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列宁时代

2023-02-18 23:15 作者:bili_74898493599  | 我要投稿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沙皇俄国灭亡。随后,俄国出现了由资产阶级组织的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彼得格勒发动了武装起义,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了政权,史称十月革命。在接下来的全民直接选举中,左翼的社会革命党人得票率超过50%,居第一位;而布尔什维克党人得票率仅为25%,居第二位。因此这一选举结果没有得到以布尔什维克为首的苏维埃政权的认可,布尔什维克声称苏维埃政权有自己的苏维埃大会,自然不会认同已经被自己推翻的临时政府的权力机关,并于选举后武力解散了立宪会议,史称一月剧变。十月革命后,俄国改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随后与德国及其盟国

奥匈帝国

签订《布列斯特合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日本、波兰、美国等国因不满俄国单方面退出对德战争以及沙俄债务等问题,对俄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恰在此时,原沙俄境内持不同政治主张的各派势力——包括支持恢复帝制的保皇派、支持建立全民普选民主的共和派、被布尔什维克党定性为假社会主义而遭镇压的左翼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东正教会的虔诚信徒等代表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力量趁机联合起来对抗布尔什维克党,组织起数量庞大、所占地域极其广阔的白军,由高尔察克、邓尼金、弗兰格尔、彼得留拉等人指挥,发起了反对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苏俄内战。原沙俄境内的各少数民族趁内战之机,也相继建立数个独立国家,如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库班人民共和国等,宣布脱离苏俄独立。 1918—1921年,由于白军内部的矛盾相当激烈,各派势力争权夺利、内斗不断,组织十分松散,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可以服众的领导核心。经过近4年的苏俄内战,,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红军击败了白军,处决高尔察克,将邓尼金、弗兰格尔等部赶出国境;并击败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军队的联合武装干涉,迫使美国、英国、法国从列宁格勒、乌克兰和外高加索撤军,日本从西伯利亚撤军;消灭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等宣布脱离苏俄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时,为了集中全国力量消灭敌人,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帮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战后,战时共产主义继续实行,产生了诸多社会矛盾,发生了水兵喀琅施塔得起义。为解决国内矛盾,缓和政治危机,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新经济政策,代替先前施行的战时共产主义。 1920年4月,红军在反击波兰干涉军时攻入波兰境内,准备通过军事行动先解放波兰,进而推动世界革命,一举解放整个欧洲。德国共产党、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在西欧对红军的军事行动也多有响应。最终,鉴于苏俄内部矛盾重重,部队战线拉长且连续作战疲惫不堪以及外国干涉军支援抵达的问题,红军在华沙战役打响后不久被迫撤回,苏联与波兰签署互不侵犯条约,重新划分国界,世界革命与解放全欧洲的计划暂时告一段落。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签订《苏联成立条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由于多年战争,苏俄的生产力大大削弱,经济情况严重恶化。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值只有1913年的20%,1918~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了75%的人口,莫斯科人口减少了50%。经过7年的战争加之严重干旱造成巨大的灾荒,全俄约有300万人饿死。曾在战时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时期也无法推行。在农村,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而在城市,工人们的罢工活动甚至将矛头指向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了叛乱。于是,列宁转而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的生产力迅速恢复至1913年的水平,然而苏联在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依然落后于西方国家。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内多数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不仅损害了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也没有足够优秀的经济表现,甚至连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都没有。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动用政治手腕,先联合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排挤托洛茨基,又在1926年联合公认的党内右派——支持延续新经济政策布哈林击败了党内左派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的“托季联盟”,最终在1929年打倒了布哈林,夺得最高权力并彻底结束新经济政策。从此,苏联进入了斯大林时代。

列宁时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