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考研经验帖——关于曾经的大学同学成为学姐的那件事

2023-04-05 17:20 作者:永远的和平  | 我要投稿

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本人是22年毕业,22考研华丽丽地挂掉了,于是毕业后在家备考二战。期间,并未实习、考公等,基本上算是只进行考研这一项任务。23考研顺利通过复试,(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成功上岸),因此即将进入一位本科时的同班同学已经进入的院校,人家研二我研一,我管人家叫学姐(悲)。

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本人普通地通过中考、高考一路上来,对于考研有太多的误解,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也算是在很浅层的程度上为对考研有想法的同学做一个快速的扫盲。

首先,考研和高考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高考大致上是总而言之先考个高分,然后再填好些个志愿,最终落到其中一个志愿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不考虑兴趣、喜好,仅仅从分数的角度上来说,都能够有学可上,只是有高低差别。而考研则是确定某所学校的某个专业,然后参加考试,不考虑调剂的话,只有两种后果,上岸(指考研成功)或者没上岸。顺便一提,考研时可以选择报考一些研究所等并不招收本科生的单位,因为大部分人在高考时没有关注过这些不招本科生的单位,也就对它们并不了解,其中也可能含有会感到心仪的目标。

考研大致上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的时间往往在圣诞节前后,全国统一考试,而复试则是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各校各院系自己组织进行。复试的年份代表了考研的年份,例如,23考研指的是22年年底进行初试,23年进行复试并进行录取的考研。初试的内容一般是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其中专业课一一般是数学,前三门通常是由国家统一编写并批改,而专业课二则往往是报考单位(指报考的目标院校)所编写的专业试卷。四门科目的满分分数分别为100、100、150、150,总分为500。

英语分为英一、英二,数学则分为数一、数二、数三,不同的数字代表了难度、题型、考试内容的区别。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所对应的科目不同,而调剂时,也会有英二无法调剂到英一之类的限制。个人建议在报考时不必过于在意,毕竟你的竞争对手和你考的是完全一样的试卷,你难大家都难。

按照考研机构的建议和本人所观察到的常态,大多数人通常在第一年的春天开始备战,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便是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始时,一般是查资料以确定自己的意向,并抽空学习数学和记单词。大部分专业会在九月份给出自己的考试科目以及专业课参考书目,偶尔会发生专业课考试内容大幅度变动的惨案,会导致许多考生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的选择(本人就有听闻隔壁宿舍爆发谩骂,一问得知其专业课大改)。这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考生通常只能寻求前几年的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九月底需要填报志愿,此时就确定自己的报考目标,十月份以后无法更改。

个人建议,一开始准备时,首先要浏览经验帖、分享帖、考研介绍等等等等,同时可以观看数学方面的课程。此时,很多考生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很难甚至是无法进入相当认真相当专心的学习状态,所以适合做观看课程这样相对轻松的事情。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要逐步开始记单词、做题等等,背诵相关的事情可以等到最后的几个月,毕竟前期就算背下来了也会还回去。

考研与高考相比,还有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考研中,选择(包含运气)时常大于努力。因此,确定自己的报考目标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花费许多心思去查找相关资料,而不是想着兵来将挡,水来通直流电,顺其自然到最后再确定也无妨。

个人建议要尽早看一看真题卷,就算要等到最后的时间再模拟考试,也要先看一看真题卷,了解题型、题目数量、题目难度等。顺便一提,政治的真题卷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因为政治每年的考点会有很大的变动,因此选最近的几张做一做就可以了,反而是模拟卷,特别是临近考试时候的模拟卷十分重要,政治考试里的十分二十分三十分钟,甚至就是在临近考试的几个星期里通过模拟卷决定的。英语的模拟卷基本上没有意义,大部分人也不会去做英语的模拟题,真题卷刷个十年二十年的就可以了。切记真题卷要反复做,考虑到时间问题,可以相应地选择错题、难题来反复做。而数学则是又要重视真题卷又要注重模拟卷,个人建议用模拟卷刷题,甚至可以对着答案来做题,然后用真题卷来模拟考试,顺便,最邻近考试的模拟卷,也应当用来模拟考试。

考研的很多资料无法免费获得,个人建议不要过于节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适当地花费一些,也算是节省自己的精力。数额较大的花费要慎重,几千块钱花了结果要二战,这肯定是很多人想极力避免的。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花,毕竟考研是一辈子起码好些年的事情,是值得进行一定程度的花费的。

另外,身体素质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本身身体素质不太好,一定要近早加强锻炼,不然之后学习任务重了再加上考试临近的心理压力,身体会垮掉吃不消。所以一定一定要重视身体!(多少人血的教训啊……)

作为一个经历过二战(经历过二战这种说法貌似有些微妙)的考生,我很能理解在得知自己落榜后的那种不甘,而此时自己对于二战的信心和觉悟也是最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二战本身所要做的事情并不困难,甚至可能会比那些还需要在学校上课、做设计、考试的一战考生还要简单,但是所背负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这是一战考生所没有的。因此,如果确定要二战,那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没有同伴、没有教室、没有老师的二战,是十分煎熬的。

综上,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同,要考的目标不同,所以这些经验都应当因地制宜,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与途径。祝各位考生一战成硕(指第一次考研就成功上岸,成为研究生)。

2023考研经验帖——关于曾经的大学同学成为学姐的那件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