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鸡娃上百万,子女依旧是底层人”:这三个陷阱,很坑人

2023-06-13 13:46 作者:舒山有鹿68  | 我要投稿


01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

你原以为:只要我鸡娃了,花大价钱培养孩子,孩子就能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顺利改变阶层的命运,实现家庭“由零到一”的突破。

可实际上:你花再多的钱,让孩子考上大学,孩子毕业后只能996,领着一般的薪水,望着一辈子都买不起的房子,依旧在原地踏步。

为什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所有人都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注定80%的人都会被淘汰。

从二八法则的角度来说,80%是底层人,20%是中产及以上的精英。至于高产,只占了20%这个群体的20%,比例特别低。

也就是说,普通人要想跨越一个阶层,难度特别大。所谓的鸡娃和读书,只是一个方面,并不能代表全部。

02

有一个广州的家庭。

父母都是本地人,有自己的房子和基业,但他们没啥文化,也就初中学历。所以,他们就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光耀门楣。

从孩子读小学开始,他们就让孩子到高价的补习机构上课,一对一补习,一补就是十二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补习到了高三。

幸好孩子还给力,考上了广州当地的某211大学,父母也喜笑颜开。在他们看来,虽然“一对一”补习了十二年,花了上百万,但孩子考上了211,还是值得的。

为什么他们会觉得值得呢?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90年代,觉得考上了大学,出来就能找到好单位,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孩子大学毕业后,由于考不上广州当地的公务员,所以只能到私企上班,税前工资8000元,一年勉强十来万,但扣完税和五险一金,到手没有那么多钱。

看到孩子的情况,父母也感慨,也许你干活一辈子,也存不了一百五十万,我们给你投资的钱,也回不了本。

03

我们要理清楚一个概念,赚150万,跟存150万,有着极大的差距。有些人一辈子能赚150万,但未必有存款,因为他们买房买车结婚,都花光了。

上述那个例子,其实比较极端,因为他们是广州的中产阶层,要想更进一步,当然就更难了。除非有背景,有后台,有机遇。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有机会达到城市中产的水平吗?十年前,还可以。现在,很难。

普通人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后,了不起领个二三十万的年薪,扣完税和五险一金,再加上日常的衣食住行,一年能存十万就不错了。

但是,在四大一线城市买套房,需要好几百万。哪怕在最低房价的广州,买套老破小都要三百万。如此,想要在一线城市扎根,基本是做不到的。

在二三线城市,你又找不到年薪二三十万的工作,买房依旧困难。更何况,年薪二三十万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也就不到十万的年薪。

如此,年轻人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买不起房,就很常见了。他们的处境,也许还不如父母那一代。

04

这三个陷阱,很坑人。

第一个陷阱:鸡娃,就是资本收割韭菜的代名词。

你需要鸡娃,就会让孩子学艺术,或者去补习,用大价钱去培养他们。但是,这些鸡娃的行为,毫无作用,因为它们无法跟现实匹配。

也就是说,哪怕你让孩子学钢琴,但这种做法无法给你带来更多的回报,甚至毫无回报,那你花再多的钱,就是在养活补习班的老师们,让这些老师不失业。

第二个陷阱:跟社会脱节的死读书的陷阱,很可怕。

赚过钱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年头赚钱,需要的既是文化,也是脑子。如果单靠一张文凭就能赚钱,如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去送外卖了。

身为家长,我们要教会孩子,与时俱进的能力,以及摆脱书本束缚的变通力。不懂得变通,跟不上时代,才是当下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

05

第三个陷阱:容错率太低,普通人毫无试错的机会。

在读书的过程中,只要你考不上高中,或者高考失败,基本就等于宣判死刑了,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出来社会后,你只要行业选错了,依旧会面临失败。

不少人活得很狼狈,25岁硕士研究生毕业,35岁就失业了。就跟前段时间那一位“哲学硕士”一样,三十七八岁了,只能靠送外卖维系生计。

为什么整个社会的容错率那么低呢?因为人太多了,中高端岗位又不够,所以导致了“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局面。

身为家长,在鸡娃之前,要考虑孩子的特长是什么,才有可能突出重围。鸡娃再没用,中产家庭还是要“精准鸡娃”,至少,鸡了,比不鸡要强,因为你没得选。

文/舒山有鹿


“鸡娃上百万,子女依旧是底层人”:这三个陷阱,很坑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