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厦门大学教育史考博真题经验分数线

一、厦门大学教育史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科举学研究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
考试科目:
1101英语
2002综合素质
3002专业基础知识
根据育明考博统计,每年厦门大学教育史考博招生人数为1-2人
二、厦门大学教育史考博参考书目
1.《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2.《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3.《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4.《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5.《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考研书目仅供参考
三、厦门大学教育史考博招生信息
申请条件
1.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2.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3)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者,须已进修过至少5门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提供授课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证明,须已在全国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论文);
(4)在境外获得学位人员必须在报名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
3.申请人对于教育学科应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潜力;
4.健康状况符合厦门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5.已获得外语水平能力证书。
博士生导师
我院博士生导师除注明外均可在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发展与治理专业招生。有关招生指导教师的情况可参阅教育研究院网站导师介绍。
报名环节不必提前联系导师,入学后第一学期内,研究生和导师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确认研究生的导师。
考核
1.资格复审
申请人参加考核前需提供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情况审查表、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和身份证等证件的原件进行资格复审。
2.考核时间
2022年4月下旬。具体时间请关注教育研究院网站通知。
3.考核方式
分笔试和口试。
4.考核内容
重点考查申请人思想品德、对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前沿问题的了解,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水平。考核过程将全程录音和录像。因疫情防控需要,考核将以线上形式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笔试科目一:《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学)综合》,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 分。不指定参考书目。
笔试科目二:《专业外语》,考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100 分。不指定参考书目。
口试:口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等。申请人报告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前期成果介绍、博士学习研究计划汇报。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笔试)政治理论课、两门教育学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中国教育史也包含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该部分分成六大部分,把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的萌芽到洋务运动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做了一个全面梳理,内容相当庞杂。古代教育中可以把孔丘、孟轲、荀况、墨家、道家、法家、战国后期教育论著、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朱熹、王守仁、黄宗羲与颜元的教育思想总结成思想史;把西周的教育制度、独尊儒术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察举制度、隋唐教育体系、科举制度及其演变等内容归入教育制度史;把官学、私学,稷下学宫、太学、郡国学与洪都门学、国子学、四馆与总明馆、书院的发展、私塾的发展等知识归类为学校改革史。合理划分,考点明确。古代教育史主要以选择题、辨析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
(二)中国近代教育
按时间线索来梳理,该部分内容共分三部分,从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体系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几部分概括了从洋务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也可以分为思想史和改革史两个部分来把握,比如把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新文化教育思潮等的教育思想划为思想史;把教会学校、洋务学堂、留美教育、维新教育实践、新政时期教育改革、民国初年教育政策、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改革、1922新学制等划为教育改革史。
(三)中国现代教育
该部分指的是从南京国民政府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教育史,可以从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教育和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三个角度分类,三块知识点分类明确,方便复习记忆。现代教育史是考查的重点部分,除选择题外,很多分值较重的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都出自本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