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架 — 七则

△大枪之钩法、剔法、砑法,用在枪之前端,直似有手也似,才得施术,从心所欲,大难!大难!
△练到后手与枪尖,互能感应,一如臂之使指,则枪法成矣。
△大枪真是可人儿,是可以令人爱煞的。原因?大枪没有套路,使人无法自欺欺人 — 套路烂熟,而枪法没有。大枪必须对练,不成就是不成 — 无法出自梦幻,宣以口舌地催眠自己、他人、武林、与社会。
△苗刀源自于戚家军克倭诸战役,均在南方。而、南方无此刀之传。想是戚继光后来镇守北方,军士们才流传此刀,渐入民间。民间武家历三百年 — 明末至清末,积聚本身的武技与苗刀的心得,才传下如今这般的苗刀。
△苗刀之名,应系北方民人武家,传习武术之习惯,而取的新名字,戚家军时代无之。而苗应是麦苗,不是南方米田中之禾苗。
△中国短刀,一刃要分三节来认知、锻练、与应用。绝不可以只分刃口与不开口的两个部份而已。
△拳不先打好,就是尚无管理自己之能力。而、学兵器亦即是要管理兵器,如何能够!?

转掌歌
八卦转掌论阴阳,五行六合内中藏。七星八卦九宫定,两仪三才见柔刚。
混元一气培根本,四正四隅接八方。落步三盘摆扣步,发行四梢变转强。
前掌虚实牛舌样,后手埋伏肘下藏。进步有方退有法,变化后正是阴阳。
曲直横竖斜正面,翻转盘旋腰来张。内讲五行分四梢,外有五行眼法强。
内讲气述分三节,外有手法分阴阳。步法走转分九要,身法意气行细详。
柔身转换不空式,高低远近无限量。腰法要合行四梢,腿法要合定八方。
手法要合多变化,用法要合左右防。膀法要合阴阳变,身法要合扭转强。
胯法要合挨身使,膝法要合进身旁。步法要合进退快,闪转腾挪腰偏强。
头打去意随腰使,起落总须站中央。脚奔中门夺地位,掌行直穿上下忙。
掌打起落若招手,肘打去意占胸腔。背紧胸空缩谷道,肩打胯打并阴阳.
身法全凭盖世气,两手只在胸前藏。提托带领随身劲,搬扣劈进上下忙。
八式八母皆由转,以掌为母悟刀枪。八卦先从转掌起,精研其法乃得真。
头顶肩垂气行下,直到丹田出入匀。臂向要分三节用,身法要打四梢均。
走步圆圈分八字,眼随身手一团神。元气须在肛门提,猿臂熊膀龙虎身。
二人对手腕中求,动手制胜步法分。上下前后左右使,肩肘膝胯里外轮。
腿法出腿不见腿,八卦起首眼为根。前后左右三十六,横腿顺提又切真。
进退钩挂明暗腿,连环阴阳并转身。蹬踢蹁踩屈搓绊,习之纯熟功便深。
武术虽精数凭法,徒费心机枉劳神。学习武艺工夫到,得之艺业不压身。
艺如出众人勇敢,学问高强自超群。莫道求学有止境,不进则退要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