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解析百家姓:白姓,中华传统姓氏文化中的一颗最亮的星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零四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姓氏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来标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姓”。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白姓是中国第七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当今白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总人口大约有374万。
得姓始祖白乙丙,蹇姓,名丙,字白乙,蹇叔之子,春秋时秦国名将。公元前627年,于孟明视率领之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将知耻而后勇,三年后,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军。白乙丙后积功升为大夫,其子孙皆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氏,并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白的本义是颜色,与黑相对,像霜或雪的颜色。在甲骨文中,白字像日出地面,光闪耀亮,表示天色已白,也像一椭圆形的米粒,脱去了谷壳的米粒洁净莹白,故曰白。也像人手的大拇指形,在手足中居首位,引申为伯仲之伯,又引申为王伯之伯。还有清楚、清白、纯洁、表明、显赫等意义后来多被用在名字上。反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崇拜。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白姓的渊源主要有四大支:古人白阜、姜姓、芈姓和赢姓。
第一支出自古人白阜。相传出自炎帝大臣怪义的儿子白阜,白阜也为炎帝之臣,为神农氏通水脉,其后有白氏。这支白氏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但白阜的后裔一直无闻。
第二支源出姜姓。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后裔姜尚于齐,是为姜姓齐国。春秋时,秦穆王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东拒晋国,西灭十二国,称霸西戎。秦穆公之重臣蹇叔,是为百里奚推荐、用重金从齐国请来的齐国贵族,其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同为秦国名将,白乙丙之后以字为氏。公元前278年,白乙丙裔孙白起率秦军玫入楚国国都,因功封武安君,后忤昭王,又为相国范雎所忌,赐死于甘肃灵台西的阴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念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后来这支白姓发展为白姓中著名的望族。姜姓白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平王太子建之子胜,在公元前487年被楚惠王封在白邑,在今河南息县包信镇西南,因楚国的邑大夫称公,故称白公胜,其后裔以邑名为氏。这支芈姓白氏的历史有2400多年。
第四支出自赢姓。秦文公(前765一前716年在位)之子公子白之后裔,以其字为氏。这支赢姓白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我国的白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西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流入,外族白姓是组成我国白姓的重要成分。西汉初,龟兹为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库车境,龟兹王室因原居白山而姓白,白山即当今天山,龟兹人人居中原后仍以白为姓。南北朝北魏时,河西胡及山胡也称稽胡族,为匈奴一支,后发展成为白姓的上党望族。唐朝时突厥人、吐谷浑人,羌人、波斯国人都有白姓,北宋西夏国党项族人、元朝蒙古人也有白姓,这些北方地区外族白姓人群与汉族混居,融合同化成为西北的白姓汉族。到清朝时,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纳喇氏,巴雅拉氏、拜佳氏、伯苏特氏、拜音哈喇氏、那塔拉氏、齐义氏等氏族集体或部分改为汉姓白,很大一部分也成为东北地区的白姓汉族。据说古代在南方有个白民国,唐朝时在广西博白设置白州,久居此地的土著民以地名为姓,后融入南下的汉民之中。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白姓主要活动在陕西、湖北、河南。两汉至唐朝,由于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人,活动于甘肃、青海东部的黄河以西的白姓随后进人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东迁南下进人中原,东部的山东、南部的广西已经有白姓的分布。到宋元明时,白姓基本上已分布于长江南北各地,其主体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区明末,白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白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陕西为白姓第一大省,约占白姓总人口的32%: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这两省占白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白姓的分布重心在西部,形成了西部秦川晋、东部鲁豫皖两大块白姓聚集区。白姓的主体在西北。
明朝时期,白姓大约有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二位。山西为白姓第一大省,约占白姓总人口的24.4%。主要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陕西,这四省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江西、河南等省宋元明600余年,白姓人口主要向东、东南、南部迁移,全国形成了北部秦晋冀、东部江苏两大块白姓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白姓人口已达374万,为全国第七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山西五省区,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47.6%;其次分布于辽宁、山东、四川、云南、甘肃、黑龙江,这六省集中了白姓总人口的28.8%。河北占白姓总人口的10.8%,为白姓第一大省;河南紧随其后,占10.3%的白姓人口。全国形成了冀豫,陕晋蒙两大白姓聚集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白姓的郡望主要有太原、南阳等。
白姓以治生为其堂号。“治生”堂号典出战国时魏国白圭。白圭是著名水利专家。白圭认为:别人放弃的我取过来,别人想要的我就给,如果我来治生,即治理生计,就像伊尹、姜子牙那样治理国家,就像孙膑、吴起那样用兵打仗。所有天下论治生的,均推白圭为祖师。
2、宗祠楹联
精治生术;封武安君。
青衫司马;紫清真人。
珍珠赠嫁;紫石刊书。
南阳受姓以还,百代簪缨垂燕翼;皖水发祥而后,九天雨露满龙山。
3、族规家训
敬天地,奉祖先;积善德,笃守身。
孝父母,和兄弟;别夫妇,教子孙。
悯鳏寡,恤孤弱;杜奢华,尚简朴。
正颜色,执敬语;勤桑农,精文读。
慎交游,戒淫赌;攻职业,择邻处。
优奖劝,明赏罚;谨冠婚,重丧仪。
秉师道,厚友信;递薪火,传古今。
尊礼法,睦宗族;崇家风,承祖训。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白姓族谱78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白姓历代名人81名,占总名人数的0.18%,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零六位;白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3%,并列排在第一百二十一位。白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一位;白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3%,并列排在第一百一十九位。
白姓历代重要人物
战国秦国名将白起(公孙起),魏国水利专家白圭:北朝北魏太原太守白邕;唐朝诗人白居易,文学家白行简,宰相百敏中,朔州刺史白道生;五代后周中书令白文珂:元朝戏曲作家白朴;明朝水利专家白英:清朝书法家白云上;北伐名将、民国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行政法学家白鹏飞。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发源地)——河南省洛阳市(白居易墓)——陕西省成阳市(发源地)
(一)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白姓发源地之一——白土店村
楚国王孙芈胜的封地白邑,据考证就在包信镇的白土店村。当年白公胜在这里起兵夺权,虽然最后兵败未能坐上王位,但却为白家姓增加了一个白姓。白土店已经找不到白邑的古迹了,不过白氏先祖印迹已深深地融入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交通参考:从信阳汽车站乘开往息县的汽车,车程1.5小时,车票13元,息县有到白土店的车,车程1.5小时,车票6元。顺道游:南湾湖,信阳市西南8公里处烟波浩淼,绿宝石般的岛屿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水天相连。
(二)河南省洛阳市白居易墓
白居易墓位于洛阳香山寺东北约0.5公里处的琵琶峰。当年白居易在官场沉浮多年后,退出仕途而隐居洛阳。他深爱香山寺的清幽,常前往与僧人研讨佛法,自号香山居士。挚友元稹临终时请他写墓志文,井赠他70万两白银作为报酬。他把银子统统捐给了香山寺,用以重修庙宇。颠沛一生的白居易,最终长眠于这片古柏成荫的清静之地,龙门山水相伴左右。白居易不论生前死后,都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他的墓历代都有人修缮,而且拜祭不断,据说墓前的泥土始终不干,总被祭酒浸湿。近年来该墓园又修饰一新,名为“白园”。
交通参考:从洛阳火车站乘81路、55路汽车到白居易墓,车票1元,乘参观大巴需2元,乘出租车15元左右。门票:10元。美食:浆面条、洛阳燕菜、洛阳水席、黄河鲤鱼、张记馄饨、油酥锅盔。特产:杜康酒、孟津梨、双麻酥。
顺道游:洛阳境内和附近的景点多不胜数,现简列于下:龙门石窟(门票80元)、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洛阳市山陕会馆:清代建筑群落,洛阳古墓博物馆(门票10元)、关林(门票35元)、洛阳博物馆(门票20元)、洛阳民俗博物馆(门票10元)、白马寺(门票35元)。
(三)陕西省咸阳市白姓发源地之一——秦国遗迹
咸阳古都的历史遗迹不胜枚举,也许正是因为历史太悠久厚重的缘故,蹇姓白氏的先祖虽是秦国的名将,地位显赫,却依然无法在咸阳留下蛛丝马迹供后人寻踪。不过咸阳市淳化县城北的甘泉宫遗址,据史载是黄帝升仙的地方,黄帝祭祀神灵、朝见诸侯的万灵明庭也在这里。尽管没办法祭祀祖先,凭吊一下黄帝先祖也未尝不可。
交通参考:咸阳市西距西安市40公里,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312国道穿境而过.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西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咸阳机场连接全球各地。美食:三原小吃宴。顺道游:咸阳市,详见秦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