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发展理论

2021-05-09 22:15 作者:让我歌颂为无名之人  | 我要投稿

发展的生命周期

发展是事物从起始点开始不断变化的过程,其微观过程体现出了生命周期的特征。发展的曲线近似于正态曲线,经历初创期、发展期、巅峰期(稳定期)、衰退期和消亡期,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每段时期长短不一,由此可能出现骤变和时期驻留的现象。初创期,是最为脆弱的,也是积攒发展力量的时期;发展期,自发地卷入自身和外界的力量和资源来促进自身质变;巅峰期,是突破自我极限后享受红利的时期;衰退期,因矛盾的加剧致使自身的力量不断被削弱,而逐渐丧失对外界资源控制的能力;消亡期,是自我归于平静,缓慢走向结局的时期。生命周期存在于任何变动的事物之中,人的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就是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文学影视故事发展也是依据生命周期的,物质的转变更是离不开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揭示的是峰和谷的周期性,也展示了从0到1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提供了顺应周期的方法和再造周期的可能。长期的来看,事物的发展是符合发展曲线的,也就是事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发展必然遵循这五个时期,而短期的视角中,曲线是会出现波动的,也就是小波。小波既是由环境噪声引起的随机波动,也是受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改变,而来自外部的力既能加速周期的变化,也能在衰退期后迎来新的发展期。新周期在国民经济上的简单应用,当资本达到垄断目的的时候,限制发展的因素来自于其资本本身的专利和独营的特性,通过权力使其垄断的资源公有化,也就是私人的金融和产业资本转变为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公有资产,这可以避免资本的超额利润抑制创新的出现,新的活力将再次生发。

发展的变革

发展的宏观过程,是一个从自然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生态主义的过程。人从自然而来,学习自然不可违背的法则,跟随历史的潮流,顺从自然的变化,以一种本能的或顺应的方式来行动,这是自然、自发的,因此初创之时必然是自然主义的。然而自然主义中繁盛和衰败的因素同时存在,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主义的生命周期不因人的意志而不断循环,随机和偶然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存在着矛盾。为了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从自然主义的生命周期转变为可控的、可计算的、可动员的结构主义的生命周期。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变革就是进一步将客观世界的物质固化为人们使用的工具和产品,与生产力变革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革同样将人际关系以组织、团体、契约的等方式固定下来,这是结构主义的过程。结构作为人造之物,并非是自然的,更是排除人性的,高度的结构化会孕育出反结构的因素,这样的因素一部分是隐藏着的风险,另一部分是解构(革命)的力量。后现代显著的特点就是解构,但解构仅仅是消解结构的意义,而无法重建新的范式。生态主义就是回应这样的需求,生态是结构的再发展也是自然的回归,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是将结构与自然相结合,既是自然熵增和劳动熵减的动态平衡,也是自然自发和自我建构共存的新发展方式,在系统中实现自然资源良性循环的现实和可能。

财富的增长

人类所使用的所有物质都是来自于自然世界,自然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源头。自然资源经过劳作转变为原料,原料经过加工成为产品,产品经过销售才是商品,产品和商品与生产者之外的人发生了关系,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劳动就是使自然资源发生质变并附加上价值而成为社会财富的过程。这里对原料的定义是中间产物,只能来源于劳作,必须经过加工过程才能被直接使用,存在使用价值;产品是加工制造的产物,不用于交换,能被人直接使用的物质,存在使用价值和劳动附加的价值;商品是需要进行交换的产品,交换是在人际关系之上依据某种规则而形成的不同物的互换,存在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社会的物质之所以成为社会财富,是因为其会被社会所累积和使用(消费),累积是为了使用,使用是为了维持、发展和对抗风险。人类及人类社会是一个耗散结构,其结构的维持需要不断消费社会的物质,社会的良性运行是社会财富能不断累积,也就是维持基本社会结构的物质消费后仍然有剩余,累积的社会财富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对冲未来的风险。发展意味着变迁的必然,社会财富也是一种变迁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施加在惯性运行的结构上,使其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风险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外部风险是源于于自然和环境的,对抗外部风险的方式是适应、改造或迁移,内部风险则更容易形成和隐匿行迹,特别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预知的、从未经历的系统性风险。发展的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其一是社会财富的缺乏,当生产的社会财富(物质)无法满足基本的消费时,结构便会崩溃,陷入无序状态,进入持续的恶行运行,其二是消费的后果(废弃物)不断积累,有害物质击溃人类及社会的脆弱的代谢能力,最终从根本上破坏甚至消灭整个人类及社会。显然高消费的社会模式是在培养和滋生风险,核辐射、基因、病毒、自然灾害等可见的或隐匿的风险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视角下,消费社会与风险社会是伴生的。

生态的动态平衡

生产者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社会财富是生产的过程,消费者将社会财富转变为废弃物是消费的过程,分解者将废弃物转变为自然资源是分解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动态平衡的生态过程。社会财富是维持社会平稳运行的物质,废弃物是危害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全部的物质,这三个物质的动态平衡维系着世界的运行,这三个过程的速率分别为生产率、消耗率和分解率。自然主义时期,三率都较低,较低的生产率使消费的欲望被抑制,废弃物因合理管理而被自然快速分解。结构主义时期,生产率得到极大提升,这源于技术的进步,消耗率因消费的欲望被不断激发而同样得到极大提升,而分解率受自然规律限制和集体故意忽视反而下降,其结果是废弃物的长期大量密集存在,特别是工业化、现代化集中区域。未来的生态主义时期,就是要在高度结构化的今天,防范、化解、对冲全球共同的风险,在自然中嵌入结构,在结构中融入自然,建立生态共同体,使生产率、消耗率和分解率三率回归平衡状态,使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共存于全球体系。生态主义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共享的理念,以跨地域的合作,扩大公共总体财富,使城市和乡村、文明与自然共生、共存、共发展。“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多重的意涵,但更是形象地阐述了我的所提及的发展理论,人们在野草蔓生、荆棘遍野中开出一条路,在泥泞上铺砌石板,来往的行客畅通无阻,路旁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共存其间,和谐大同。

风林鸟

2021.5.3

佛山

发展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