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修辞视角探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写作教学2-林修改意见-2021-12-5
学校代码 10345 研究类型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题 目: 从西方修辞视角探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写 作教学
专 业 学 位 类 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学 科 领 域:
年 级: 2020级 学 号: 202025200885
研 究 生: 李倩文 指导教师: 林源
中图分类号: 论文提交时间: 年 月 日
一、立论依据(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选题理由及意义)
选题理由:
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内外汉语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能否运用汉语流利地与外界进行交往成为检验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标准之一。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书面表达与口头交流同样重要。根据《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通过HSK(五级)的考生可以阅读汉语报刊杂志,欣赏汉语影视节目,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通过HSK(六级)的考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听到或读到的汉语信息,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HSK五级就达到了汉语高级水平,但留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与汉语水平并不相符,虽然师生双方都日益重视汉语的书面表达能力,但现实并不令人满意。
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在初、中级的汉语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语和语法知识,具备了良好的写作条件。但写作并不是按照“词语-句子-段落-语篇”的顺序组合这么简单,也不是为了字数随便应付。词汇和句型的有效运用,学生是否选择了恰当的素材体现主题,是否通过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对读者产生影响等,这些都是写作要考虑的问题。主题鲜明、能够引起读者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的作文,才能起到良好的交际作用。从这些角度来看,学生的作文很少达到这样的标准。
历史悠久的西方修辞学在指导写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修辞学”、“修辞与写作”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通过西方修辞来指导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比如胡曙中教授、刘亚猛教授等,但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却鲜少有人将西方修辞学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建立联系,尤其是西方修辞中所提及的写作应该具有的读者意识与交际目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目的意识、读者意识,加强写作的交际互动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运用西方修辞理论指导高级阶段的汉语写作教学,通过西方修辞理论的学习探讨解决写作问题的有效方法。国外西方修辞学与写作理论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然而国内对此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
就西方修辞学来说,其本身具有漫长的发展演变史,在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也拓展了它的宽度与深度。20世纪后半叶,西方修辞理论才被引进中国,也受到了一些学者们的注意,但是关注低、著作少仍是当前该理论的研究现状。因此,对西方修辞学进行介绍,并结合写作理论对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进行分析,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并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更全面的资料。
实践意义: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作为技能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西方修辞学与写作的结合由来已久,本文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写作过程读者意识与目的意识缺失的问题,从而帮助学习者学好写作,提高汉语水平。
研究综述:
一、国外西方修辞与写作研究概况
从“演说”发展而来的西方修辞被认为是一种言说的艺术。修辞学家伊索克拉底奠定了修辞在西方教育中长期享有的中心地位,虽然修辞教育最初关注的是演讲实践,但是与后来的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作为修辞学界的先驱,他的《修辞学》一书所提出的旨在提高言说水平的修辞理论对写作也有相应的指导作用。他把修辞学分为三部分:演讲者、主题和听众,尤其强调听众的作用。古典修辞学把演说的准备分成五个步骤,后来发展为“罗马五艺说”:即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与演讲的技巧。其中前三个阶段仍然是现代各种写作模式中的基本要素。这一时期,贺拉斯提出了“受众中心”的文学观,而西塞罗与朗吉弩斯也强调说服与打动受众的重要性,继承了亚氏强调听众的作用的观点,对此后的修辞与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世纪的西方修辞学对文学写作与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在书信写作与散文写作方面。书信在这时期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并引起了当时修辞学家的兴趣。中世纪后期,书信写作修辞又运用于外交通信,这样,修辞学就需要研究书信的情景、语言以及格式如何适合特定的收信人。此时的书信被界定为一种“通过词语的恰当铺排以表达寄信人的意思”的文体,它强调写信时应该着重考虑收、发信人的社会地位。由此看出,书信写作也关注收、发信人之间的交流,语言的恰当运用是为了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这时期文艺学家杰弗里的名作《诗艺新论》从修辞的角度讨论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并对文体风格进行评论。之后,在文艺复兴时期,布道、书信和文学与修辞联系得更加紧密。
19世纪是作文修辞发展的重要阶段,鲍德温在19世纪末编写了《大学修辞手册》以及《口头和笔头作文》,代表当时作文教学在不断加强与发展。之后,美国大学对写作日趋重视,开设“修辞学”和“美文学”或“修辞学和作文”课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修辞学应该应用到一切领域,修辞操作也适用于一切话语形式。修辞学与文学的结合、修辞学与写作的结合都是顺潮流而动,胡曙中先生说“按我们现在对写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们很可能会认为19世纪美大学中对写作的重视是一桩好事”。
20世纪初期,修辞学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复兴时期,这一时期“作文”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1818-1910)、美国学者亨利·戴(Henry N. Day,1808-1890)、戴维·希尔(David J. Hill,1850-1932)和亚当·希尔(Adan Sherman Hill,1833-1910)。被誉为“西方写作之父”的亚历山大·贝恩所写的《作文与修辞》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作文修辞著作,他提出了心理学的书面作文写作方法、语篇的五种形式和段落的整体性概念。后来,现实—传统主义者将其理论发展为叙述、描写、说明和辩论等今天人们常用的文章类型,为进一步研究写作奠定了基础。亚当·希尔则在哈佛创立了作文课程,并从此立为常规。之后,哈佛大学教授Barrett Wendell出版的修辞学教材《英语写作八讲》促进了“词—句子—段落—文章”的修辞学教学模式的确立,其重点自安于培养学生使用语法和用法、衔接段落及选用话语形式的技能。但由于对作文的强调、对语法正确性的过分追求以及对用法标准的过度重视,到19世纪末写作研究己经发展成为对用法正误的一种狂热。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了第二次修辞学复兴,修辞学的基本原理被重新引进作文课堂。20世纪60年代“现时-传统法”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随着写作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作文与传统修辞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写作教学研究的专业化使得作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作文的角度来研究修辞学。20世纪80年代写作研究关注的焦点是语篇建构的语境。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者提出了“社交一认知”写作理论。Freedman提出了综合的研究方法,关注社交语境和认知研究,将写作史上的三条主线(过程,作品和语境)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学科的观点。该观点把写作当成是一个社交和认知的过程,重在分析写作认知过程与交际内容的相互关系。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修辞学”的出现为修辞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代表人物是理查兹和肯尼思·伯克。现代“新修辞学”认为,写作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素材。因此,写作教学不仅要教各种规约和范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修辞的敏感性,使其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发现和探讨思想。20世纪后半叶,修辞学越来越体现出多元化、多学科交叉以及传统修辞学和现代“新修辞学”相结合的特点。写作作为修辞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在不断地从修辞学中汲取着丰富的营养。
二、国内西方修辞与写作研究概况
西方修辞与写作的研究,自然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重视,他们也渐渐开始用西方修辞理论来指导英语写作教学。其中以刘亚猛教授、胡曙中教授为主。刘亚猛教授所出版的《西方修辞学史》一书系统全面地梳理了“西方修辞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史,对西方修辞学的继续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胡曙中教授所出版的《英语修辞学》,针对我国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修辞学的界定、新修辞学、作文修辞学等进行了介绍和阐释。他还通过对比来对修辞进行进一步地研究,如《英汉修辞比较研究》、《英汉修辞跨文化研究》等。
西方修辞在指导英语写作教学已有很长的历史,如邓志勇《英语修辞学与写作研究一一种修辞模式》、宋平锋,张景成在第期《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从西方修辞学角度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马秋丽在第期《飞天》上发表的《关于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研究》等,这些文章都从修辞的不同角度对写作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于写作中读者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以来,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既有课堂教学实践的启发,也有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方法的借鉴吸收,依靠西方修辞学中的“过程写作教学法”,杨俐(2001)对“过程写作”在对外汉语写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写作更加关注写作内容与写作过程。辛平、郭巍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过程写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并逐渐得到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罗青松(2002)在其专著中也介绍了过程法、任务法、交际法等,写作教学研究的逐渐丰富,对对外汉语实际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修辞与对外汉语写作研究概况
20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引入了许多先进的西方理论和书籍,修辞学自然也在其列。然而,真正对西方修辞与写作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对外汉语写作。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对外汉语写作、修辞”只检索到99篇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发现:
1.对外汉语写作中修辞多集中于修辞格研究。许世阳(2020)《<发展汉语>中、高级综合课本中修辞格的运用分析》对教材中出现的比喻、引用两种辞格进行分析,结合修辞格中所体现的文化要素提出教学要将修辞格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翟璨(2015)《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泰国留学生写作中的修辞格使用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通过对泰国留学生写作中汉语修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汉语修辞格的使用情况,促进对外汉语修辞教学。除此之外,宫衍英(201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韩国学生的辞格使用也进行了研究;徐晓羽、黄慧(2014)也对中高级汉语二语习得者辞格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对辞格习得提出建议。
2.修辞研究仍局限于词汇、段落、篇章的范畴。谯小莉(2020)《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外国留学生词语修辞偏误分析》从教材、教学、习得三方面分析留学生词语修辞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促进汉语二语的词语修辞教学。唐一弘(2016)《俄罗斯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的修辞偏误研究》从段落、语篇角度分析修辞偏误,认为学生对修辞领域衔接连贯把握不深是造成书面表达修辞偏误的原因。
3.对于修辞写作的目的与读者意识不明确。“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之一,写作除了表情达意之外,其根本目的是进行交际。秦惠兰(2012)《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系列课程的实践性研究》中说到“汉语修辞课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汉语修辞能力的综合培养与训练”,但在其“汉语修辞”课程教学计划中仍是按照文体把标点符号、规范格式、关联词语以及辞格的运用等作为教学重点。最后,将HSK高等9级(含9级)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汉语修辞”学习成果的标准。在写作教学中,师生似乎都已经默认教师是写作的读者(受众),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忽视了写作应该具有的对话意识与受众意识。而在西方修辞学中,自修辞学与写作结合时就把读者(受众)看成写作的重点,建立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意识,才能达到写作的交际目的。
通过以上文献查阅分析,笔者发现对外汉语写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写作教学的研究中,对偏误研究分析较多,过于重视词汇语法的正确性和语段的衔接,缺乏对于写作交际性的探讨。2.基于应试的写作研究,将教师默认为文章的读者,写作中缺乏真正的读者意识。3.对于写作教材的研究,大多根据教材编写的原则进行比较宽泛地研究,没有针对某一靴子阶段具体的教材进行详细地分析,对于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提及。
综上所述,西方修辞学与写作关系密切,在指导英语的写作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写作作为对外汉语中的重难点,“学生惧写”似乎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在教学中关注写作的互动性与读者意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将西方修辞学与对外汉语写作结合,对于改进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有很大意义。
林按:是不是应该有一块写 对外汉语写作概况。
二、研究方案(包含以下内容)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与写作理论的结合入手,加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修辞意识,培养学生写作的对话意识与受众意识,增强写作的互动性,使写作真正变成学生进行交际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写作,切实提高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汉语写作水平。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西方修辞与写作理论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其次,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发现高级阶段学习者写作中的问题;再次,对高级阶段写作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依据西方修辞视角对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写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林按:是不是少了一个“对”“对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写作”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级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与汉语水平并不对等,写作过于重视词汇、语法的正确性而忽视其交际互动功能,也造成了学生写作中读者意识的缺失。西方修辞学中读者、目的、体裁等是组成修辞情境的重要因素。通过西方修辞视角,对高级阶段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交际性、互动性以及读者意识的缺失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增强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与目的意识,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与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归纳法:在对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级阶段学习者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2)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中所体现的修辞意识,与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写作进行比较,找出在写作教学方面的不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可行性建议。
语料来源:
本文所涉及到的留学生作文语料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2013-2016年的作文语料,通过筛选整理后,只对高级阶段留学生的作文语料进行分析
可行性分析:
(1)对外汉语教学中“写”的技能明显落后,与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不相符,写作无疑成为汉语水平提高的“绊脚石”。高级阶段留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写作基础,通过分析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2)修辞在写作教学中往往被误认为是修辞格的教学,因此也成为学习者写作的误区。西方修辞强调写作要充分考虑受众、修辞情境、交际目的等,实现交际目的的根本手段是修辞,通过借鉴西方修辞理论,提高学习者写作过程中的交际意识。
(3)依托于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源,对于对外汉语作文课的教材以及研究文献可以方便地获得,对于论文写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西方修辞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指导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作为薄弱环节,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从西方修辞视角入手,提倡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受众意识以及交际目的意识,力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2021.12.10 论文开题报告
2021.12——2022.4 论文初稿完成
经导师指导建议,进行多次修改,安排暂定如下:
2022,5——2022.6 论文二稿修改
2022.7——2022.8 论文三稿修改
2022.9 论文中期检查
2022.9——2022.10 论文四稿修改
2022.12 论文预答辩
2023.3——2023.4 论文定稿
2023.5 论文答辩
5.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可能遇到的困难: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汉语学习者在线上进行学习,无法对当前对外汉语作文课程进行线下更为详细地观察与探索。
解决办法: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分析对外汉语写作课教材,可以对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三、论文大纲
摘要
英文摘要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西方修辞与写作研究概况
2.国内西方修辞与写作研究概况
3.修辞与对外汉语写作研究概况
4.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二 与写作有关的西方修辞相关理论
(一)西方修辞的定义及解读
(二)修辞的特征
(三)受众解读
(四)修辞手段
三 基于HSK语料库对高级阶段写作的现状分析
(一)写作能力与汉语水平不对等
(二)写作过程的模式化
(三)写作中读者意识的缺失
(四)写作交际功能的丧失
四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写作问题的探讨
(一)各级各类大纲对高级阶段写作的要求
(二)写作教材的使用和写作任务
(三)写作教学过程与课程设置
(四)作文的反馈模式
五 从西方修辞学视角探讨问题解决的途径
(一)从西方修辞视角探讨写作教材和写作任务的优化
1.修辞与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优化
2.修辞与高级阶段写作任务的优化
(二)从西方修辞视角探讨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从西方修辞视角探讨作文反馈模式的优化
六 结论
四、主要参考文献
[1]Aristotle: The Art of Rhetoric[M], by John Henry Freese,1947.
[2]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6.
[3]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崔淑珍.修辞学视角中英语写作学的演变及研究范式的转换[J].修辞学习:2009(04):84.
[5]邓志勇.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1):95.
[6]付晶晶.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0.
[7]胡曙中.英汉修辞跨文化研究[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8]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黄晓芳.从西方修辞视角探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刘亚猛.西方修辞思想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1]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3):29-36.
[12]谯小莉.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外国留学生词语修辞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20.
[13]秦惠兰.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系列课程的实践性研究[J].国际修辞学研究,2012(00).
[14]唐一弘.俄罗斯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的修辞偏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
[15]王渤.谈美国写作理论与教学[J].语文学习,2017(07):4-7.
[16]夏莉.论英语写作研究的修辞学渊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91-93.
[17]许世阳.《发展汉语》中、高级综合课本中修辞格的运用分析[D].南昌大学,2020.
[18]杨俐.过程写作的实践与理论[J].世界汉语教学,2004(01):90-99+4.
[19]翟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泰国留学生写作中的修辞格使用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0]张一蓓.近五年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述评[J].林区教学,2020(03):49-51.
[21]邹馥蔚.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J].高考,2020(10):1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