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古诗词与汉服相遇,品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国风之美

2023-02-08 23:40 作者:汉服世代  | 我要投稿

2023年1月31日播出的第七场主题为“心动”的《中国诗词大会》再度出现了汉服的身影。

《春秋左传正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传统服饰凝聚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代代相传至今,编织出中华文化之美的华彩篇章。

节目截图

古诗词与汉服相遇,国风之美会碰撞出怎样的心动邂逅。让我们随着节目展示的一幅幅古画,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国风审美之旅。


壹 魏晋时期

第一幅古画是在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一号墓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采桑图》。

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画像砖中走出的采桑女头梳高髻,身着魏晋风汉服,红白间色衬得她肌肤胜雪,光彩照人。采桑女吟诵起西晋诗人傅玄模仿乐府诗《陌上桑》所作的《艳歌行》:“首戴金翠饰,耳缀明月珠,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贰 唐代

接下来的这幅唐代壁画是敦煌莫高窟壁第130窟的《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

图为段文杰临摹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源自敦煌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只见她两鬓抱面,满头珠翠,身穿碧衫红裙,肩披画帔,尽显唐代贵妇人的雍容华贵。正如杜甫《丽人行》描绘的“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叁 宋代

第三幅古画是宋代的《歌乐图》,作者不详,九位手持不同乐器的歌乐女伎、两名女童和一位老乐官一字排开。

《歌乐图》局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从古画中走出的歌乐女伎身材修长,身穿红色窄袖褙子,头梳高髻。



肆 明代

最后一幅画是明代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描绘了宫廷中庆祝元宵节的热闹场面。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百褶罗裙稳称身,年年打扮庆嘉晨。”画中的宫女身穿明风红色洒金上袄和碧绿下裙,头梳䯼髻。

展示完精美的汉服造型,诵读完各自对应的诗句,这些从名画中走出的美人向观众出题,每人给出一句描绘服饰的诗句作为线索,让观众猜这四句诗最接近哪位的服饰。

四句诗句线索如上图所示,大家也来一起开动脑筋猜一猜,诗句描绘的是哪位佳人身穿的的服饰呢?(答案将在评论区给出)

为了破解这道谜题,节目的嘉宾给出了提示。第一个线索是颜色,诗句中说“照日裙裾石榴色”,哪位佳人身穿了石榴红裙呢?

接下来的线索是“迎风帔子”和发髻上的“金翡翠”,以及妆容是“眉黛入时妆”。你知道哪个朝代流行这种妆容吗?

看完上述线索提示,你能猜出来是谁的服饰吗?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和解析将在评论区发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当古诗词与汉服相遇,品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国风之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