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一战前的奥匈帝国军队构成

2018-12-26 12:58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期作者:Taro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史图馆无关


自从皇帝接受了妥协方案,成为了匈牙利的国王,最高统治者而非皇帝,奥匈帝国军队的分裂就开始逐渐的显现了出来,在军队当中也是如此。

部队在东波西米亚集

在1867年之前,奥地利采取的做法都是将各地的找上来的军队进行轮换,原则上来说,这种做法虽然不是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维护,但是却有利于军队的整体调动与民族情感的淡化。但是在1866年的折中方案当中,奥匈帝国的军队将由三个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分的确立,也可以看做是奥匈帝国复杂的军队体系的诞生。

1913年,维也纳街头的奥匈帝国军队

首先是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这支部队相当于美国如今的国民警卫队,属于帝国内部的非匈牙利部分的地方防卫军,其中的皇家自然指的是奥地利的皇帝,而王家则代指的是虽有王国之名,但是却没有像匈牙利那样的自治权的波西米亚王国。这支部队相比于帝国国防军,明显在野战能力上是有一些欠缺的但是仍具有一定作战能力(修正处1),同时训练的主要内容也已保护自己所属地区为主要内容(比如后来在意大利大放异彩的蒂罗尔地方射手部队)。然而这也是因为这支军队的特殊性质,(不得在帝国内部随意调动与作战,原本是为了防止军队叛乱)(修正处2)所以在后来的对意大利的进攻当中,蒂罗尔州部队由于没有得到州议会的许可,而拒绝进入意大利境内作战,最终在奥匈帝国官方曲解法律才得以解决问题。当然,和德国的地方防卫军不同,奥匈的地方防卫军是一支以服役过的老兵或者当地青壮年男性为组成力量的现役部队,而不是一支单纯的战争后备队。

捷克族与意大利族士兵

第二部分则是正规的皇室与王家联合军队(修正处3),这支军队的历史永久自然不用在加以任何描述,这支以团为单位的军队也是奥匈帝国所器重的利器,不仅仅要负责对外的作战,同时还要负责对内的平叛,乃至于地方防卫军作战(假如有需要的话)。而其以团为单位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其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通过之前的事迹来加强奥匈帝国对其的控制。在征兵方面也是帝国国防军拥有优先权。至于军官与士官方面则是运用传统的帝国军官录取方法,当然,由于后来的奥匈帝国的镀金时代的影响,外加布达佩斯议会对于军队军费增加的阻拦,导致实际上不仅仅是贵族子弟无法像以前一样世袭军官,更导致大量有一定才能的人因为微薄的薪水和奥匈帝国军方内部盛行的官僚主义而不愿意进入军队任职。这一点对于保证奥匈帝国国防军的正统性与服从性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奥匈帝国军队传统的陆军文化的消失。这一点在战争时期就体现的更为明显,首先是大量民族主义兵员的涌入使得奥匈帝国内部不同民族的军队的矛盾越来越大,以至于奥匈帝国陆军部曾经在1915年初向诸指挥官发了一份调查问卷:奥匈帝国团级部队里煽动族群或者煽动反对军方的因子,使战争打开之前就存在于现役士兵当中,还是由动员时招来的后备兵员所致。哈布斯堡的第三十团,更是在1915年于四月在格拉茨补充兵员之后,新兵们就遭到了团中波兰老兵的殴打,叫他们德意志猪,扯破他们的背包,抢走他们的食物。而这支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25年,于伦贝格正是成立。开战之初的1914年,更是有捷克士兵从火车上跳下,当着300多名群众的面被宪兵暴打,丢尽了奥匈帝国的脸面。而在日常作战当中,问题则更加突出,其中最为影响的便是军队之间不同种族的交流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情况下,部队的指挥层与部队的士兵不属于同一民族,而在指挥层当中又有民族区别。比如某奥地利团的整个领导阶层是由一名斯洛文尼亚上校和四名捷克军官组成,而他们后来更是在卡尔扎诺向意大利军队投降,这时,整支部队还没有收到任何打击。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也与奥匈帝国的军队制度有关帝国国防军的团只要按照其指挥语言来进行划分,其中分为奥地利团与匈牙利团两种(后来增加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团)。然而实际上,只要一支部队不是用匈牙利语进行指挥,那么就会被归类到奥地利团当中。这就导致奥地利团里面可能有波西米亚人,巴尔干人奥地利人。而匈牙利方面的匈牙利团就更为糟糕了,其中有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和波兰人,到了战争的后期,随着暂编旅的出现,更是使军队当中的指挥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也是在部分战斗当中,帝国国防军的战斗力反而不如地方防卫军的原因之一。

乌克兰与波兰族士兵

王家匈牙利防卫军则是最让皇帝头疼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在匈牙利地区享有的是比帝国军队还要优先的征兵权,这支军队和皇家及王家地方防卫军一样,不属于奥匈的陆军部指挥,而是归属于匈牙利王国的地方防卫部,但是实际上,却是一支正规的野战部队最终和奥地利的地方防卫部共同归属奥匈帝国的帝国战争部。在实战当中,由于归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所以经常会在协同作战时产生一些问题,但是在匈牙利的地方防卫军单独作战时,奥匈帝国的军方发现,这支部队反而拥有最高的凝聚力乃至战斗力,最终奥匈帝国军方也从此意识到单独的民族军队对于战斗力提升的作用之大。战争后期,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同样运用了这种经验,将军队进一步进行细分,创造出来了王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方防卫军。然而实际上,早在1868年的适用于克罗地亚的小平权法案当中,克罗地亚语就已经成为了匈牙利军队中的指挥和勤务语言。

匈牙利族士兵

最终,在这三种部分的融合之下,奥匈帝国的军队步入了一战的战场,而在这场场战争当中,三个部分的一切都将迎来从未意料过的遭遇

奥匈帝国军队军官制服


【史图馆】一战前的奥匈帝国军队构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