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研究:心痛

痛苦,人之常情。
身体受伤,会痛苦。心理难受,也会痛苦。我们会为了自己的事情而感到痛苦,也会因为别人的事情而痛苦。有时候,坏事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好事也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身体的痛苦我们容易理解,因为身体的机能遭到损坏,神经系统给我们发出了警报。无论是头疼,还是崴了脚,都是一种痛感。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上的痛。
因为有生理基础。

那么,心理上的痛苦呢?!
这很难理解。身体上的苦痛可以做到“一视同仁”,起码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对于女人来说,分娩就是肉体上最极致的痛。对于男人来说,被踢裆就是肉体最极致的痛。
但是我们在人类的心理疼痛上似乎无法搭建起这样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痛苦指数系统。心理活动,是一种纯粹的主观上的运动。每个人每天都会思虑不同的事情,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心理活动。然而,每个人每天却不一定是思虑同样的事情,也不一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考量。
所以,每个人的内心对“痛苦”的感受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失恋了,就要寻死觅活,因为痛得死去活来,痛得无法呼吸。而有的人失恋了,则感到心脏刺痛,但很快就回归平静。

痛苦,尤其是内心的痛苦,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个体的独立的主观体验。对于一个不想上学,只想待在家里打游戏的孩子来说,去学校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而另一个喜欢去学校的孩子,则不但不会认为去学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还会享受这个过程。
当我们感觉到内心痛苦的时候,我们常常也是会感受到孤独。这种孤独,并不一定是现实里只有自己,而没有家人,朋友,亲戚的支持。而是,有时候,哪怕身处人群中,依然难以自持。
痛,仿佛是真的。
对于大多数感到心痛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大部分能够清楚地知道“我心痛,不等于我的心脏痛”。“心”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概念性的陈述,而不是指代某一个具体的器官。而且,一般情况下,因为具体事情而导致的情绪波动所诱发的心脏不适,即便体检上百遍,也只会得到一个“身体健康”的答案。

但是,我们能说这种痛是“假痛”吗?那些“痛不欲生”的人们,声泪俱下地宣泄着内心的痛楚。因为他们真心感到了“痛”,“像被刀子扎了一次心”。他们的的确确有这种感觉。
这是一种感觉,却不是一种躯体障碍。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如此,可见一斑。