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车评】2022奔驰C200L 1.5T M254
自从几年前奔驰在S级上用了带ISG的256发动机之后,我就一直对这个技术非常感兴趣。
现在市面上用了48V系统的车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为政策临时拼凑的BSG 48V系统,没有电子水泵,没有电子机油泵,没有电动压缩机,电机功率也比较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电制动功率,和12V启停用不出区别。
但是奔驰用在S级上的这套ISG 48V系统包含了以上所有先进的电气化改进。理论上可以极大地增加启停系统运作的范围、时长和舒适性,降低油耗,加速油门响应以提升驾驶体验。是新时代相对纯粹的纯内燃机汽车的续命法宝。
现在,C级用上了同平台的254发动机,所以我花费400重金租了这辆排量只有1.5T,却要卖到30多万的普通而又自信的车。

ISG 48V系统概述:
这个车的48V电机大概15kw左右,48V混动电池0.8度,已经快赶上了疯甜某些重混小车的规格了。
不论是疯甜或别克的行星齿轮混动,还是以iMMD和DMi为代表的P13混动,发动机转速和车轮转速都是基本解耦的,直接驱动车轮的大部分情况下是电机,发动机配合电池削峰填谷,保持在更高效的工况工作。
但是对于48V轻混,因为电机和曲轴转速是同步的,传动依然依靠变速箱,所以重混车那种随心所欲调节发动机转速和扭矩,终极节油的效果,在轻混车上是无法实现的。
不过既然有了功率够大的电机和大容量电池,这个车相应地也具备了一些胶水BSG48V或传统发动机不具备的优势。
节油效果、舒适性提升:
首先,技术上的优势包括这个车可以提供的电制动功率比较大。减速时,这个车的ISG电机会根据刹车踏板的深度介入发电,在大概40-50的速度下,如果电制动拉满,车子是会有体感比传统燃油车更大的减速加速度的。节能效果比较可观。

其次,最直观的是这台车的启停系统运行非常平稳,作动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在暖机的情况下,轻踩刹车减速,大概14kph的时候发动机就会停机。发动机停机完全无感,只有通过观察转速才能知道发动机确实熄火了,这和传统的启停系统相比简直是质的飞跃。那些叫嚷着上车必关启停的人可能都察觉不到启停的存在。
发动机关机后,由于电子水泵的存在,在冬季,电制动回收回来的能量可以存储在电池内,在发动机停机时驱动水泵,把温暖的冷却水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暖风,无需发动机启动,节约了不少燃油。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车相比S级的256发动机,取消了电动空调。所以夏天发动机停机后空调可能就没有冬季暖风持久的效果了。

在发动机需要再次启动的时候,ISG电机会将发动机转速快速提高到怠速620转左右,同样平稳无感。甚至发动机停机状态直接踩油门起步,起步的平顺性和响应速度比大众干双还强。

同样是依托这套几乎完美的启停系统,这个车如果进入节能模式,在平稳行驶时松开油门,车子将会在有电的情况下断开离合,关闭发动机滑行。需要时再让发动机介入。虽然会影响踩油门加速时的动力响应,但是因为ISG的存在,这套48V系统储能够多、功率够大、启动够快,这时发动机的油门响应依然强于不少小排量涡轮车。
这套优秀的带有ISG的48V系统,配合1.5T小排量发动机和档位足够多的的9AT变速箱,让这个车做到了比较低的油耗,城市使用大概8个油。如果是顺畅的快速路或高速,可能可以低至5-6个油,表速120转速只有1300转。当然这主要是小排量9AT变速器的功劳了。

大功率ISG对驾驶感受的影响:
不过也是由于变速箱的存在,而且ISG在发动机端(而不是变速箱后),因为这个车的电制动功率会受到速度和电池电量影响,时有时无。所以在变速箱的放大下,刹车减档时会有缥缈的拖拽感,换句话说,顿挫略微严重。不过影响不大。
在没有摸到这台车之前,我天真地以为这个IGS电机用在这台升功率比较大的1.5T上会起到补足涡轮迟滞的效果。但是实际运行中,这个电机的介入一般是早于涡轮的。在电机动力用尽之后,涡轮才会介入提供更多动力,这时涡轮迟滞依然存在。特别是这个9AT变速箱本身降档速度不算快,升功率达到83kw的1.5T发动机涡轮迟滞也不小,深踩油门需要急加速的时候动力响应比较差,甚至不如混动雷凌,干吼不走,很下头。
当然,客观地说,ISG电机的存在提高了涡轮介入的阈值,在温柔加速时确实减少了涡轮迟滞的影响。而这种效果,让这个车开起来居然有点像大众装了可断开机械增压的发动机。
除了ISG的作用以外,毕竟这个车排量比较小,使用普通模式驾驶时,车子会倾向于把转速保持在1500-2000转,转速比较高。急加速之后,车子会保持更高的转速一段时间,不会很快降回去。这时轻点一脚油,车子会判断急加速结束,才会开始加档。
总得来说,这套ISG48V系统和纯油车或BSG 48V比可以提供几乎完美的启停体验,和较好的节油效果。跟同级别没有ISG的低功率2.0T比,驾驶体验各有优劣。但是跟电池更大的混动车或电动爹比,驾驶体验和节能效果都比较差。

其他和驾驶有关的方面:
这个车的方向手感,刹车脚感和以前的奔驰一样,中等偏下。
方向阻尼随角度改变太少,全程平淡无味,无法提供给司机明确的反馈。并且打到头虽然有做缓冲的标定,但是略微突兀。对于30多万的车来说不算很好。
这个车的刹车前半段空行程比较多。因为上面提到的,电制动会根据电量变化,时有时无,所以偶尔会出现脚感比较奇怪的情况。刹车踏板行程后半段又太硬,不好控制。这种问题,在电动爹上面可能会被批倒批臭,但是对于油车,各款车型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问题,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个车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减震中等偏硬,偏运动。基于此,刹车点头抑制得比较不错。而且配合17寸大面包胎可以保证低速时感受不到微小震动,高速冲坎时对大振动的吸收到位,回弹也及时,不会出现短暂地失去抓地力的情况。作为一个减震偏运动的后驱车,车头响应在油车里中等偏上。但是跟电动爹比不了。除发动机噪音大之外隔音中规中矩。总得来说符合级别。

车机、内饰、空间、座椅:
新一代奔驰换上了一套屏幕巨大的车机和仪表。总得来说显示的信息足够丰富,逻辑性比较优秀,学习成本不高。但是可用软件也比较少,空调温度这种常用功能用触屏调节也不够直观。现在车粉丝习惯性地喜欢批判中控大屏,但是这些大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空调等的易用性的同时,带来了更丰富的信息显示和更高的可玩性,我认为如果经过优化无限减少了对易用性的牺牲,这种交换是值得的。总得来说,车机本身表现中等偏上,但是在所谓的智能化维度软件略少。

与大屏幕一同到来的是方向盘上的功能按键、座椅调节按键、天窗等调节按键的触控化。和大众电动爹上的一样,易用性减退了,精致的手感也没有了,反馈差了,误触增加了,差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车里面的充电口只有C口,数码弄潮儿可能会喜欢,但是我家的好几条线都用不了了。
奔驰的内饰永远很漂亮,但是在C级这个级别,要求实木家具的触感是不现实的。这个车的内饰大部分可摸的部分都有柔软或比较扎实的触感。但是部分移动件塑料感比较强,运动干涩,缺乏阻尼。但总得来说同级别算比较优秀的。

同样高逼格的还有外观,巨大的星标,精致的星星格栅,就连加长都有自己专属的badge。和奥迪宝马的简单地加个L相比简直高下立判。开出去很有面子。

作为一辆B级加长豪车,这个车的空间没什么特殊,同级别正常水平,后座腿部空间够用。但是包括后备箱空间,跟加长的帕迈雅肯定比不了。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在20多万的大众丰田本田与30多万的低端豪车之间到底怎么选合适。很多人觉得贵就一定空间大,质量好,其实不是这样的。小豪车的优势往往是内饰更精致,运动性更好。因为应用了某些更加高端或先进的技术,质量反而更差。而大众车的优势才是空间和舒适性,甚至动力和功能性配置等。很多人用不上这些小豪车的优势。
所以奔驰W206 C级,动力表现中规中矩,油耗比较低,舒适性和驾驶感受尚可,内饰外观精致逼格高。但是价格比3系和A4L更贵,性价比略差。如果喜欢的话可以购买,但是存在更合适的选择。甚至如果主要需求是空间实用性的话,买迈腾更好。

另一个问题是油车、插混、电动爹的选择。现在很多人是把绿牌车妖魔化的,认为绿牌车或其他混动车没电就走不了,开了会死。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我在上面多次提到了这个车的驾驶感受不及大电池混动或者电动爹。其实这台应用了最新技术的普信车,在ISG的加持下,驾驶感受已经比升功率差不多,功率/重量比差不多的纯油车强了。但是在日常驾驶中,它就是无法提供电机那种人车合一的响应和畅快的加速性能。
现在国家推新能源的力度很大,这种力度不光体现在对新能源的支持,也还会体现在对油车的打压。今天我给普信车加油的时候惊闻95号油已经8.16了,海南已经在往油里加税,这种事情肯定越来越多。如果某一时刻出现了针对油车的惩罚性政策,现在因为保守买油车就是两头不讨好的行为了。
而除了政策因素,如果你不是一个硬核的高性能车玩家,包括插混和电动爹在内的绿牌车的驾驶感受已经强于油车了。论运动性,25万买电动爹可以买到百公里5秒出头的model 3或6秒9的中大型运动轿跑小鹏P7,即使是大众ID.4这种大重逼肉逼车,加速能力也是和更贵的325Li同级的。论实用性,海豚、AionV这种车在同价位空间大得离谱。如果买插混或蓝牌混动,在20万级别也有宋Plus DMi,雅阁混动,长城DHT系列这些省油到离谱的选手。
所以我非常推荐纯油车用户试试混动车,好的插混,即使不充电,油耗也比油车低30%-50%。如果有充电条件或完全不跑长途,或者两个车以上的家庭,电动爹是更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