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7》拍摄地曝光!同样曝光的还有这些事!


大家好,我是Tina。
据说《向往的生活7》又要开录了。
3月26日,有网友晒出偶遇照,图中何炅戴着墨镜,正在开车,黄磊则坐在副驾驶上。

相关营销号则称,“小何即将进村”。

这就是开录的预兆啊!无数人的下饭综艺终于又回来了。
据说,《向往的生活7》录制地点在杭州,而蘑菇屋被建在了森林里。

真是狠狠期待了!
不过,有人期待,也有人唱衰。
类似“这个节目变味了”“向往越来越没搞头”的评论一直不绝于耳。
几乎每次开录、开播,都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
但这也没耽误啥,每次一开播,《向往的生活》收视率和热度依旧飙到榜首。
这档爆火的综艺,凭什么长寿又长红?这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过人之处?
今天我们就来仔细扒一扒。

1. 找到观众的向往,才有向往的生活
其实,《向往的生活》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
那几年,正好是国内综艺井喷期——
《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可谓一时无两,

《歌手》、《中国好声音》风头正盛,

还有《我们来了》《我们相爱吧》《真正男子汉》等各种综艺百花齐放。
但却并没有慢综艺。
面对无人试水的海域,赞助商们总是相当谨慎。
相比于同时期节奏较快、更有看点的综艺节目,打着“慢下来、去生活”旗号的节目组,似乎也没什么竞争力。
所以,《向往的生活》第一季只有3家赞助商,分别是江中猴姑米稀、OPPO、Rinnai热水器,后来节目播得不错,才有了福特汽车和家乐氏谷物的加入。

但正是“慢综艺”的定位,让节目彻底逆袭。
大家说这个节目很温暖治愈、返璞归真、是铺天盖地的综艺中的一股清流,用来下饭正合适不过。

可以说,《向往的生活》确实满足了很多观众心底最深处的需求——在快节奏、喘不过气的生活里,让自己慢下来、让自己得到治愈。
而这正是节目的初衷——
繁忙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压力与浮躁,有调查显示近40.4%的人希望远离喧嚣,避开拥挤,向往着从城市搬到农村,呼吸自然的空气,寻找内心的声音。这是《向往的生活》这档节目制作的初衷。
从观众的需求出发,然后满足观众的需求,所以,《向往的生活》能火,简直再正常不过。
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做内容,一定要满足人性最基本、最深层次的某些需求。

2. 想象照进现实,然后治愈现实
定位是灵魂,内容则是血肉。
《向往的生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明星们的劳动、日常以及嘉宾之间的互动。
明星们的日常,满足了观众们的好奇心。
在这个节目里,大家能看到明星们睡前早起素颜的样子,能看到他们生活里普通人的一面。
不要小看这一点,要知道,吃瓜、八卦可是刻在人类DNA里的天性。
而嘉宾之间的互动,则为我们构建了一种想象中的亲密关系。
蘑菇屋里的5位常驻,人设非常鲜明:
黄磊像家庭中的爸爸,话不多但很全能,做饭一把好手;
何炅像家庭中的妈妈,大事小事都料理得很好,能把每一个客人招待好,有他在永远不用担心冷场;
彭昱畅是家中的弟弟,厚道老实能干活偶尔不修边幅;
张子枫是家里的妹妹,乖巧懂事;
张艺兴则是家里的大哥哥,独当一面,技能点很多,能和“父辈”谈心,也能和弟弟妹妹一起调皮。
这简直是理想中的家庭关系。
当飞行嘉宾空降的时候,就能给这个家庭带来很多新的化学反应,上演很多“人与人”的有趣故事。
比如,神级嘉宾宋丹丹,一首《心火烧》成了蘑菇屋神曲;
孙红雷深夜探访蘑菇屋,和黄磊互砸拖鞋;
沈腾马丽和何老师一起忆往昔,让观众看到了他们互相陪伴走过寂寂无名的友情。
在这些温暖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理想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想象中的亲密关系照进现实,生活中的糟心可以在看节目时得到治愈,观众自然爱看。
3. 向往的跑偏:远离初心,偏离定位
但在第三、四季的时候,《向往的生活》却好像渐渐忘了初心。
节目渐渐变成了广告番、宣传番。
第三季的某一期,节目组塞了一大波选秀新人,有流量,但不多。
这波人别说黄老师不认识,我们观众都认不全。
黄老师自然也没什么心情招待他们,因为他得做十多个人的饭,这可是个大工程。

曾经看黄老师做饭是为了享受,而这一波则把他的疲惫直接拉满,观众看着都跟着累。
年轻嘉宾们也并不舒服,束手束脚、手足无措。
说好的亲友局,变成了当代青年最反感的职场团建。
这谁能爱看?
从这时起,节目的内容和最初的定位开始发生偏离。
飞行嘉宾和常驻嘉宾不熟,常常不知所措,观众看得心累不说,还得在广告里找正片。
赞助虽然越来越多,但节目口碑和声誉稳稳下滑。
这就很像我们做内容时,好不容易有些起色,为了更顺利的变现,就开始不断妥协,导致后续创作的内容和最初定位相去甚远。
短期可能会有收益,但本末倒置,哪能有什么好结果?

4. 与其改变,不如回到原点
在第四季的时候,《向往的生活》已经疲态尽显。
节目组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改变,势在必行。
首先,节目里增加了一位常驻嘉宾——张艺兴。

选他是因为他能和“家里人”都产生联系——张艺兴和黄磊是师徒关系,而且从小就认识何老师。
不仅如此,他还自带流量,能频频爆梗。
从最开始的五斤牛肉套路导演组,到全网投票小绵羊取鸡蛋,到内娱第一位拿到拖拉机证的艺人,出圈热梗连续不断。
既能带热度,又能完美融入,不对“这个家”造成伤害,
这样的“流量”,对节目组来说才是有效流量。
除此之外,嘉宾选择也不再一锅乱炖,而是慢慢回归到了熟人局。
比如第五季广受好评的嘉宾刘晓邑,上节目之前几乎没人认识他,但节目中看他聊天、做手工、演童话剧,都让人感觉特别治愈。
比如第六季的刘震云,让节目多了很多人文气息,一字一句都让人醍醐灌顶。
而那英、梁静、黄渤、沈腾、马丽等嘉宾,也让节目充满了亲友局的快乐。
所以,从第五季起,已经走在下坡路上的节目才能起死回生。
但仔细想想,节目组兜兜转转一圈,所做的改变不过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做回那个充满理想亲密关系、治愈系的慢综艺。
这也教会我们,千万不要为了流量、热度丢了定位和核心内容,保持初心才能长久、长红。
5. Tina说
做自媒体和做节目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本质都是做内容。
所以,《向往的生活》在“内容”方面,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定位,要来自于大家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
输出的内容,要为大家提供价值,就像《向往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对明星的好奇,也带来了世外桃源般的治愈力,观众收获到了情绪价值,自然爱看;
在做内容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流量、变现迷失自己,偏离定位,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口碑滑坡、声誉下滑;
这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守住最初的定位、做有初心的内容,是多么必要和可贵。
最后,作为观众,希望《向往的生活7》能成为最美味的电子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