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杂谈 优雅的悲剧美学 《青鸟》

本文会有轻微剧透,如果对原作有相应的兴趣建议浅尝辄止

与青鸟的初次见面并不是一帆风顺。或许是最近有些*****社偏向唯美向的暖色系画面和点缀性十足的系统表现,毫无特色的对话框和冷色系画面让我在第一次看到青鸟时便迅速略过,连点开介绍的兴趣都不曾有过。
这本来是一次毫无意义的擦肩而过。
过了几天,或许是鬼使神差,但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在于弟弟君的网站并没有更新,所以隔三差五点开网站的我在无聊的驱使下,顺手点开了青鸟的页面。刨去意外精致的场景画面带来的惊讶,简介所展露的强烈文艺风迅速将我的视线吸引。
11月、冬。
于某处山腰上,坐落着一间女子全日制住宿天主学校・雾原学园。
在禁止男生出入的校园内,有着唯一的特例——身为学生神父的主人公・白鸟律。
律有着能让触碰的、特别是性接触的对象获得“幸福”的能力。
被这种奇迹之力眷顾的他也成为了恶魔们的目标,
因此自出生后从未踏出过学园一步。
而他也将学园里的少女们当作“天使”来交往。
在他的过去、曾背负了杀害一名少女的罪孽,
因此自那时起,便立下了以她人幸福为第一的誓言。
在清纯和淫糜的氛围中徘徊,勉勉强强粉饰着正气的日常。
然而随着一名少女的登场,本次物语的序幕至此拉开。
那便是旅行过100年的吸血鬼少女、玛丽・哈卡。
同时,随着她潜入学园的还有那来自电话里的娓娓恶魔之音。
“奇迹”之力真的能够让人幸福吗?
于这个世界诞生的价值又在何处?
由那些零碎的祈祷所编织而成的、诠释着生命的物语——
一时间,我竟然忘记了真香二字,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云盘,开始了下载。
期间,顺便去找了找关于Purple software这个名字的信息,发现其发行作品虽然确实不少,但已汉化的作品可谓是少得可怜。相比柚子社几乎没有落下汉化作品的现状而言实在是惨不忍睹,陌生也得到了充分的理由。毕竟不是谁都有能啃下生肉gal的外语功底,况且在看到某些诉苦之后,紫社的文本选词似乎相当讲究这件事也让我不再感到惋惜。
当然,白嫖我个人是并不太推荐的,但一般的gal也根本不会出现在steam上,所以怀抱着几乎黯淡到几近黑暗的希望点开了steam,并以紫社的名字作为关键字,却意外搜索到了相关信息。

第三个就是紫社的作品之一,翻译似乎是慢性时钟,很可惜的是并没有汉化。所以我毫不犹豫的将其加入了愿望单,并等待它有朝一日打折随即入手。毕竟补票就不用太过在意到底是吃完给钱还是给钱再吃这种事了。
酣畅淋漓的全线通关后,真实线中也披露了“青鸟”二字的由来:青鸟是一部教育孩子善良与慷慨的儿童文学经典杰作,作者为莫里斯·梅特林克。
当然,对于这本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我并未拜读,但也可以从人物的谈话间了解到些许片段。
这是一个关于追逐幸福的故事,但实际上青鸟的故事却完全抛开了儿童文学那种直白的追逐幸福,更是转向了另一个角度,也就是悲剧美学。
这一点和老虚十分相似,但决定性的不同在于,青鸟最终还是一个幸福故事,只是路途要曲折得多,但沙耶之歌里展露出的微光只能是转瞬即逝,为之后更加黑暗的终章做好铺垫。
从画面上来讲,由于青鸟的场景绘制大量采用在室内,所以画面上秉持着相当多的冷色调,多是微弱的纤白灯光或是橘黄色火光将室内点亮的场景,或多或少提醒着玩家这是一个充满悲剧美学的故事。




除此之外,如樱花散落和水流潺潺之类的特效全是动态,有种满满的实在感,诚意十足。
人设方面的话,各个女主之间也并没有相互重叠的特质,划分的相当明确。




相对写实向的画风带来的是极具冲击性的肉感,配上相当具有代入感的文本,本作在另一种程度上也着实实用。且通关后还会追加本篇之外的H,甚至还有后宫,诚意太足以至于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各个女主角之间的性格表现相当突出,并不会容易混淆,且在日常中时不时穿插的卡通场景也相当可爱。


但是在较为之前的作品里并没有看到过卡通场景,是在柚子社的启示下恍然大悟了吗……(虽然除了青鸟之外我也就玩过幸福噩梦)
之后来谈谈系统:在我印象中,无论是eden,或是,选项上都不会太过复杂,而eden更是连选项都没有,单纯以电影视角讲了一个故事。青鸟某种程度上也没有脱离这个习惯,倾向于不需要玩家动脑,而是投入身心享受故事。
一共三个选项,不同的选项通往不同线路,相当简单直接。通关这些后标题界面直接就可以进入真实线,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剧情锁,比起3days不看攻略不死几十次无法进入真实线幸福太多。
其次是鉴赏系统。青鸟的鉴赏系统可以说是诚意十足,第一次见到可以调整立绘的gal作品还是在世界树里,距离现在算是相当久违。六个角色的服装表情都有相应的选项,包括背景部分,完全可以欣赏个遍。换句话说,也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作品确实得下功夫,衣服和表情的搭配都是一张立绘,叠加起来计算就是成百上千张立绘。
虽然我不清楚单轮青鸟的立绘数量在gal里是一个怎样的划分,但至少这个鉴赏系统确实让我直观感受到了画师的不易。
顺便提一句:cv上电话恶魔可是小仓结衣哟~虽然是电话里传出声音的感觉,导致声音的特质没能太显现出来。其次呢……玛丽=在原七海来着。
BGM方面,气氛的渲染相当到位,我个人不是什么音乐创作者,给不出什么相当专业的点评,不过我可以给出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曲子:安穏unknown。
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刚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去搜了青鸟的专辑。通常来讲,一个gal在忧伤的关键时刻给出的曲子才是最吸引我的,但这首却跳出了我的标准之外。
之后要讲的就是本篇的重中之重,剧本。
我今天搜集青鸟相关资料时才发现青鸟是前minori御用脚本师御影写的,是真正的minority的风格。如果不曾记得这个名字,那么让无数人落泪,在临近终结的世界中上演的最终爱恋,eden,或是ef,都是具有相当高评价的作品,这里就不过多展开。毕竟中二巨乳社目前也就剩下个胸围可圈可点了
以上为单纯的介绍,如果并不想被部分剧透那么这里就可以直接右上角了。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而言,玛丽是最直观的,小夜是最好懂的(某种意义上的傲娇),理沙是最含蓄的,明理是最无奈的。
强制灌输幸福的能力设定更助于挖掘女主们的内心世界,也为情感代入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这并不能是全部,不然就会很容易产生“这份坦率太过廉价”的感觉。虽然剧本本身还是给出了一定的内心视角,但不同女主的关键性处理方式是不同的,理沙和明理更是属于制度之外的展现。
玛丽最直观,因为性格和长久以来的孤独使得她根本无需掩饰;小夜最好懂,因为小夜一开始就下定了以律为中心的决心;理沙最含蓄,因为演员的技巧让她学会了掩饰;明理最无奈,因为缺乏活着的实感所以需要刺激。
玛丽和小夜相对来说很好理解,那么理沙呢?理沙的情感需要怎么表现?于是电话恶魔签订了契约,必要时理沙会变的坦率,且并不会忘记那段记忆,所以这就给了理沙一个很好的窗口。
明理呢?明理则是在最后给出了额外的内心视角,先给出面具之外的故事,挖了一个大坑之后再以面具之内的直白表现出明理的情感。
许多人大概在经历了史上最帅序章之后先入为主地将玛丽放在了真女主的位置上,但明理确实是真女主。因为明理是唯一一个将萦绕不止的电话恶魔以“信仰”一词简单的将其排除于律的生活之外的女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其余的三人没能做到的地方。
力量被抛弃于拯救世界,最后仅仅只是抛弃自己,留下血淋淋的证明。这是面具之外的故事。
而面具之内,最后还是获得了一个团聚的大结局。
这不像是悲剧美学,那么为什么我会说是悲剧美学?
追求幸福,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概念。正因我们身处“不幸福”的位置,所以我们才会去追求“幸福”的位置。无论是谁,人总归是追求着自己没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一旦失去了“悲剧”,那么幸福也将被轻易遗忘。
正是能够体会到幸福来之不易,才会去倍加珍惜。
在关于《青鸟》这本儿童文学的讨论里,律和明理的一段对话令我印象深刻:故事中蒂蒂尔和米蒂尔兄妹为了治好魔女的小女儿的病,被拜托去寻找青鸟。过程中旅行到了各种梦幻国度,到最后也没能捕捉到青鸟。但当兄妹两空手回到家时,家里养的那只鸟,不经意间已经是青鸟了。
这本来就是一个讲述关于当你努力一通毫无用处随即垂头丧气之时,恍然大悟间发现原来一直寻找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的童话故事,但律却给出了另一个解读。
一开始在兄妹家里养的那只鸟,肯定不是青鸟,或者说没有被注意到的青鸟,又或许是它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青鸟。那么,如果一开始的那只鸟和后来的青鸟不是同一只鸟,是不是可以认为,一开始的那只鸟被杀死了呢?
没有人注意到一开始被悄无声息间替代的那只鸟,因为人们需要的是青鸟。
因为注视什么,所以很容易丢弃什么,有得有失,这是普遍道理。但普遍,就真的可以随口接受吗?不见得。理智和感性是两码事,恰巧这是将人类和机器人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换句话说,一旦失去了主见,那么人和机器人没有任何区别。
从中也可以窥探出,这段剧本被创作出时,撰写者的心情和对幸福的看法。
悲剧的魅力,就我个人看来,不在于它的凄凉,而在于警示。它以直白的方式讲述了不幸福的后果,以此驱动着人们追求幸福。如果失去了悲剧的鞭策,也就没有幸福的必要。
所以要我说,老虚和御影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幸福需要悲剧来警示,都能理所当然展现出主角们本身追求幸福时不懈努力的闪耀身影。不同的是,老虚更偏向喜欢纯粹的悲剧,幸福只是添头;而御影描绘的还是幸福,悲剧反而成了添头。
再稍微谈谈,为什么我会在标题上加入优雅这个词?
优雅,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有余裕,有着相当的信心可以驾驭自己想要表现的什么。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青鸟很少甚至没怎么用笔墨去描绘主角们之外的地方,也就是通过一些类似“群众演员”来突出主角们本身的幸福状态。
“FFF团烧死那个后宫王!让他成天在我们面前炫耀”之类的话是没有的,而且除了人物本身歇斯底里的状态,也基本看不到阳光积极的心态通过大喊大叫这种方式来表现的。比如玛丽,在设定里玛丽就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但你却根本看不到日常里玛丽在大喊大叫,只是在对话里埋藏着玛丽的三观和心态。
大部分时候,你能看到的就是人物带着平静和一丝笑容说着话的模样。
所以,这份优雅也产生了一定值的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