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学:人设崩塌,机械降智?就“部长失格”事件向武田陵乃进行深度问责

我算是发现,幸亏京阿尼当初作动画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原作的情节和人设,不然《吹响吧上低音号》这番恐怕第一季度就暴死了。
稍微看了看黄前久美子高三篇的一些介绍,个人感觉,武田是打算在最终卷,制造一个既能远超前两年大事件的矛盾冲突,又能体现主角团关键性的成长,同时又能反思和讽刺点什么的爆炸式剧情。而她(或者她察觉到读者)估计也不满足于久美子跑任务似的解决别人的问题,于是就顺理成章地上演了一出各类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兄弟倪墙”,让常常置身事外的久美子最终处于事件中心。这样写其实是符合文学创作的,由观察和干涉他人问题慢慢地回归人物自身。但奈何笔力可能不够或者其他什么因素,牺牲了若干人物形象,却仅仅只是抛出了一个无论对人物塑造还是情节推进作用都是十分鸡肋的新矛盾,而且这矛盾到最后也并未真正解决。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败笔。
不过,很大程度上这个败笔要归因于主角久美子的问题,只是并非久美子本身的问题,反而正是因为她毫无问题,所以才使她本身成为了难题。这就是坐着武田在小说早期塑造久美子个人形象时留下的隐患。

小说从一开始就默认以久美子的视角起头叙述,因此,即使最初没想按主角模式塑造,作者也会有意无意地为了这个角色能够正常无碍地接触人物和事件而铺路,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连接各种重要角色和关键情节的人物,这个角色虽说不一定显得人畜无害的但也不会锋芒毕露,且运气必须好到不会被其他外力因素过分影响以至于无法参与和见证事件。如同各类伪纪录片式的电影中总是奇迹般毫发无损苟活到最后的摄影师一样。这种设置,既是操盘于其后的作者/导演的部分意识体现,也是方便向读者/观众的呈现的一个窗口。也就是说,一个工具人和吉祥物一般的存在。所以对待这样一个角色——黄前久美子,作者势必会倾其全力对其保护,在最终完结之前,不过分设置障碍和挑战,不深入描写过往背景,对其优缺点轻描淡写但心理描写则多做笔墨,最好是高中生的可爱表达以获得读者喜爱,同时也借她之口阐述虽可能不符年龄但确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来谋求读者认同和共鸣,更加拔高其人设,增加人气累积好感。(换句话说,只要没有太大瑕疵,本身小说读者就容易与主视角人物共情,更何况还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作者意识,这使得主视角人物们常常在读者们针对于其他角色的一系列道德审判和质疑的冲击中神隐)于是,久美子受着作者和读者的双重眷顾,同时因情节走向,在经历两次大赛,受到若干人物和事件点拨和影响后,还在读高三上黄前久美子恍若已经是无懈可击的完全体,一蹴而就,学业,爱情,友情,家庭,事业事事目前都基本有着落,不论其内部还是外部怎么看都没有太大压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终事件只能是久美子个人的事件,无奈这个角色过于完美,完美可能就连武田陵乃都伤脑筋。若从她自身入手,家庭和学校背景早在最初几卷便钉死了,问题也解决得差不多了,没有任何合理推出矛盾的驱动力,临时新编一个又会太突兀[参照速度与激情系列反派一会儿冒出个哥哥一会儿冒个妹妹,前几部死去的配角轮流复活],外部也是几乎一帆风顺,唯一的心结就是全国大赛是否能金奖。可是这样一部励志小说,只要不是黑深残,结局全国大赛拿金奖是毫无疑问的。于是,所有能引发矛盾的点都在前期被作者用去补全人设,后期没得写了。到最后,即使武田本意并非如此,但如此人物设置,故事的发展势必只能发展到这样一个主角或主角团已经战无不胜但故事还得继续的尴尬局面。解决这种局面的方法倒也很简单,估计很多人在各种动漫中屡见不鲜了。
一、塑造出更为强大的黑马对手。
二、内战。
这样一想,似乎上低音号的“部长失格”事件完美契合了。有转学过来的黑江,有同学间的内部矛盾。而且内战的不是别人,正是久美子和其挚友丽奈,往大了说就是社团派系之争。
乍一看好像确实有点意思,也挺符合现实。可仔细一想完全毫无必要。明明都快完结了,主角们都快毕业,武田却还想变着法儿的给人气角色拉仇恨,先说丽奈,为了指导老师同时也在爱慕对象龙升的权威,竟对三年的友谊和六年的部友之情不顾,不仅对其说出“部长失格”这等如此严重的话语,还带头破坏社团团结,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无条件服从和维护龙升的决定。一直说什么实力主义设身处地不计人情,可如果换作另一个指导老师说不定就倾向久美子了。更何况久美子的实力有目共睹,与黑江的差距并不像香织和丽奈那般大,完全不到只有牺牲久美子才能赢得金奖的程度。而丽奈作为好友不仅没做到给好友足够信任的同时还加入黑江派到处出警质疑龙升的部员,也不是因为她多么看好黑江,只是因为点名黑江solo的是她暗恋多年的龙升而已,所以说她维护的当真是作为权威是指导老师还是一个暗恋多年的年长男性?

总结下来,丽奈的黑点有四:
1:作为朋友不顾往日情谊,偏袒老师;2:作为领队公然破坏社团和谐;3:作为实力主义的奉行者,既不相信好友实力,也没考察过学弟实力,同时无脑跟随钦慕对象的决议,言行不一,自相矛盾;4:作为音乐天才,理性至上,但在龙升面前,完全迷信权威。这使得作者苦心塑造的孤傲天才少女形象瞬间天崩地裂。就如同越前龙马的粉丝团宣布某一话的恶劣龙马不属于《网球王子》内容一样,很多读者也对丽奈的行为难以接受,认为其做法不厚道。但这并非错在丽奈,错在幕后的操盘手——武田陵乃。为了引发大事件,搞点摩擦和冲突,进一步为两人的友情打上补丁,不惜拿理智的丽奈开刀。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龙升老师身上,以他的智商和情商,不可能丝毫察觉不到社团的氛围变化,更不可能无视黄前久美子目前的社团影响力,然后做出明显影响社团团结和谐的决定。黑江实力强劲但并非不可代替,而久美子实力与其不相上下,作阵solo不仅不会减分,还会凝聚社会人心,士气大增。如果没有选上solo,因其未选上缺失的凝聚力远非黑江的演奏水平能够弥补。总之久美子而非黑江上阵利大于弊。龙升老师这番可谓是明知不可为偏为之。但武田陵乃还是让他做了,并做得十分坚决,还让丽奈为其做人设崩塌般的背书。
若非久美子最后主动示好,证明自己,并带领北宇治吹奏部夺得全国大赛金奖,那么这个风波恐怕不会被迅速遗忘掉,社团氛围想必也会随之变得僵化而不可调和。

可以看出,武田陵乃的确是想表达一些有用的东西,读者也能轻而易举地看出。可无论是用以表达的故事载体,还是表现的内容、呈现和处理的方式,与前作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或许正如一开始我所说的那样,这是武田写到最后无所可写黔驴技穷后的权宜之计,并非评价本人写作水平如何,只是这种故事模式本身就很容易走入这种困境。只能动用作者的权力无形间搬弄是非,以略微写崩某几位角色的代价来达到最终结局前的最后一次小高潮,虽说并不高明,但仍很有效,起码剧情的连贯算是保持住了,也不至于无聊。当然,要是随便几个次要角色这样闹动静肯定被读者喷的体无完肤了。因为一个带领社团夺金的指导老师,一个是主角的朋友社团的功臣天才小号手,本身粉丝基数多,共情深,即使犯错也不会招来太多口诛笔伐,还会有专业人士援引前文的各种伏笔和性格描述为他们的言行背书,认为虽有失偏颇但并非不可理解。这大概也是武田选这两人来开刀的原因吧。但路人缘,也就是对这两人以外的角色感兴趣的读者的好感,却是极大的败坏的了。
综上所述,虽然总体来说上低音号系列不失为是一部优秀的轻小说,其动画改编作品《吹响吧上低音号》《利兹与青鸟》近几年以其优秀的制作质量和上乘的剧情在国内俘获大批粉丝,甚至还延伸出极具特色的“吹学”和“青学”文化,但也无法掩盖小说后期的“部长失格”事件是整部系列中最大败笔的事实。这无疑是作者武田陵乃赶鸭子上架无力续写的一个明证,为了强行叙述爆点没有问题也要制造问题。也是将小打小闹彻底演化成社团内部纠纷甚而蔓延到读者现实的引火场。既隔应了读者,也伤害了角色。而包括“部长失格”的种种一拍脑门似的矛盾冲突在贡献了一系列吹学素材的同时也给京都动画后续的动画化改编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所以,武田陵乃懂个“P”的京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