说是声学、力学、数学、电子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尽管乐器从外观看起来似乎变化不大,但从选材、设计到制作工艺,如今古典乐器的每一个制作过程都离不开科技的加持。
比如,大家都知道乐器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非常大,如今很多制作提琴的木材都是经过微波技术、氧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处理过的,以便更好地保存以及拥有更好的音色。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材料学与制琴工艺的紧密结合,新型材料也不断出现在乐器制造中。
比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如今也越来越多地被用在了乐器制造中。

碳纤维耐用抗摔、可以减轻重量、大幅度抵抗温度、湿度变化,更重要的是,并不会影响乐器的音色与音质。如今碳纤维经常被用在制作小号、中音号等管乐器中的音管和机械组件。
近两年,碳纤维材料也开始被用在提琴制造中,比如碳纤维小提琴最近就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各大演奏家的争相试用。
再比如,吹管乐器中的传统哨片通常由芦苇制成,但同时也存在寿命短的问题,如今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合成哨片则越来越受到乐手们的喜欢。

同样,在乐器的设计层面,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大家可能很少关注钢琴背板的结构设计,像雅马哈钢琴常用的这种可以平均分配拉力使木材不易变形的米字型背板设计,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明出来,但真正使力度分布和精确度得到颠覆性提升还要归功于如今机器人挖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乐器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结合人体工程学,以增加人体演奏时的舒适度。毕竟古典音乐终究是要人来演奏的,很多乐器或配件都在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下进行了合理的改良,使乐器使用起来更高效便捷。
比如钢琴的琴凳设计、小提琴腮托设计等,都是在科技的助力下变得更舒适、更好用了。

以及,在乐器制作上,科学技术就更加功不可没。
比如,高精度的电子测量技术在乐器制造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木材的内部、如纤维结构、密度均匀度等参与进行测量,最大程度实现用材的精准度。

包括乐器制造中声学参数的测量也是如此。传统的制琴方法只能采取耳朵“听”的办法或使用一些简单的电子仪器;而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精准度就能得到很大提升。

拿钢琴来说,时至今日,钢琴的制造工艺依然在不断进步,许多钢琴工艺在数码科技的助力下变得更为精准。
一架钢琴音色的好坏取决于力学、弦的张力、音板的震动、传导力学等等,这些靠人的感知几乎是无法做到精准拿捏的,而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进行数据调节,工程师则可以做到精准地优化钢琴发声系统,甚至能够根据钢琴家的感觉需要来进行个性化定制。
传统乐器中的科技与狠活儿
如果说以上这些藏在乐器制作过程中的高科技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么,接下来这些乐器中“霸气外露”的黑科技,就难免不被人们关注了。
前段时间,一条吉他制作视频在网上走红。这则视频没有任何语言文字说明,也没有出现任何一名操作工人,只有一条自动化运作中的吉他生产线。
在宛如科幻大片的画面中,一把科技感十足的吉他就这样制作完成了。网友们不由得惊叹:原来制作一把吉他的过程可以如此炫酷!
在古典乐器制造领域,也有这样的黑科技存在。
比如,电声小提琴。单看外观是不是就科技感十足?

电声小提琴是现代科技下的产物。顾名思义,并非像传统小提琴一样通过共振箱发声,而是通过电来发声,很适合喜欢电子音乐的潮流青年。比起传统声学提琴,电声小提琴的声音更饱满、音色更明亮,比较适合用于大型的露天场合。
激光竖琴,是古典乐器和现代科技的又一个融合作品。
这是一架没有实体琴弦的竖琴,而是由激光光束作为琴弦,演奏者只需要拨动光束,就可以像拨动琴弦一样进行演奏,同样可以演奏出优美的旋律。
激光竖琴的硬件部分是一个竖琴支架和七支激光笔,另外配备了光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即可实现低、中、高音区的自由转换,也大大缩小了竖琴的体积。

还有一个融入黑科技的发明,想必是各位琴童家长非常好奇和关心的——智能钢琴。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机械化的自动钢琴就已经被发明了出来。这种钢琴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存储、分辨、认读和操作更多的采样信号,很多钢琴公司运用这个基本原理投入钢琴自动演奏器的设计和生产。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智能钢琴的定义,逐步变成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大家学习钢琴演奏。智能钢琴琴体本身可能与传统钢琴没有差别,但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具备自动演奏、钢琴静音等智能功能,同时能与教学APP连接,进行游戏化演奏训练。

客观来说,智能钢琴的发明,在纠正琴童弹错音和提高练琴兴趣上,是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的。
当然,家长们也应该清醒地认知到,高科技乐器作为一种工具,并不是引导孩子爱上音乐以及真正提升自我表达的最根本要素,演奏水平的真正提升,还是要靠内心真实地被触动以及根据音乐的本质规律来进行系统的学习。
Yusi最新推出的音乐审美实操课《像学习母语一样演奏音乐》,就可以帮助大家零基础轻松入门音乐演奏以及有效提升演奏水平!

不同于传统乐器演奏课程只聚焦于演奏的操作步骤和实现细节,本套系列课程秉持Yusi音乐审美养成的一贯价值观,带领大家从音乐创作的底层逻辑学习理解和演奏音乐。
帮助每一位对演奏感兴趣的爱乐者从零开始,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音乐,以交流为目的培养乐感,并摸索培养自己独特的音乐表达。
也就是说,不需要死记硬背乐理知识,更不用机械背谱子,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就能逐步掌握音乐“会话“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孩子将掌握音乐表达的底层逻辑,学会音乐演奏的通用方法,并迁移到其他乐器中,尝试更多的乐器演奏,熟练驾驭各种高科技乐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了解详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