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忠心坚守汉室江山,大厦将倾又将何去何从

2023-09-09 21:11 作者:史唠客  | 我要投稿

三国超级家族之弘农杨氏

杨氏家族籍贯:弘农华阴

代表人物:杨震、杨彪、杨修


上期内容讲了有关西孔子四知先生的东汉名臣杨震,他暮夜拒金的事迹,为后人树立了公正廉洁的形象,其清白传家和与奸佞毫不妥协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杨震之后,他的儿子杨秉在汉桓帝时任太尉。继承了他父亲的"四知",杨秉又留下了一句名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杨秉的儿子杨赐,在汉灵帝时任司空、司徒、太尉,坐遍了“三公”之位。杨赐的儿子杨彪,在汉献帝时任太尉。

从表面上看,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家门显赫,只有汝南袁氏能与之一较高下。然而,实际上,自杨震开始,四代杨氏服务于一个政治昏暗、奸臣当道、风雨欲来的末日王朝。杨震开创的高洁正直的家风,使得杨氏族人既要忠诚于昏庸无能的汉朝皇帝,履行其劝谏之责,又要洁身自好,坚决与权臣宦官斗争。当汉室已经走向悬崖边,弘农杨氏,将何去何从?


弘农杨氏一直在坚守汉室江山,即使它再昏聩、再腐朽,对杨氏再绝情,弘农杨氏族人都忠贞不贰。在汉桓帝时期,杨秉多次规劝皇帝,弹劾宦官单超、侯览等人,甚至一度被罚做苦役。在汉灵帝时期,杨赐经历了四次起落,每次被罢免后又被重新启用。这是因为连皇帝都知道,像弘农杨氏这样忠诚于朝廷的臣子已经不多了。

在中平二年十月,杨赐去世。汉灵帝亲自为其服丧,三日不上朝。为了纪念杨赐,汉灵帝赠送了东园棺椁、衣物,赐钱三百万、布五百匹,并下诏哀悼。在诏书中,汉灵帝称赞杨赐为“华岳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杨赐的儿子杨彪继承了他的爵位。


杨彪继承了父祖的遗风,继续与宦官集团对抗。他在汉灵帝时期担任京兆尹时,揭发了当权宦官王甫敲诈敛财的邪恶行为,与司隶校尉阳球联手消灭了王甫一党,使天下人为之欢欣。然而,仅凭杨彪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拯救病入膏肓的帝国。董卓篡政,不仅擅自废黜和册立皇帝,还要迁都长安,杨彪坚决反对,在庭上与董卓辩论,据理力争,气得董卓差点要杀掉杨彪。幸运的是,荀爽出面调解,才让董卓消气。

在董卓篡政时期,荀爽比杨彪更能看清形势。董卓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此时与他对抗,无疑会白白送掉性命,对事情的改善毫无帮助。因此,杨彪不得不忍辱负重,与汉献帝一同西迁。


董卓被诛杀后,李傕、郭汜便在长安展开了混乱的攻伐。杨彪作为公卿大臣中的一员,先是与汉献帝一道被李傕劫持,后又因前往郭汜营中劝和被郭汜扣留。在李傕、郭汜短暂休兵期间,献帝又开始了艰难的东归之路。这期间,护驾的有三股势力:心向汉献帝的董卓旧部董承、杨奉、段煨;白波军韩暹、李乐、胡才;河内太守张杨。

然而,这三股势力互相不服,在天子面前公开厮打,而李傕、郭汜的追兵又尾随于后。在这糟心的日子里,汉献帝能够依靠的只有一路以来陪伴他的公卿。朱儁死后,杨彪实际上成了公卿中的领袖。


杨彪的堂弟杨众,在献帝时期担任御史中丞。他追随献帝一路步行渡河北上河东郡。杨彪更是竭尽全力保卫献帝,一路上遭遇追兵、渡河、内乱、饥饿,不少大臣死在了东归途中,杨彪也几次险遭不测。献帝能够逃出虎口、顺利东归,杨彪兄弟功劳最大。


"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忠心坚守汉室江山,大厦将倾又将何去何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