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摘除后,究竟多长时间复查一次才对?重庆那些肛肠医院?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上隆起的病变,通俗来说就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但很少引起症状、出血和梗阻,因此常常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据统计,约有80-95%的肠癌是由它演化而来。

从性质上划分,肠息肉主要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由于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会恶变;而腺瘤性息肉则恶变的几率较高,属于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恶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恶变率最低。遗传、慢性便秘、慢性炎症刺激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可能与腺瘤性息肉有关。
肠息肉摘除后为什么要复查?
肠息肉摘除手术后容易复发。约有一半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息肉复发。这是因为摘除息肉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仍然容易滋生息肉。
肠息肉复发主要有三种可能:真正的复发、没有摘干净、没看到。

大于1cm的息肉摘除后,残留部分会再次生长成新的息肉,局部复发率约可达10%-35%。
由于大肠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肠粘膜皱襞的遮挡,所以漏诊率较高,特别是小的息肉。
第二次发现的肠息肉可能是第一次遗留下来的,也可能是隔了一段时间新长出来的。
有时,在摘除息肉时会比前一次多发现几个新的,这也是正常情况。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在肠息肉摘除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尤其是对于数目较多、大小较大、腺瘤性息肉者更应该重视。
肠息肉摘除后多长时间复查?
摘除单个良性肠息肉后,需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复查。如果连续2至3年的检查未发现复发情况,随后可改为每3年一次。
对于多个良性肠息肉,为了保险起见,仍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生长缓慢,通常每1至2年需要进行一次随访。
腺瘤性息肉,特别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情况,随访时间应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至1年肠镜。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出现复发和恶变,因此在肠息肉摘除手术后的3个月内需要进行一次复查,若检查结果正常,则可延长至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复查。

摘完息肉后要注意什么?
摘除肠息肉后,日常注意事项也要分短期和长期。
短期内,肠息肉术后需注意防止创面出血,在三天内只吃流食,忌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造成消化道出血;2周内激烈运动,如:跑步等,以防止息肉创面愈合不良、出血等并发症;如出现发热、腹痛或便血等异常情况,则需及时复查。
为预防肠息肉复发,则需要长期注意,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和加工食品,多摄入新鲜蔬果;同时要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并戒除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