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白的腰带被射中,最后抢先一步登上君位,惊险刺激
齐桓公叫姜小白,他就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原霸主,而他在登齐国君位的过程中,充满了传奇、惊险的意味,这是怎么回事呢?
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而公孙无知自立为君,但他毕竟是齐襄公的堂兄弟,齐襄公还有两个有能力的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按照传统怎么着也轮不到公孙无知,所以这种靠弑君而得来的君位自然不会长久,为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登位做了历史铺垫。
公元前685年齐君公孙无知到雍林游玩,雍林人怨恨无知便杀死了公孙无知,并向齐国大夫通告:“无知杀死襄公自立为君我已将他处死,请大夫们改立其他公子我定服从命令。”大夫们默认答应。很奇怪吧,齐国的国君被杀,大夫们不但没有气愤反而默认这件事的正确性;其实也不奇怪,公孙无知弑君自立,自己也不是嫡系出身,怎么着当国君都是不合天意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得罪触动了大夫们的利益,雍林人杀无知是大夫们策划谋杀的结果。这样一来齐国国君的位置就空出来了,谁最有机会登上国君的宝座呢?其中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最有资格竞争,但是这哥俩因为齐襄公在位时非常霸道,担心受到伤害分别逃亡在鲁国和莒国。管仲和召忽随行协助公子纠,鲍叔牙随行公子小白。当他们听说齐国要立新的国君时,小白抢先离开莒国赶往齐国,鲁国也派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同时命管仲另带军队前往莒国通道拦截小白回国。管仲一剑射中了衣带钩相当于现代人腰带的扣钩,小白就势佯装死亡,于是鲁国护送公子纠放松了警惕,慢下了脚步,六天后才会到齐国,结果小白已先到齐国,大夫们立小白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小白登上君位以后他是怎么处理政敌的呢?首先杀灭政敌公子纠,给鲁庄公写信说“本是兄弟不忍心亲手伤害,请鲁国将他处死,召忽和管仲是仇人拉回到齐国,我要亲自处置。否则我要围攻鲁国。”鲁庄公无奈杀了公子纠,接着召忽也随公子纠自杀了,而管仲这个人跟召忽不太一样,反正多活一天是一天,就甘愿坐在囚车去了齐国。齐桓公本想杀死管仲,但是鲍叔牙极力劝说桓公,不但不能杀而且还要重用,鲍叔牙说:“治理齐国有我和高傒就可以了,而国君您要想成就霸业必须要有管夷吾(管仲的字)的辅佐不可。管夷吾所治理的国家必强,我们不能失去这样的人才啊。”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封管仲为大夫主持齐国国政,位列鲍叔牙之上而鲍叔牙也心甘情愿,可见鲍叔牙对管仲非常了解而且非常佩服。
通过齐桓公登位的全过程从他得身上我的体会是:
1、把握机会能力超强。听到公孙无知去世,大夫们正在准备立新君,他认为时机一到立即抢先一步出发赶向齐国,可见把握机会的能力很强。
2、临危不乱、见机行事。管仲射到了齐桓公的衣带钩,一般人早就惊慌失措,而他不但没慌而且见机行事就势佯装死亡,可谓是机警灵敏。
3、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管仲作为政敌的随从而且还差点把齐桓公射死,桓公继位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能够不计前嫌,彰显他宽宏大量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