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心》那些教育我的最好的品质,却让我跟时代格格不入


你好啊,这期介绍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看名字就知道了,很难使人阳关的一本书。今天外面阳光倒是挺好的。我突然想起来了,上次有人给我推荐的那个哈皮猫,还挺欢乐的,有点洗脑。哈皮哈皮哈皮的,我现在逢哈皮猫皮必打开,发现还是最原版的那个最好笑。通过哈皮猫我还认识了香蕉猫等一众不三不四的猫。

克拉德的小说确实都是非常悲剧性的,人物都充满了一种灰暗的精神,迷离的感觉。他的文字也是那种感觉。小说虽然很黑暗,但我尽量整期都延译着碧海蓝天般的笑容,服务般的笑容。我第一次知道康拉德是老舍,很喜欢他,我又很喜欢老舍,所以看都没看。我就知道康拉德这个人必定牛逼。你看骆驼祥子其实就很有黑暗的心的意思,在祥子在最后一步一步的黑化了,后来是孩子自杀的时候。据说身边也带着一本康拉德的书,他的小说作家都很喜欢,海明威、福克纳菲斯、杰拉德沃尔夫、艾瑞特奈、保尔格雷厄姆、博尔赫斯等等。你看耐保尔是个除了那位俄罗斯大师和自己觉得其他作家都是垃圾的人。既然说康拉德这个人有些书写的还行,可见这是多么高的一种赞誉。当然了,批判他的书也那个文章也很多,他的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的空间非常的大,他也不是用全知的视角来写故事的,导致很多人看完之后就觉得迷迷瞪瞪的。

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就是改编的黑暗的心导致现代启示录大家看的时候也觉得挺难懂的一个电影,但推荐大家看一下,其实那部片子拍得很好,大概这就是作家看作家的小说,和我们这种普通读者看作家小说的本质上的一个区别。普通读者看东西,要知道作家确切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吧?我们自己不爱揣摩的,即使揣摩到了也是要怀疑的。人家可是作家,我怎么能猜到他?我们受到了传统故事,必然要有一个最后的一个启发意义的这样一个影响。所以普通读者,普通观众看悬疑类的电影,最后如果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就会生气,就要大喊退票,愤愤地对影院门口的海报啐了一口,呸。但是作家不需要别的作家来教育我对吧?我还看不上你。他们喜欢自己判断得出自己的理解,所以看到这类的小说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高级妙妙。

康拉德是用一个真实经历写作的作家,他医生大多时候都是在海上,在轮船上度过的,可能是那种漂泊的动荡,所以他的小说人物内心都非常的孤独,感觉非常的迷离。科博拉在现代启示录里面用的音乐就非常的到位,都是那种很精神,恍惚迷离的感觉,人是不正常的,音乐是最反映时代里年轻人的精神的状态的。你好啊,这期介绍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看名字就知道了,很难使人阳关的一本书。今天外面阳光倒是挺好的。我突然想起来了,上次有人给我推荐的那个哈皮猫,还挺欢乐的,有点洗脑。哈皮哈皮哈皮的,我现在逢哈皮猫皮必打开,发现还是最原版的那个最好笑。通过哈皮猫我还认识了香蕉猫等一众不三不四的猫。

克拉德的小说确实都是非常悲剧性的,人物都充满了一种灰暗的精神,迷离的感觉。他的文字也是那种感觉。小说虽然很黑暗,但我尽量整期都延译着碧海蓝天般的笑容,服务般的笑容。我第一次知道康拉德是老舍,很喜欢他,我又很喜欢老舍,所以看都没看。我就知道康拉德这个人必定牛逼。你看骆驼祥子其实就很有黑暗的心的意思,在祥子在最后一步一步的黑化了,后来是孩子自杀的时候。据说身边也带着一本康拉德的书,他的小说作家都很喜欢,海明威、福克纳菲斯、杰拉德沃尔夫、艾瑞特奈、保尔格雷厄姆、博尔赫斯等等。你看耐保尔是个除了那位俄罗斯大师和自己觉得其他作家都是垃圾的人。既然说康拉德这个人有些书写的还行,可见这是多么高的一种赞誉。当然了,批判他的书也那个文章也很多,他的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的空间非常的大,他也不是用全知的视角来写故事的,导致很多人看完之后就觉得迷迷瞪瞪的。

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就是改编的黑暗的心导致现代启示录大家看的时候也觉得挺难懂的一个电影,但推荐大家看一下,其实那部片子拍得很好,大概这就是作家看作家的小说,和我们这种普通读者看作家小说的本质上的一个区别。普通读者看东西,要知道作家确切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吧?我们自己不爱揣摩的,即使揣摩到了也是要怀疑的。人家可是作家,我怎么能猜到他?我们受到了传统故事,必然要有一个最后的一个启发意义的这样一个影响。所以普通读者,普通观众看悬疑类的电影,最后如果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就会生气,就要大喊退票,愤愤地对影院门口的海报啐了一口,呸。但是作家不需要别的作家来教育我对吧?我还看不上你。他们喜欢自己判断得出自己的理解,所以看到这类的小说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高级妙妙。

康拉德是用一个真实经历写作的作家,他医生大多时候都是在海上,在轮船上度过的,可能是那种漂泊的动荡,所以他的小说人物内心都非常的孤独,感觉非常的迷离。科博拉在现代启示录里面用的音乐就非常的到位,都是那种很精神,恍惚迷离的感觉,人是不正常的,音乐是最反映时代里年轻人的精神的状态的。

康拉德在 11 岁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他有抑郁症,跟沃尔夫一样,沃尔夫应该是双向情感障碍。对,他 4 岁的时候,康拉德的父亲参加了政治活动,全家最后被沙俄给流放了,流范的痛苦生活导致他后来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然后他在文学史上为什么意义重大?我快速说一下。他是从现实主义挽现代主义过渡的这样一个代表的作家。

另外一位是那个亨利詹姆斯,那现代主义小说不再是过去的描写客观的世界,然后开始走向人物内心的,内在的,心灵上的这个探索了,导致读者在阅读上的时候其实是更加辛苦的,不再是那种流畅的故事了。然后大量的象征内心世界的探索,让本来可以一个晚上读完的书在第五页的时候留下了永远的折痕,合上的时候愤愤地对着封面啐了一口。

阿贝,其实你这么想,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写法上其实已经很现代主义了,是吧?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有那种宗教依靠的,所以他的小说最后还是走向了内心的那种光辉面道德。而喀拉德是处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末期的,工业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那种掠夺,人在这个时期整体上都是非常的自私的,混沌的,人的主体性是异化的,那些什么理想主义、思想家,道德家,他们在这样的时代都是格格不入的。就好像在战场上,一个画家,一个什么道德家,艺术家,他其实往往是最没有用的。于是康拉德的小说走向了非常悲观甚至黑暗的。这样的一个内心的世界,英雄总是要坍塌的,不仅褪去了神性的光芒,甚至走向了黑暗。比如他写的最好的诺斯特罗默,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那黑暗的心讲了一个叫马洛的船长带领着一班船员沿着干果河去接回一位神秘的传奇的人物,叫库尔茨。马洛在没有见到他之前,根据自己听到的一些描述,他是有些崇拜库尔茨这个人的,但他真正见到的时候却震惊了。那这里我不得不啰嗦的介绍一下整个小说的一个时代背景。

欧洲殖民者在 19 世纪对非洲开始进行殖民的掠夺,当然了,一开始它并不是纯粹为了掠夺来到这里的。那欧洲的探险家和传教士最初确实是来这里帮助当地的土人的土著的。那最有名的是英国的传教士利文斯顿,他本来是去传教的,医疗救助的,起初真是带着传播文明的这样的动机去的,但是他不知道,他其实打开了黑暗的门。

利文斯顿在非洲和土著生活了 16 年,后来另外一个有名的探险家斯坦利在比利时国王的资助下去寻找利文斯顿。这次干果核的探险,打开了地图上很多过去的空白的一些区域,发现了很多新的地方,也为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开启了掠夺之路。康拉德就是在这个时期,绥船去到了干果河,这个时期的非洲原住民依然处在非常原始落后的状态下,根本没有能力来反抗这些欧洲的殖民者。本质上欧洲殖民者过去就是纯粹的掠夺资源和奴役他们,所以发生的那些大的战争也都是殖民国之间的,或者和早期过去的一些殖民者之间发生的,比如英国人对布尔人的大屠杀,布尔人是荷兰人的后裔,他们是更早去到南非的,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那英国人和布尔人就开始争夺南非的开矿权,主要是黄金钻石,所以他们最后大开杀戒。

而殖民者和土著就是纯奴役的关系,在枪炮和那种轮船面前,土著是彻底的臣服的。在小说里面,那个气轮只要一拉汽笛,那些土著都吓得要死,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而这部小说讲的是干果的事情,干果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他们主要掠夺的是向阳,他们在当地成立公司,雇用当地的土著采集象牙,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他们的公司。公司以食物支付他们的报酬。比如在小说里面,支付给这些土人的是一种铜丝,还有一些玻璃珠子,破烂的棉花。这些东西在欧洲其实都是仓库里面的垃圾,但他们运到非洲支付给当地的土著。

小说里面沿着干果核分布了很多丛林里面的那种贸易战,这些贸易战就是收集象牙的一些分账,然后他们通过气轮把象牙运回到总站,这里面就会有一个经理,最后他们再运回到欧洲。在这样的一个秘密的秩序全由白人说了算的地方,杀一个土著人是没有任何人管的。于是人性在这里就变得恶化,河岸边到处是尸体,丛林里到处是饥饿得病的原住民,整个小说充满着黑暗、潮湿、沉默、分裂的感觉。马洛应聘为一艘蒸汽轮船的船展,他的工作就是带着公司的经理去到干果和善游,接回最远的一个贸易战的战库尔茨。这个库尔茨在那里面待的太久了,那他也不跟着美苏运回象牙的那个叙伦回来,他一直独自一个人呆在丛林的深处,最神秘的地方是它的贸易战,每次运回来的象牙是其他所有贸易战的总和都不止。

那他到底是怎么搞了这么多象牙的?没人知道,但是它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于是公司的这个当地的经理就将库尔茨视为自己的敌人,因为这个库尔茨很可能因为它的能力太强了,会挤掉自己的位置在这里面,小说先是塑造了经理的这个形象,那这个经理就是怎么说毫无能力的。

这样的一种人,他唯一的能力是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他从来没有得过热病,没有得过疟疾,很多人得病就死掉了,那这个经理就是靠着自己不得病的这个技能,一直升到了现在的这个职位的。他是一个空心的人,所以他从来不得病,他每天就是算计着怎么玩弄计谋,让自己开始升职,因为他非常的自私,他只关心自己非常精致的利己主义,除了自己的利益,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工作效率极低,很多东西修了好多年,他故意让他修不好,他也不在乎,这样他可以一直瞒于这件事情。

这个角色曾经我们很熟悉,抛开殖民掠夺这个背景,在一个正常的一个单位里面,它就是我们说的那种吃闲饭的蛀虫,而他却什么也不做。那这个在电影现代启示录里面就是那个善将,他根本不关心战场的输赢,他为了自己能够冲浪,派出飞机疯狂的乱炸那个河边的丛林,但他尾上跟部下相处的也非常的愉快,因为大家都不想打仗,所以在这种环境里,你既然无法评价这样的人,大家就在这种极端的环境里面混一天算一天。但是马洛这样的人非常的厌恶这个经理。

而库尔茨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对人生是有抱负的,他曾经当过画家,当过记者,康拉德的写法是不会非常直白的描述这个人是怎样一个人的,用那种全志的视角他直接描述他不会的,他是通过别人的介绍和他观察到的这个库尔茨在总站留下来的一些画过的画,写过的一些东西。他会发现库尔茨这个人如果是在一个健康的正常的时代里面,他就是那种最为优秀的人,他和公司的经理不是一类人。

库尔茨是在寻找一种个人的价值的,他愿意奉献,他不是纯粹的利己,只是这个价值在他所处的时代和这个环境里面,天然是扭曲的、残忍的,和他的人性道德是相悖的。就好像什么战场上的士兵杀死敌人是正义的,是他的工作,但是如果他发现他这么做缺乏正义和理想的时候,它的整个的价值会彻底的崩塌,这个就好像弥晚了一代。

海明威曾经被伟大的那些思想鼓吹,参加了战争,但是一战结束之后,年轻人发现战争是个巨大的骗局,跟他们想象的伟大完全不一样,跟理想主义无关,跟人道主义无关,仅仅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新的一次掠夺。于是他们信仰的一种虚幻的信念崩塌了,对未来陷入了迷琬。

同样的,康拉德也写到了马洛看到了黑非洲在殖民统治下的那种黑暗,那些原住民被榨干,他们没有工作能力之后就被抛弃了,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声音。在那种潮湿的丛林里,在河边,坐在树下,像一个个饥饿枯瘦的黑色的影子,等着随时死去。他们的疾病没有人关心,他们没有食物,他们是工具。而沿着河,殖民者的炮船随意向河岸两侧开着炮恐吓他们。那些白人在这里也处在精神分裂,人性泯灭的状态中,他们对着岸上看不见的丛林疯狂的乱射,当作是一种狂欢发泄,这种环境让人的心灵扭曲。

在现代启示录里,你能看到河边到处挂满了尸体,士兵都是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随时会大开杀戒,但在杀完人之后却拯救了一条小狗,他们一边杀人一边爱人。在很多电影里面,我们看过越战士兵,当时回国之后是被很多反战人是憎恶的,那他卖命的意义就是没有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没有支撑的,于是成为疯子,成为魔鬼。战争中人也需要靠信仰来支撑的,无论是对家园的保护,对侵略者的这种仇恨,因为杀人必定是不道德的,需要承受心理上极大的负担的,而这些没有一个信念来支撑它的合理动机缺失了,那么他会觉得自己沦为单纯的授信的发泄。今天大家很喜欢看一些反英雄题材的一些电视剧,电影主角经历了正义缺席之后,他才黑化成一个反面的形象的,大家都能在里面找到一种快感,甚至觉得这样的反面形象好像更具有人性,因为它具有合理的动机和反抗的信念,如果他是一个纯的恶人,大家是不会去喜欢他的。

回到小说马洛,在快要到达库尔茨的贸易战的时候,他们遭遇了岸上的土著的袭击,一位船员被查毛射中死掉了,尸体被随意的扔到了河里面。马洛以为库尔茨已经被土人杀死了,那小说最黑暗的地方来了。库尔茨不仅活着,而且被一群土人用担架抬着,尽管他已经得病,身体非常的瘦削了,但是这些土著却将它视为神明一般的存在。

库尔茨利用自己的武力和他的思想,彻底的统治了这里的土著,成为他们的领袖。他们会在夜晚来到的时候举行原始残忍的那种仪式来崇拜这个白人,你可以想象那种仪式里面大概有哪些内容。然后在库尔茨的房子外面竖着一根一根的木棍,上面是所有不服从的土人的头骨,就这样扎在木棍上。库尔茨带领他们去屠杀其他的土著,抢夺大量的象牙,甚至他和一个土著女人在一起了,在这个落后的丛林覆地建立了一个最原始的,最野蛮的,最为黑暗的王国。所以库尔茨不希望有人来寻找他,他自己也想过再也不会离开这里,他知道自己已经快要病死了,曾经在他身上出现过的道德,理想,报复都在这个疯掉的世界里被彻底的驱逐了,他成了真正的魔鬼。直到马洛把他带回气轮上,在临死前他终于回到人性中,也会为自己黑暗的心喊出了可怕,可怕。

库尔茨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走向魔鬼的?喀拉德其实在小说里面留了很多的空间,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他这样的一个理想主义者,以为凭借能力最终可以在现实中获得存在的价值,但是反而是经理那样的钻赢取巧的人成为了人物。于是库尔茨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的一个依托了,他走进了孤独,远离了人们,投入了一个索性原始的黑暗中。

今天我倒是常常希望自己包括大家努力成为经历这样的人,我甚至觉得他们才是那种信念不会坍塌并能获得快乐的人。当然了,我在视频里面这么说,好像显得非常的价值观不对啊,但是我觉得很多可能看我视频的同学都有点早期库尔茨对吧?虽然大家没有机会黑话你们只是没有机会黑话,但但是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既不能与经理为伍,又不能改变一切,最后导致自为自己成为一个失落的边缘人的这样的一种境地。

一个人原本拥有的东西是属于抽象的、高善的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称之为概念。概念是本身不存在的,但这个概念不是从利己出发,那么它就会被时代和信仰随时摧毁。就像米晚的一代一样,被包装过的东西很可能会被揭穿,它很可能是假的。而你把自己的信仰全部堵在压在一个不真实存在的包装的对象上,它是不可靠的,唯有利己才是牢不可摧的信仰。一旦你坚信的概念被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彻底抽空的时候,人也就成了一个空壳。你愿意奉献,但是你竟然不知道为谁而奉献,为何而奉献。

他失去了一切的信仰和信念了,成了一个空心的人,这时候他原本的最低级的人性主宰了他在一个更加恶劣的环境里,比如干果核的丛林覆地,比如越南的战场上,空心人突然被原始的黑暗填充,他找到了存在,他获得了神一般的偶像崇拜或者魔鬼般的崇拜。在他新的这个灵魂里,旧的道德,旧的人性,旧的价值都不复存在,都不再重要,最终只有毁灭他自己才能结束这一切恶。而经理这样的人,他无论在哪里,在什么环境下,他只需要满足自己的私欲,自私,不断的敛财,不断的升值,它的价值就能确立,就能成立。他就会感到一种满足,就会快乐。他从不孤独,因为他的投入人很多,他们虽然互相竞争,但是他们知道彼此是一类人,所以他的灵魂虽然空洞,但是它不会倒塌,也不会彻底的被抽空。它是快乐的,它的人性是被时代修正的,甚至一不小心他会成为那种最成功的英雄。

所以康拉德的小说的悲剧性和孤独性就在这里,他要挖掘人的内心隐秘的地方,那些隐秘的黑暗地带,其实大多时候我们都不主张把它翻出来的,我们接受世俗的一种不好不坏,对吧?但害怕黑暗的心。所以你看我们的电影,包括文学,大多都是回到了真善美,最多也就是对时代的一个反思,并不会深挖人性非常阴暗的那一面,因为它对人性的修正本身并没有帮助,它容易让我们否定当下生命的意义。人的成长应该是在阳气中建立的,那些没有被修正的恶,它也是要被默许的,默许它的存在,让它对立,才会让我们意识到它的可怕。一个绝对理性的超我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如果它存在,那么它就是我们心灵层面上的一种集权。回到我之前说到的那个在丛林里面待了 16 年的传教士利文斯顿,他为什么有种超我般的道德存在,因为宗教妥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面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事实上它也是心灵层面的一种集权道德,彻底的统治了自我,那人有时候自我是不存在的,所以善帝这时候不能死,善帝死了,利文斯顿就不知道该依靠谁来统治自己了。

而主体,今天主体是自己的人,必然要经历心灵世界里面的对立的、矛盾的存在。我为我自己活着的时候,这个最高原则主宰了一切,但是它也徒增了很多的我们的焦虑和忧愁。就好像今天主体性的异化带来了各种焦虑,当我作用的对象开始侵占主体,我的劳动原本是为了我的存在的,但是现在我的存在逐渐变成为了劳动,于是劳动变得痛苦,我的主体被抽空了,我找不到我的价值了。

人的精神世界就变得异常的孤寂和迷离,就像走进了秘密的丛林,甚至希望在这里重新建立一个获得新我的世界。可是他要在快速中建成那只有魔鬼可以做到,健康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黑暗的心这个小说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讨论它,所以很多写论文的人喜欢用到克拉德的小说,因为喀拉德的小说他给出的答案你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答案,而不是有些小说你看完之后你必定只有一个答案。如果你非要写另外一个答案,多少有种强行的为了不同而不同。但是你如果想要遵从原小说,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写出来的那个方向是一样的。

康拉德的小说会给出很多的方向,甚至于直到今天,我在重读黑暗的心的时候,我在某一个瞬间,我突然竟然有一种黑暗的心脏从我心里面蹦出来,我突然觉得我非常的有种隐隐的默默许自己内心世界那个经理的存在。当然了,我没有想要说成为一个什么什么统治什么丛林里面的那种暴君一样的,我突然默许那个经理的存在,我觉得很多人可能会隐隐的也会在默许那个经历的存在,它可能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些新的对一个事情的理解,它可能是向下的,它可能是被一个时代所感染了的。但是的话,它似乎好像我不那么认为它错的时候,那么必然我就已经进入到了这个新的我的灵魂的一个世界了。那这期的康纳德黑暗的心介绍到这里,然后我挺推荐大家看看康纳德的黑暗的心、吉姆爷等等几个小说,他的小说写的真的是很好很好。那这期视频就到这里,喜欢我的视频点一下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