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夏夜
今天,就是在一首歌中,我听见了夏夜的旋律。
我想,歌曲是诗可预见的最高形式,是韵律和文本,现实和虚幻所交叠的最完美的投影。一首优秀的歌曲,能够在一瞬间击穿心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防线,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将我们有意无意的虚伪在一瞬间戳穿,因为人很难欺骗自己,而真相一旦被揭示,便永远刺眼的留在那里。那一刻的我,就像是开了个无足轻重的玩笑一样,一瞬间理解了曾经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我究竟在寻找些什么?”
我是个多少有点诗人气质的人,通俗的说就是沾点矫情。无数个日夜,我被心中横亘的不协调感困扰着,在我所处的偌大的世界,似乎缺少了“灵魂”,让我觉得极度不自然。看似欢笑的轻松的日常,剑拔弩张的争吵和冲突,不论是什么,总是差了那么一丝味道。
那是夏夜的味道啊。
那是个不存在的夏夜,一个完美的夏夜。
清凉和治愈的柔和晚风,有明朗的月光和嬉戏的男女,那些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不存在的。那是完美的盛夏,完美的青春,完美的风景——以及完美的我们自己。在夏天的夜晚,吹着恰到好处的清凉晚风,看着无比清澈的星空,说笑着并肩前行,讴歌着青春。
说来惭愧,当我猛然发现,这样的一个夏夜从来没出现在我的人生前十七年的时候,我的青春似乎已经接近流失殆尽。视野似乎也多少沾染了点不合时宜的阴霾。对于我身边的大多数人讲明关于我自己的一个事实似乎很困难,他们也许不会相信,时时刻刻都像是“社牛”的我,实际上在心里和绝大多数人都相隔很远。也许就像是“呼唤意味着缺少”这句话所解释的心理学原理一样,我不过是在靠着外在的不修边幅掩饰着内心深处藏着的某些东西罢了。
我不喜欢夏天。因为夏天闷热,聒噪,拥挤而又有些自以为是。但我却着迷于虚构的夏夜,执着于渐渐破碎的理想,心醉于早已幻化的青春。是啊,那是个完美的夏夜。大家笑着并肩前行,抬头是没有阴霾的星空,四顾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夏天固然让人感到闷热和烦躁,然而那似乎正是通常所谓的青春所有的样子:就像阳炎下摇曳的蝉鸣一样,聒噪而中气十足。蝉鸣是它一生最后的高歌,而青春也是人生中仅此一次的最美好的时光,理应如此。
然而,我却没有见过这样的夏夜。童年的记忆早已渐渐模糊,随着逝去的人一同被抛诸脑后,成了褪色的艺术品。而本应属于青春的时刻呢?诚然仍有少年少女在讴歌自己的青春,但是却让我觉察到一种陌生的隔阂。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似乎所我们渴望的讴歌青春,变成了完全背道而驰的两件事。不再是青涩稚嫩的故事,而成了随手可取的狂欢,为了一个空洞无物的命题牺牲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来换取一种自虐性质的安定感之后,用剩余的那微不足道的时间来放空一切的狂欢。
友人自然是还有的。只不过,夏夜的漫步变成了空调房和冷饮,以及匆匆开局和结束的网游。曾经强烈的情感纽带变成了一种似有似无,流于形制而又不可或缺的行为。我所病态迷恋的“青春”,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成为了大多数人手中口中乃至于心中的灰尘,它的合法性在无比严格的标准下变得微乎其微。
当我们在名为未来的重压下抬起头的时候,星空早已被浓重的阴霾所遮蔽,原本热闹的小径上空无一人,大家都在变得“精致”起来,精细地盘算着青春的每一分秒,谋求着将他们化为未来的什么东西。每一步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明确和充实,然而哪怕稍停一刻,就会发现其背后的空虚。似乎,曾经的“青春”真的让位于新一代的定义了吧。还是说,青春已经迷失于这个精巧而复杂的世界了呢?
这实在是又一个困扰我们的难题。然而,我似乎也没资格在这里对青春大谈特谈吧,毕竟,我连值得去讴歌的对象都没有找到。当他人在“讴歌”自己的青春的那些夏日,我正坐在电脑前,用键盘敲打着似乎毫无分量的小说。当他们挥洒着汗水的时候,我躲在自己的空间中,用充塞双耳的音乐来宣示着自己内心的主权。思维方式和经历背景的差别,决定了我难以真正融入一个环境,只能强行地靠着和内心完全割裂的行为来逃避真正的矛盾。
我的确比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谈论青春。和大多数人有形无形的界线注定了我很难让别人走进心里,但我却可耻地贪求和嫉妒着他人看上去那么明媚的青春。也许我仍需要更多的代价才能适应这样的隔离感,但是此刻,我只想好好抒发一下淤积在心中最少九年的情绪,并对曾经的自己无奈而充满遗憾地笑一笑。
这是是一封无奈的信札,记载着一位普通却并不自信的人的忧郁。我想要将它寄到那个不存在的夏夜,寄给在那个夏夜绽放光芒的我们,借此来向我卑微的幻想靠近,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步,也足以让我在身边这渐渐凝固的气团中多流下一滴真挚的眼泪;在这个人人都习惯并不遗余力地美化逢场作戏的舞厅中,跳出一支属于自己的舞蹈。
那将会是呼吸于现实的我所能拥有的,最好的青春。
此致。
流明
22-03-13
循环着《若能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