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一站通:海底捞港股业绩如何?是否值得投资?
艾德一站通讯,海底捞(06862.HK)占据优质火锅赛道,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提升品牌溢价,独特管理模式有效维持高水平经营效率,稳定高效供应链保障扩张盈利能力

公司发布盈警公告
以人工成本为例,根据海底捞2020年上半年财报,其人工成本相比2019年同期的36.5亿,增至40.7亿元,增加了4.2亿。当时门店数还是935家,如今却已超1200家,对于“让地球人都无法拒绝服务”的海底捞而言,人力成本上涨不言而喻。
首先,在不考虑汇兑的影响下,2019年海底捞实现净利润为23.47亿元,按照公告中的净利下降90%计算,2020年全年净利润约为2.34亿。
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净利润亏损9.65亿元。由此推算,2020年下半年净赚12亿左右。可以说,海底捞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秒杀大多数同行。
根据火锅餐见《2020火锅门店生存状况》显示,整体2020年门店营业状态中,51%的品牌略有盈利,16.7%仍有亏损,32%则勉强持平。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
由于2019年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全球各国家及地区出台防疫措施限制消费场所,公司运营受到重大影响。此外,公司因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产生净汇兑损失约2.3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未实现的汇兑损失。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积极复工复产应对疫情,调整商业策略降低负面影响。同时,公司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租金成本,优化运营资金管理确保现金流稳健。
除了加快海底捞品牌的开店节奏外,海底捞还在持续推进多品牌布局,通过自创、收购等方式组合出击,不断扩张其在整个大餐饮领域的覆盖面,瞄准火锅以外的其他品类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海底捞旗下子公司新派餐饮已相继推出主打炸酱面的“十八汆”(北京),以售价2.99元凉面为噱头的“捞派有面儿”(成都),以及郑州的“佰麸私房面”,西安的“新秦派面馆”。
疫情之下加速推进餐饮网络建设
海底捞单店模型成熟易复制,关联方全产业链布局提升标准化水平;公司不改长期扩张趋势,持续推动门店加密下沉,估算门店天花板在3000+家。根据公司公告及窄门餐眼数据,18-20年海底捞净开业门店193家、302家和368家,20年底门店数量超过1100家;21年1-2月份开店数达99家,合适开店位置租赁条件优化,加速21年规模化扩张。预计21年门店成熟后有助于业绩释放。
我国2020年共有餐饮相关企业960.8万家,全年注册量达236.4万家,同比增长25.5%。全行业门店数大增的背后,是大批餐饮头部品牌和区域品牌门店规模的爆发式增长。这其中,具备品牌优势、供应链优势和连锁化优势的火锅品牌势必迎来发展契机。

品牌自带流量提高议价能力
强劲的品牌影响力使海底捞无需依靠商场或者地段引流,反而为商圈带来人气,且海底捞门店面积较大,更易获取租金优惠。受疫情影响,多地出台物业租金减免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营业成本。
海底捞客流充足、消费场景多、营业时间长,造就较高的翻台率,有助于提升门店坪效,降低租金成本占比。海底捞租金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4.04%,较行业均值10.26%低6.22pct;2021H1租金成本占比4.87%。受益于精致用心的服务,海底捞近年来翻台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15-2019年,海底捞的整体翻台率均保持在4以上。
优化顾客体验提高人均消费
在“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管理理念下,海底捞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全员目标保持统一,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推荐制”与“内部选拔制”等招聘选拔制度打开阶梯式人才晋升通道,“师徒制”、“轮岗制”全面赋能员工;薪酬制度有效激励店长,总部柔性考核把控风险。海底捞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顾客人均消费从2018H1的100.3元上升至2020H1的112.8元;国内一线城市高消费拉高整体水平。

海底捞占据优质火锅赛道,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提升品牌溢价,独特管理模式有效维持高水平经营效率,稳定高效供应链保障扩张盈利能力。1)人性化服务:公司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理念,提供增值服务打造智慧餐厅,形成“火锅=海底捞”的品牌印象,品牌自带流量享受低租金成本。2)有效内部管理:师徒制的薪酬激励等提升员工自驱力,保障服务一致性,维持高效经营。3)高效供应链:关联公司布局全产业链,保障食材品质及配送及时,支撑快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