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逐光:启航》(设施篇)(补充篇))

2023-04-15 04:04 作者:星语-逐光  | 我要投稿

《逐光:启航》(设施篇)

本篇主要收集了启航中的可以被建造的设施设备武器,设施等级也从低到高不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如下: ———————————————————

太阳能阵列:

为模式一中方舟上

自主携带

的密集排布的太阳能板,能够自主调节方向,而方舟的前几站中都比较靠近恒星,因此基本上能够不间断地供能,但是缺点是供能速度较低且供能量小,所以只能作为方舟最基本最简单的产能设施,无法支持方舟建造星环等设施。

冷聚变发生器:

常温状态下的

核聚变反应堆

,可以稳定地提供能量,相对于太阳能阵列有更大的优势,为模式一中方舟

自带的产能设施

机器人集群:

仅限于模式一状态下启用,为

子母机型的机器人群体

,数量庞大,且自身配备有

电磁护甲和攻击性武备

,在被原子时代文明的热武器攻击后仍能继续飞行和工作,可以探测星球地表和产能。

星环中继点:

星环最外层的圆形结构,是连接星环的中继点,具有一定的

能量转化能力

,全部连接完成后会在表面显示出

蓝色或黄色纹路

星环反应堆:

为星环中继点上的反应堆,用于进行

星环的能量供应

,可以驱动比星球还大的星环。

星环框架:

星环最内层的圆形结构,能够支撑起整个星环,因为相对来说更靠近星球,所以能够

利用引力来产能

。如果执行共生协议,那么该框架将会与星环中继点进行位置校正,随后在节点位置搭建

太空电梯

进行下一步行动。如果进行收割,星环框架会调整自身转动方向进行星环引力场调节和对目标星球进行调节和收割。 (星环中继点,星环反应堆,星环框架共同组成

吞食星环

,但由于星环本身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因此

无法被方舟携带进行曲速航行

。)

可控核博格:

代号59改,是一种可以自主释放核聚变和收集核聚变能源的机器人,借此领航员可以通过

轨道打击指引

利用该机器人对星球目标进行摧毁,也可以利用其来产能。

联合核博格:

由数十个核博格组成的

集群

,破坏力和产能都较为巨大,常用于摧毁星球重型工业枢纽。

磁能蒙皮:

模式二中方舟

自带的产能设施

,能够吸收太阳磁能,覆盖在方舟表面。

方舟反应堆:

方舟

内建的微型反应堆

,体积小但性能较高,和磁能蒙皮一样可以持续供能。

X射线阵列:

可连续建造的

防御阵列

,能够释放X射线进行攻击,同时还可以吸收磁能来进行产能,是模式二方舟行星防御体系中的

基础和前锋

擅长攻击小型无人机动单位

,在星海战争中的表现较为中庸,推测为

星际时代的产物

轨道节点:

配备有脉冲射线武器,可以对敌方战舰造成持续性破坏,擅长应付

驱逐舰、战列舰

等中型级别的战舰,自身可以抵抗住大部分激光武器和聚变核导弹,是模式二方舟行星防御体系中的

中心

,此外其还可以搜寻太空物质以进行产能。

卫星要塞:

模式二方舟行星防御体系的

重心

,内建有各类武备和质能转化设施,擅长对付

无畏舰

等大型舰船,其搭载有数门连射引力炮以及强大的引力子光束放射装置,自身可以抵挡住等离子炮、高能聚焦粒子束和兆级大质量炮等打击,是

星际时代的高端产物

壁垒星环:

和之前的吞食星环不同,壁垒星环的

体积更大

,并且几乎能够完全包裹一整颗行星,其侧重于

防御方面

,能够很好地保护目标行星或基地,并且能够在上面装载凐灭核心,可以对目标星球进行收割或者共生,但是由于

转化效率较低

,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

凐灭核心:

强大的反粒子武器,通过加速正电子或反氢原子对目标进行打击,击中后这些反粒子所产生的巨大的

凐灭效应

足以让敌人在

无尽的光和热中毁灭

,擅长对付

战争母舰

等超大型战舰。

凐灭核心是反物质武器化的高度成就,也是蓝星文明星海扩张时期的主要依凭

,是模式二方舟行星防御体系中的

王牌

,也存在于许多文明的科幻作品中。其缺点是

耗能大,且需要壁垒星环作为依托

微型构造块:

内建有反物质能源的

纳米机器人

,拥有能量时可复制自身,为模式三方舟的

基础产能设施。

隐秘蜂群:

可以隐蔽地转移行星内部和太空物质的蜂群机器人,

耐高温和高压环境

,会适当地构建出支撑结构以确保目标星体看上去没有任何变化。

控星体框架:

由超轻质刚性材料组成,可以围绕星体进行转动,是一项

恒星级工程

,可以进行产能,可以被隐秘蜂群注入以提升产能效率,可以搭载超光速弹射场。

掩体星环:

宇宙战争级别的防御型星环

,模式三方舟的

掩体措施

,其上搭载有

各类抑制设备

,可以对将要到来的打击进行阻挡和抑制以达到保护目标星体的作用,掩体星环是

消耗品

,打击被瓦解后自身也会不复存在,因此需要多多建造以备不测,此外其磁性的吸积环也可以进行质能转化以产能。

超光速弹射场:

一种先进的

超光速打击装置

,可以弹射各类武器,可以向目标区域进行

长程打击

,是模式三方舟的

主要打击系统

,需要控星体框架作为依托,通常与自律型发射平台相配合,此外发动长程打击也会根据文明情况的不同而

消耗大量能量

控星体结构:

可以包裹住星体,是可以高效利用巨型天体能源的工程结构,

前身是戴森球,后来经过反复优化后演变为了控星体结构

,产能巨大,和传统的戴森系统不同,为了适应大撕裂的环境和航行中的特殊情况,该系统不仅能够高效地吸收能量,还可以通过引力发生器来主动干涉恒星状态,不过

启动它需消耗较大能量。

————————————— (补充篇) 再补充一些关于《逐光:启航》的其他东西,在游戏中并没有涉及有关于

维度

的相关内容,不清楚这是官方挖的坑还是什么。 另外关于游戏中的文明等级划分也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游戏中实际出现的文明时代等级名词有

原子时代文明,行星级文明,太空时代文明,星际时代文明,超物质时代文明,奇迹时代文明和空想文明

等,其中的空想级文明在游戏中数量为零,如果大结局为逆向坍缩·大反冲,那么蓝星文明会成为第一个空想文明。 空想,浅显地解释一下,顾名思义,虚空的幻想,空想文明是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强大文明,真正堪比于神明的存在,能凭一己之力对抗理事会。 除了维度,在游戏中还有许多问题和时空有关,提到时空又要提到世线信标,世线和时间、空间是什么关系?莫比乌斯系统具体是什么?执行者在领导文明打破循环后蓝星文明又在时空领域发现了什么? “该文明从不同角度来看均呈无关联状态,疑似对世线进行干扰...” 这是看门人文明对于方舟的分析(后来被看门人个体【谬误】撤回)。 此外,在游戏中其实还有“

航行星图

”“

航行日志

”等,在其中还有各个星球的文明个体的遭遇和纪录,相当于是一个个短篇小说了,另外游戏中还可以收集“

星之子

”。 以及,还需要强调一点,游戏中方舟采用的是超光速曲率航行技术,因此其在进行航行时,飞船内部的人员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速会很慢(与外界不同),因此有时几百光年的距离对于其飞船里面的人来说可能只是几分钟、几小时,而对于外界的人来说却有可能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这也是为什么仅仅三站,方舟就能见证到星约产生如此大的变化。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在后续的游戏流程中,方舟上的逐光知道领航员(玩家)所处的世界时间流速与游戏中的不一样,如果把脑洞开得大一些,可以推测蓝星文明有可能在方舟计划执行之时便发现了“现实世界”的存在... —————————— 关于游戏之外,可以先讲讲它的前作《蓝星循环曲》,这款游戏本质上就是要扮演一个决策人来尽自己所能拯救蓝星文明。 并且需要强调的是,蓝星循环曲里有许多种结局,每一个结局都可能会产生一条新的世线,这也就意味着在某些世线当中蓝星文明是被彻底覆灭了的。 另外,蓝星文明是怎样逃离时间循环危机的暂且不明晰,我觉得有一种说法或许可以圆一下:

未来的其他世线的蓝星文明尝试利用时间循环危机技术来磨砺过去的蓝星文明以求后者能够有能力和勇气担当起求生的重任,等到了这时再利用世线信标将逃离时间循环危机的方法告诉他们,让他们逃离。这样的话连同为什么只有蓝星文明经历过时间循环和蓝星文明如此神速进步的原因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都知道了,毕竟时间循环本来就是不正常的。(事实上,时间循环危机可以被当成是一种技术来看!)

然后,关于启航游戏世界观需要说明一下: 1.游戏里是有借鉴一些科幻小说的,例如《吞食者》。 2.游戏世界观框架应该只有一个,即正反宇宙框架。在这个框架上则是大筛选机制。而多数文明的底层行为逻辑都是为了生存,蓝星也不例外。 3.一些名词是游戏内首创,例如“暗能量发生器”、“对冲宇宙”等等。 4.游戏世界观主要依托于宇宙大撕裂背景,同时加入了如“暗能量”这类的被人类发现没多久的物质来作为游戏剧情的一个小加分点,剧本故事本身不容易被时代淘汰。 最后,关于游戏内音乐,我只找到了一首,叫

Why Is The Sky Dark At Night ?

在酷狗和qq音乐里可以听,相比于游戏内的“简化”后的背景音乐,原曲中在中间部分还有一小段人声交流。 ————————————————— 到此,设施篇和补充篇就没了,逐光启航系列也马上就要走向完结啦!预计最后一篇可以在这周末或者下周搞出来,是关于我个人的感想,其实也和之前的一样,是去年时候写在qq空间里的了,再拿出来改一改~

《逐光:启航》(设施篇)(补充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