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华青玉谈诗词】意识共鸣法

2020-06-06 10:47 作者:青玉道长青玉案  | 我要投稿

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讲创作方法啊。

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要尽量追求写出来的诗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能在脑子中不自觉地就能联想到这个画面,以达到“意识共鸣”的效果。这是一种很难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的环境描写更具画面感,请尽量这么做。

体验一下

给你“七夕”、“星汉”、“烛光”、“凉风”、“萤火虫”,这几个词,你会联想到哪个画面?哪些色彩?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大家来感受一下这个画面?

看看你的意识中存在哪些色彩?

我想大家想到的应该和下面这张图差不多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能大家因人而异啊,但是大致都应该是这样的吧。

注意色彩。

描写

“色彩”是我们在描写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大大考虑的东西。因为一般来讲人类对于色彩的敏感度绝对高于文字。

所以我们在描写的时候,要去想一下,我们把这个字、词、句放在这里能够让人联想到什么画面,尤其是哪一种颜色。这也叫“渲染色彩”,是绝对可以增强画面感的。

还有就是一定要抓牢意象所处的环境,要让读者在理解的时候,看到你这个意象,脑子中就跳出了一个大致的环境,意识中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比如: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是不是就给人一种下面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尝试走“画”的路线。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这种“碧色”“粉色”,而且对于年轻人,想到的可能不是真实的画面,而是一些二次元的,古风图的,如果能让年轻人感觉到这些,那你的境界觉得是极高的了,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了。这种不走传统中国画描写路线反而结合当下时代年轻人们喜欢的一种美术形式——古风图,也不失是一种创新嘛!当然大家如果要按中国画的方式来的话也是很好的方法。什么叫“诗中有画”啊!写好了不就是当代王维吗?

很重要的一点,这个画面一定要是容易联想的,不要过于渲染。

你看荷花和七夕这两个场景不就是我们都真实体验到过的吗?

所以,希望大家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做到以下一点:

  1. 抓牢意象所处的环境

  2. 学会渲染色彩

  3. 可以走“画”的路子,让人联想到一些二次元的古风画面,或者也可以继续按中国画来“描绘”

  4. 要让读者容易联想到

除了以上的,可能还有很多方法来达到这种境界,我这里就列举一下比较好用的几种,希望大家客观考虑,结合实际。

这么做,可以更好地增强画面感,联想到某些“色彩”,让读者“触动”,引起“共鸣”。

所以我觉得大家在创作的时候,还是应该结合一下现代人们的喜好啊,我们应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也要尽量创新,客观结合当下,正所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宁华青玉谈诗词】意识共鸣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