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也对也不对

2022-02-06 18:19 作者:盲观者  | 我要投稿

也对也不对

2022-02-06

高中的时候已经不再好好学习,高三的时候,突然对语文有了兴趣,开启了部分时光的阅读理解高光时刻。不过,所谓的高光时刻实际上就是看分写答案,只是因为自己不好好上学,所以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是老师口口相传的基础入门,还暗自高兴了许久。

或许所有文科类型的,都可以看分写答案,有几分写相对应的答案数,只要点到了基本上就会给分,甚至还有老师会说,多写一点,只要里面有对的就会给分。

当时,感觉老师们就是老师,果然很牛,应对办法层出不穷,分数也是越来越高,蛮好。

只是,按照老师所授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反而感觉自己开始神经起来了,毕竟自己所书写的答案南辕北辙,实在不像是答案一说。

或许是因为按照老师说的,一般描写什么,就会表达什么情感的特有印象,所以就会有很多可以书写的答案,但是往往一个场景可能会有好几种答案,如果不能把作者的流派分析出来,很多答案写上去就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所以就感觉是不是自己神经了,还是作者神经了。就像是我们开玩笑说,或许当时的作者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我们老师给添加了不少罢了。

类似于民国时期的很多骂战,就是简单的骂战,但是我们要代入社会背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难道就不能是作者之间的一些简单恩怨吗?不行,作家就是作家,怎么会有个人恩怨,就是要带领劳苦大众,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的!

就这样,我们经常会多答,因为答多了又不扣分,答对了就给分,为什么不多答呢?

这个原本按照分数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如此这般之后,我们根本就没有真的理解了文章本身的意义,只是按照一个个模版在书写现代人的理解答案罢了。

从古到今,能留世的文章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我们能理解其中的一点点就已经算是某大的荣幸了,毕竟那些能留下的都是经典,经历了那么多代人还能留下,不是经典是什么呢?但是我们却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可以说是亵渎了这样一篇篇文章。

更主要的是,当我们开始习惯多答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把正反面的答案都写上,哪怕作者是一个很偏激的人,甚至可能是辩论的文章,我们依旧写出正反两方的思考。看上去是我们看的比较全面,甚至比作者要好的多了,但是这不就是我们没有了自我思想,变得圆滑了吗?没有了自我思想的体系?

我以前说过,哪怕是错误的思想体系,只要是你自己的,你就有点东西,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修改过来。而如果你老是拿前人的,或许你说的都很全面,但是却完全没有了自我的思想体系。

就像是我们出门一样,一个人说是左行,有很多的好处,另一个说是右行,也说了很多的好处。而你是要出门的,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走,不管是左右,你都会得到一些,看到一些,同样也会失去一些,只是失去的也是你没有得到的罢了,只是你听到的。但是如果你左右都不行,虽然你能说出左右的好处,但是你却并不知道具体什么样,毕竟你也是听来的……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也对也不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