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界的工作方式

引子
什么是结界?我想,曾今住在的各位——甚至是各代博丽的巫女都不能准确回答。放眼幻想乡之中,虽然可以自由出入结界之境者至少有数十位,但在其中,能真正说明结界具体工作方式的,可能只有一位。
那就是博丽大结界、虚幻与现实的境界的创建者,八云紫。
幸运的是,鄙人因为某种原因得到了结界工作方式的具体流程——或者是说相当直观的解释。现在幻想乡势力已然垂暮,因此我决定将这工作方式写出来,以作留念。且让目前仍然存活在幻想乡的各位能够享受到自己应得的获知权。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以下问题:
幻想乡的结界是如何工作的
幻想乡本身与外界的联系
其他子空间的入口
这些概念我会在后文一一介绍。
正文
幻想乡有两个出入口:博丽神社和西部边境,两者相距大概6千米左右。目前看来,我们有理由将地球表面的局部看做是一个平面,博丽神社和西部边境幻想乡入口的位置如图所示:

当然,这个图是大多数人心中认为的——虽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不过我依然可以凭借这幅图来说明一些事实:
幻想乡有两个出入口——事实上月都不止两个,后户之国,梦世界也不止两个,但都是双数,且平时都是关闭的。(就像幻想乡一样)
当入口是关闭的时候,我们在入口附近徘徊,并不会有什么事发生,但是如果入口是开启的话,在入口附近徘徊可能可以实现幻想乡和外界的穿越。
这两个事实除了一些细节之外都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到底是怎么样的徘徊才会导致普通人到幻想乡的穿越呢?或者说是幻想入者的现代入呢?事实上,有相当大一部分时间,特别是在大结界创建之前,神社的入口是始终存在的,但是真正有缘能够幻想入的外界人不多,依靠稗田家族的记载,当时的神社附近长这个样子:

其中这条奇怪的围道状记号是人们开辟的小路。可以看到一般人们经过博丽神社一般是从东边经过的——因为博丽神社在外界的西面是断崖,再西边就是陡峭的山岭,即使以现在的人力依然难以通过。但是——如果仅仅只在博丽神社的东面徘徊的话——离进入幻想乡仍然后一段距离,况且,大多数人来到幻想乡的地点都是森林,与博丽神社的位置可是相差了好几千米。
所以,到底什么是进入幻想乡的重要条件,两个大结界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说到大结界,我们印象中肯定会是这个场景——

这个结界模型符合所有人对结界/幻想乡的认知,无论是博丽的巫女还是红魔馆的当家,又或者是外界好猜测之人,都服从他们的认知。在一段时间以前,曾经有过幻想入文学题材作品在外界流行,有极少数作品甚至出现了“幻想乡”一词,但是他们对大结界工作方式的描写全都是错误的。上面这个图,并不是结界的样子。虚幻与现实的境界真正的样子应该如下图所示:

这图上写的“幻想乡”指的是在1884年之前的广义幻想乡。虚幻与现实的境界实际上的确连接了博丽神社和西部边境,但只有一边,而不是像人们想象的围成一个封闭的圈,另外一点,由于结界没有另外一边,因此幻想乡可以变得非常大——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博丽大结界建立之前。
看上去幻想乡好像有很大一部分和外界重合了,但实际上并不是,幻想乡和外界共同属于一个连续的空间,只不过,这个空间有分支点,博丽神社和西部边境都是分支点。至于进入幻想乡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单独围绕博丽神社绕一圈就可以了,或者说,只需要在幻想乡入口开启的时候,穿过“大结界”就行了。
事实上,在原本没有大结界的时候,对于博丽神社/西部边境这些分支点,通过单独绕其中一个一圈就可以实现外界到幻想乡的穿越,而大结界就是阻止人们绕分支点一圈的。这当然并不是以一堵墙的方式,而是当你在触碰大结界的下岸的时候,大结界会把你传送到其上岸,这样你实际上并没有绕分支点一圈,可以理解为离绕一圈还剩下的时候就被大结界传送回原处。这也是大结界为何能够阻止幻想乡和外界的对流。
在地球平面上审视虚幻与现实的境界,正如前文所言,其连接了两个空间的分支点,这实际上是平面上的一条割线——将空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外界,另外一个被称为“广义幻想乡”。
此时容易注意到,如果我们把空间分为两部分,那么1884年之前的幻想乡是与外界“重合”这件事也并不是无法接受——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不严谨但是直观的示意图,其中我们看到幻想乡和外界分别是整个空间的两个分支其中绕过大结界就可以从外界来到幻想乡或者从幻想乡去往外界,而博丽神社就是中间的分支点。

这个不容易得到的事实解释了很多神秘的现象:在以前,针对外界人们幻想入后的位置一般是森林总是引人遐想,但是上原因非常简单——

如图,大多数外界人都是按照图示圆圈转圈的,从原本的外界(虚线)转到了幻想乡(实线),其中转变发生在跨越割线的时候。至于大多数神隐者都是这样子的原因主要是由博丽神社附近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在外界的博丽神社附近是陡峭的山崖,在幻想乡对应的空间的另外一个分支即外界中,最容易来到山谷之中的路线就是图示圆圈路线。因此不难认为许多外界人很有可能在探险或者闲逛的时候被神隐入幻想乡——而且这大多数并不是发生在博丽神社附近。因此即使博丽神社附近有分支点,但是因为入口开放时间太短,地理位置复杂的原因,使得外界人对博丽神社的研究进程缓慢,其中深入山谷的探险者的失踪在外界已成为了一个谜团。在外界政府封闭所有探险入口之后,就基本没有外界人被神隐到幻想乡中来了。
分支点是一种空间扭曲结的入口,空间的扭曲原本就是空间的性质,至于保留大结界的存在这件事则一般都是由结界妖怪八云紫来完成的。事实上,单单依靠维护一条割线的魔力消耗远远要比将这片空间单独从原来的空间中分离出来要小得多。但即便如此,仅仅依靠八云紫的魔力是仍然不够的,再加上村落里的人们需要连续的好奇心消耗,因此每到一定时间八云紫就会开放结界——也即是在分支点存在的前提下关闭割线,这样子所有在结界开放的时间内穿越割线的不幸者也会被来到幻想乡内——只要发生这件事,大结界就会重新闭合以免其离开。几乎所有的神隐者都是这样不小心地进来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结界都是保留这这样的特征的,证据表明,月之都的结界在月球表面上的分布也是同理,但是分支点要复杂得多:

其中不仅与分支点的个数有关,也和分支点的重数有关,有些分支点绕两圈同样也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必须要绕更多圈才行。当然也有一些分支点可能存在无论绕多少圈都不能回到原点的情况,这种分支点的存在性暂且存疑。
除此之外,前文中表明,如果没有博丽大结界,广义的幻想乡其实是非常大(与这一片子空间即地球表面一样大),比如说在幻想乡的东北部(博丽大结界外)就有一片广袤的大荒漠。不过另外有趣的是,博丽大结界是极少数的实体大结界——为了限制幻想乡中的妖怪和人类离开博丽神社太远而设置的。因此如果再画出博丽大结界的话那么将会是这样:

博丽大结界和虚幻与现实的境界两者共同割出了幻想乡,前者利用的是对空间原本的扭曲设置入口,后者则是类似一堵墙的形式。但是,空间的扭曲又是为什么会存在呢?
设想一下,空间原本是三维的——在正常的认知范围内,我们可以用三个坐标来表示位置。但是同样我们可以用球坐标系来表示位置:
其中我们想当然地默认有这些规则:
看上去虽然好像是相当显然的,但是空间本身的扭曲也是因为如此,如果放到平面上来说,绕分支点旋转一圈会让你的某个坐标增加或减少,虽然在认知中应该是回到原点,但是面对某些特殊的空间则不然,空间的扭曲性因此而来。
归根到底,并不是说空间本身有扭曲,而是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所以我们才会在看到“特殊情况”时认为这是空间的扭曲。换句话说,空间本身就是多重的。但是有一些部分是非多重的,恰恰的是,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非多重的空间,因此人们会把这样想当然的常识深深扎根到自己的潜意识当中。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现象,那就是在球面子空间中,如果有分支点,那么围绕所有这些分支点转一圈是能够回到原位置的,考虑到地球上仅有的两个分支点都位于日本,相隔仅仅6千米,要只单独围绕其中一个支点转圈的几率很低,而且没有大结界的话也可以很容易绕回去,因此在幻想乡存在之前也许真的没有人发现过幻想乡的存在。
到此,我已经回答了幻想乡的结界如何工作以及幻想乡和外界的联系这两个问题,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幻想乡和其他子空间的联系。
以月都为例,在20世纪初,时任博丽巫女前往月都,原因暂且不论,我仅仅讨论幻想乡成员是怎么去往月都的。经史料记载,当时幻想乡成员借助了一条名为“第四槐安通道”的捷径前往月都,这条通道原属梦世界,但在当时梦世界连通幻想乡的入口被打开,因此幻想乡成员才有机会来到第四槐安通道。
事实上,这个入口并不是所谓的支点——地球上的支点只有两个,而是空间的破裂点。梦世界和地球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子空间,通过破裂点可以存在从地球到梦世界的映射或者逆映射。但当幻想乡众离破裂点越来越近的时候,事实上并没有离梦世界越来越近,而是在触摸破裂点是才来到梦世界,如图所示:

这个图貌似是比较符合外界人对穿越的认知的,但事实上,幻想乡众从幻想乡直来到月都并没有穿越任何大结界,而是通过空间破裂点的映射来到梦世界。当幻想乡众来到梦世界的时候,自然地也就脱离博丽大结界的范围了。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样是空间破裂点的属性将其称为“虫洞”,但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这种破裂点是破裂点中的一个例子,事实上,破裂点有三种:
P1型破裂点如上图所示,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虫洞”。
P2型破裂点:接近P2型破裂点是会因为方向的不同而到达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分别位于不同的子空间。
E型破裂点:接近E型破裂点是也会因为方向的不同而到达不同的地方,但更具体的,沿着不同的路径会到达上域中的各个地方,事实上,如果子空间内只有这一个破裂点且没有支点,那么在整个上域中最多只有一个点位置是不能到达的。
这三种破裂点涵盖了空间中所有的破裂点,与支点一起并称为“特异点”。事实上,有另外一种对特异点的分类,其依据就是。
劳伦斯系数可以用来形容特意点,其中,P1型破裂点的劳伦斯系数都是正偶数,P2型破裂点则是正奇数,而E型破裂点的劳伦斯系数是正无穷,分支点(B型特异点)的劳伦斯则是小数
。另外平坦空间的劳伦斯系数是负整数或者0。测量劳伦斯系数需要用非常精密的仪器来测量特异点周围空间的变化,两个劳伦斯系数相同的特异点周围空间的变化是相似的。
一片空间,如果内部没有特异点,我们就认为它是平坦的,平坦空间的劳伦斯系数是负数或者0。这也就意味着,在这片空间内无论做什么都是符合认知的。
我们绕支点旋转一周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绕其他的破裂点呢?事实上也是不会的,但是并不会像绕支点那样进入子空间的另外一个分支,而是类似与“理论上绕圈是100m但实际上走了90m就到达原点”这样子。虽然也是会有不合常理的地方,但事实上比起支点可以回到原点这件事对于不幸进入幻想乡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和善的,虽然在地球上一般不会有破裂点。
事实上,支点和破裂点都是绕一圈不会回到原位,但是支点会让你来到其他子空间,破裂点不会,而且对于破裂点,绕一圈理论上走过的距离与实际走过的距离的差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被称为,目前暂时不知道其和劳伦斯常数的关系。
这两种特异点的机制都是结界作用的基础,一些结界的作用是作为割线阻碍人们绕支点一周,但是还有另外一些结界是来控制妖怪/人类和破裂点的范围的,梦世界就是如此。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解释了关于结界工作方式的各个问题,但是相对于幻想乡和月都这种仅仅有分支点孤立出来的分支,梦世界和后户之国的结界显然更加复杂,其中后户之国有数十个P2型破裂点和P1型破裂点,而梦世界除了■■■■■■■■■■■■■■■■■
■■■■■■■■■■■■■■■■■■■■■■■■■■■■■■■■■■■■■■■■■■■■■■■■■■■■■■■■■■■■■■■■■■■■■■■■■■■■■■■■■■■■■■■■■■■■■■■■■■■■■■■■■■■■■■■■■■■■■■■■■■■■■■■■■■■■■■■■■■■■■■■■■■■■■■■■■■■■■■■■■■■■■■■■■■■■■■■■■
这基本是我掌握的所有信息了,结界原本就并非是妖怪单独开创,只是在原本空间的非平坦状态下利用一下自己的魔力而已。当然,有些结界的功能还不止于此,比如博丽大结界可以区分常识与非常识等等。但一般结界都是用以自保为主,而并不是表明张扬地自身对空间的操纵能力。
但如今,这用以自保的能力就要消失了,虽然说原本必然如此,仅仅依靠对空间扭曲的直接利用还远远不够,也希望以后的妖怪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吧。以此结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