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的第二十一篇 这个鼓楼没有鼓只有钟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二十一篇 这个鼓楼没有鼓只有钟



洛阳老城东大街的鼓楼,是洛阳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洛阳的鼓楼前后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好多游客逛老城,看到鼓楼既好奇又疑惑:为何称鼓楼不见大鼓,却有铁钟?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建福王府邸需建四座城门楼,与原来的钟楼与鼓楼所在位置相冲突,因此福王下令搬迁钟楼与鼓楼。福王朱常洵为了省钱,就把钟楼与鼓楼合二为一,迁至东大街,变成了东西走向,跨街而建,大鼓和大铁钟也随之搬迁。后来,变成了钟鼓楼。后来福王听信流言,谓“暮鼓”置于东方不祥,令人撤去,只留下了大钟。后世就把钟鼓楼叫成了鼓楼。
鼓楼系明成祖永乐所建,钟楼有三层高,内置古钟一座,是洛阳八大景之一。鼓楼门洞东西两侧的门楣上各有一块石匾,东边丰腴圆润的是‘就日’,西边笔画坚锐的是‘瞻云’,字体不一样,不是一个人所写,没有署名,据说“瞻云”二字是朱元璋写的。
鼓楼上的大钟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二十里外的白马寺只要一敲钟,鼓楼上的大铁钟就会发出悦耳的回响,回响久久响彻洛阳城的上空,声震古城,深入人心。现在大家很好理解这个现象,这个就是物理学上同频共振的原理。后来,有人发现,鼓楼上的大铁钟系着根草绳子,就害怕万一哪天草绳子断了,大铁钟掉下来就不好了。于是就用铁链子换掉草绳子,自此回响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