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基础知识梳理
把我知道的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整理一下。来源是我的学科学习和一些经验性知识,毕竟我不是什么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只能算相关工作者,一个新手而已。极有可能会有错漏,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是不一样的,但它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
心理不健康我有时会称之为“遇到心理困扰”(有的来访者听到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之类的就很不舒服,我会用心理困扰这个词)按照严重程度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这都属于心理咨询师可以咨询的范围,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畴。
而心理异常(某些文章会称为心理疾病),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心境障碍等,还有大家听说过的精神分裂症。这些都属于疾病,是有生理基础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心理因素造成,需要到医院,由精神科医生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来得到结论。一般某某症,某某障碍都是“疾病”,而不仅仅是“问题”。医生会诊断,开药,复诊,调整用药等等。也就是和前面相比,最大的区别是需要吃药。

这张图显示从心理健康到心理不健康再到心理异常,是一个连续的谱系。有些专业名词,比如人格障碍啊,精神分裂症啊,因为人们不了解,以及病耻感,包括一些词的日常使用和专业用法其实不一样等原因,导致普通人对这些名词有非常多的误解,通常人们的理解都是错的。其实无论什么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虽然有些心理类、精神类疾病真的不好治),患病的人也是可以理解和沟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不等于疯子,更不是傻子)。
当然,如果我们不在前面问题不严重的时候重视起来,是有可能向后面严重的情况发展过去的(当然也有可能不会)。越往后,治疗就越困难。
图里一般心理问题其实大多数现代人都可能出现,仅仅压力这一项,很多现代人压力都过于大了,甚至“创伤”距离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遥远。这也是我最近在看的《心理韧性》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之一。当然,要到达“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样严重的程度也没有那么容易,疾病是有脑部的生理改变的。
所以,现代人有些心理问题再正常不过,有时候我们靠自己的自愈能力走过来了,有时候我们注意到自己不太好的时候,及时求助专业人士,可以加速恢复,或者成为个人成长的契机,也可以是好的预防。因为越严重当然越不好治疗,也会越痛苦。痛苦还会积累,从量变到质变。
如果是神经症(常见的如抑郁症,强迫症等)这个程度,通常认为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治疗效果更好的。
再严重的精神疾病我了解到、见识到的就很少了,也不是我能够处理的范围。
医院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思路和心理咨询师的思路其实是不太一样的。精神科医生的受训背景是医学院,目标是治病。因此通常是根据来访者的症状探究是否符合诊断标准,确定是哪个问题,然后治疗。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基础其实有点杂,目标是健康,对象是普通人,而不是病人,总体思路是和来访者共同合作、探索自己、探究原因。考虑的是人格完善、自我成长、健康发展。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医院精神科诊断后,医生建议患者辅助心理咨询,患者才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来配合治疗。如果医生不建议,那心理咨询师是不可以接受此类患者的咨询请求的。医院如果有心理治疗师,那通常会用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辅助心理治疗(当然,医院心理治疗师永远不够用)。在我国,目前很多地区医院的医生才能考心理治疗师证书,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改变报考条件。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不同,治疗师是可以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
在咨询室,如果心理咨询师发现来访者可能有心理异常,正确的做法也是建议来访者去医院精神科进行诊断,确定不是疾病,不需要吃药才能继续进行心理咨询。
其实不少疾病都需要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配合进行,但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发展水平不高,能做得好的咨询师也确实不多,医院和咨询师方面体系不同,配合得好的也确实有点少。这些方面,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情况好点,其他地方,我自己朋友有需要,我都建议最好去好点的精神专科医院的程度。
我们普通人一定不要只看书,或者看网上其他人的诊断和说法,觉得差不多,就把症状往自己身上套。通常我们仅靠看自己理解,对精神疾病和普通心理问题的一些症状是很难分清楚的。精神医学在我国的现状也是很困难,全国都缺好的精神科医生,因为学这个的人本来就不多(以前需要的也不多),而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发展却过于迅猛。
我听一位精神科医生说,十年前精神科住院病人还寥寥无几,但这几年已经是扩建了两次病房了,还是住不下[笑哭]。
我见过的有限的精神科医生诊断,除了听病人说,通常还会加上心理量表测量和一些脑科学仪器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的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即使量表结果显示你是重度抑郁也不代表真的是,不要单看那个下结论,更不要自己从网上找了来做就下结论,一般是综合多方面信息得到结论)。
常见的神经症如抑郁症、强迫症之类的,其实诊断治疗相对还是成熟的。因此,如果感觉到情绪一直很糟糕,痛苦无法缓解,一定要去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请医生诊断,听医生的意见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
如果是找心理咨询师,通常要看咨询师的经验(咨询小时数,参加督导小时数等)和受训经历。一般也要做好不止一次咨询的准备,通常一次咨询只够咨询师收集点基础资料,也许会让你知道你怎么了,能起到的效果很小。但如果你的咨询师让你感到不舒服,那就在咨询中和咨询师讨论你的不舒服、不愉快,讨论后,咨询师还是让你不喜欢的话,果断换一个。毕竟我国心理咨询市场也是鱼龙混杂,也确实很多时候靠的是咨询师的良心,并不是咨询师就一定靠谱。何况还有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匹配度问题,有时候这个咨询师的风格不合适你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