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服大讨论| “名不正言不顺”的中式学位服(四)
学位服能不能中国化?
今年4月份网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清华教授拒穿学位服:中国的学位服之争》,讲的是彭林教授拒穿学位服,他说:“中国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学位服都是西方的,而这个学位服是基督教的教袍转变过来的,所以我从来不拍这个学位照的。我毕业得比较早,那个时候还没有拍学位照这一说,后来毕业以后,突然学校给我一个通知,可以补拍毕业学位照。我拒绝了,这不是骗人吗?我在中国毕业,我是中国培养的,我为什么穿一套这样的衣服?这个衣服你不要觉得简单,它背后的东西其实很多,我认同什么,我穿什么样的衣服,现在由于咱们国家做服装的人,不能给我们提供很规范的,举国认同的这种中式服装,我只有穿这个唐装。我穿着这件衣服,可以在全世界所有地方,被中国人认出来,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东西!”

5月15日又有网络视频热议,应该改为中式学位服,彰显文化自信。
关于中国学位服的争议,由来已久,查询知网,关于学位服有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有的文章主张学位服使用汉服元素、要求“华服威仪”;有的文章坚决反对改变,主张“中国现行学位服当以不变应万变”。


在当今的叙述话语中,汉服被剥夺了“现代化”的权利,被剥夺了“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机会。

在人们的眼中,汉服就是古装,就是与“现代”绝缘、断裂的无关事物。
然而,早在2006年,汉服运动就提出了“中国式学位服”的设计方案。


2007年3月11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建议,中国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学位服,这是汉服第一次进入全国两会提案。
但是时至今日,中国普遍采用的是以西式学位服为骨架,上面加一点盘扣元素的方案。

那么有没有必要重新设计并推广“中国式学位服”?
这在目前,很遗憾地说,显然是一个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的问题。

这个明显是“滑坡谬误”的诡辩话术。
“学位服”是一种象征符号,是文化表征,就像是婚礼的婚服一样,是符号内容。我们引进学位制度,目的是培养建设中国的人才,是为了培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才,不是为了培养传教士。在象征符号上需要表达出这个目的和态度。
在今天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社会背景下,“全盘西化”已经没有普世价值的地位。
如果不走全盘西化路线,要走中国化的道路,那么接下来还要讨论的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如果采取“中体西用”,又是走“汉服”路线还是“清装”路线?
中式学位服背后蕴藏着百年来,乃至三百多年来的历史错位和文化迷思,充满了复杂性和思辨性,是棘手问题,也是探索中国当代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看到韩国的学位服这样,你没有悲伤或者惋惜?那么我们来征集你在毕业季穿过的汉服,我们将统一汇总,发到Facebook,Twitter,Ins等平台,向外国人展示我们的文化符号~
投稿方式:
微博@汉服世代
发送照片至邮箱
hanfumail@126.com
添加阿罗微信私戳阿罗发送~
编辑:木木
审阅:汉服世代
平中交右 宽褖合缨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
转载、投稿及其他合作 或 建议与意见
请联系阿罗微信 Chinesehanfu
或邮箱xdhanfu@foxmail.com
如您对内容有疑问或更多看法欢迎留言
欢迎加入粉丝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